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火灾会烧掉整个欲界,甚至连初禅天都会被烧坏;再来大水会淹到二禅天,甚至大风会吹坏三禅天,只有四禅天在坏劫之后仍然还能够存在,而在三禅天以下的世界则都完全被毁坏掉了。但是四禅天的天寿,虽然可能长到一万六千大劫,但是寿终之后也仍然要面临继续轮回的灾患。色界四禅天再往上,就进入无色界天了,无色界天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物质的世界,没有了色身,只剩下意识心处在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时思求入地而欲进阶于大乘见道之通达位中,仍必须进修大乘四圣谛,现观四谛十六品心及九品心后,要有本已修得之初禅或二禅定力作支持,方得相应于慧解脱果;或于此安立谛具足观行之后发起初禅为验,证实已经成就慧解脱果;此时已能取证有余、无余涅槃,方得与初地心相应,而犹未名初地。而后再依十大愿起惑润生,发起继续受生于人间自度度他之无尽愿,不畏后世长劫生死众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俱意识的意思就是说,祂白天的时候六个识在配合运作;独头意识指祂睡觉的时候,不与外五尘相接触,而与法尘相应;同样的道理,对于二禅以上的等至位,祂也不与外五尘相应,而只与定境法尘相应。接下来要谈意,意就是意根,也是唯识学所讲的末那识;祂的体性是恒审思量,祂处处作主,没有不作主的时候;祂虽然无始劫与第八识在一起,可是祂仍是可断之法,为什么呢?当阿罗汉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时菩萨在静虑─在禅定中─也要建立正知正见,也就是说要了解禅定中,从欲界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以及四空定,这种三界九地的境界,就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情况。也就是意识心从欲界定到初禅,最高系缚的境界就是四空定!这三界九地,都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状况。换句话说,从欲界定缘于五尘的境界,到发起初禅──离欲发起初禅,一直到二禅,能够从对五尘的有觉有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南泉、沩山二禅师都曾提到,百年之后,要化作一头水牯牛。]从此以后,祥正居士再不疑滞。郭祥正居士悟道后,即开始游方参学,先后礼谒过五祖法演、佛印了元等大德。19、金陵俞道婆,以专卖油餈为生。平时,她常随信众入寺向琅邪永起禅师参学。琅邪禅师教她参究临济禅师无位真人个话头——临济禅师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盘品〉:․…尔时,大爱道作若干变化,还在本座,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而入二禅,从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想知灭;从想知灭起还入有想无想处,…还入第四禅,…还入初禅;从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前在佛陀还没示现于人间之前,就有四禅八定,在那种情况下,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安住在禅定中,而不去追求五欲之乐呢?因为他们初禅现起的时候,他们就有身乐,然后二禅现起时有心乐,到三禅现起的时候身心俱乐。然而实际上,他也并不是为了要得到这个身心俱乐,他才去得证这个三禅的。因为他还没证得这个禅定之前,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他是想要舍离下地的境界,不要这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禅心为念乱。三禅心欢喜乱。四禅心为喘息乱。一禅耳声止。进至二禅。二禅念灭。进至三禅。三禅欢喜灭。进至四禅。四禅喘息灭得空定。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观众生类,悉有如来藏,无量烦恼覆,犹如秽花缠,我为诸众生,除灭烦恼故,普为说正法,令速成佛道,我已佛眼见,一切众生身,佛藏安隐住,说法令开现。种种色身,威仪进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火灾会烧掉整个欲界,甚至连初禅天都会被烧坏;再来大水会淹到二禅天,甚至大风会吹坏三禅天,只有四禅天在坏劫之后仍然还能够存在,而在三禅天以下的世界则都完全被毁坏掉了。但是四禅天的天寿,虽然可能长到一万六千大劫,但是寿终之后也仍然要面临继续轮迴的灾患。色界四禅天再往上,就进入无色界天了,无色界天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物质的世界,没有了色身,只剩下意识心处在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时菩萨在静虑─在禅定中─也要建立正知正见,也就是说要了解禅定,从欲界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以及四空定,这种三界九地的境界,就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情况。也就是意识心从欲界定到初禅,最高系缚的境界就是四空定!这三界九地都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状况。换句话说,从欲界定缘于五尘的境界,到发起初禅──离欲发起初禅,一直到二禅,能够从对五尘的有觉有观,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前在佛陀还没示现于人间之前,就有四禅八定,在那种情况下,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安住在禅定中,而不去追求五欲之乐呢?因为他们初禅现起的时候,他们就有身乐,然后二禅现起时有心乐,到三禅现起的时候身心俱乐。然而实际上,他也并不是为了要得到这个身心俱乐,他才去得证这个三禅的。因为他还没证得这个禅定之前,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他是想要舍离下地的境界,不要这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这个仍然是属于初禅定境的意识相应境界,乃至也有可能是已经接近二禅前的未到地定的境界,有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发生在欲界定的末期;但是不管如何,这些统统都是有境界的意识相应境界,仍然与禅宗证悟的内容不同。因此,把这样的定境当作禅宗证悟的内容,一样走入歧路,一样落入到与意识相应、仍有觉观生灭无常的境界;这样并不是不生不灭的无所得境界。第八识如来藏乃是离开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求证初禅时有要先伏的五盖;求证二禅时也有要先伏的五盖,但是二禅所要伏的就更细,而且二禅要伏除的也包括你在初禅当中所起的贪;证得三禅、四禅都有各所应伏、应断的五盖,深细有差别;而所有的凡夫实证四禅八定时,都是降伏五盖而不是断除五盖;乃至二乘圣者也只是断了五盖的现行,而不能说他是断了五盖的习气种子随眠。再说五盖之首为贪欲盖,众生之所以会在欲界,特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这个仍然是属于初禅定境的意识相应境界,乃至也有可能是已经接近二禅前的未到地定的境界,有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发生在欲界定的末期;但是不管如何,这些统统都是有境界的意识相应境界,仍然与禅宗证悟的内容不同。因此,把这样的定境当作禅宗证悟的内容,一样走入歧路,一样落入到与意识相应、仍有觉观生灭无常的境界;这样并不是不生不灭的无所得境界。第八识如来藏乃是离开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那个是属于欲界的觉观,对初禅来说,那属于恶觉观;如果说要进入二禅,那初禅的境界也是恶觉观。因为初禅的时候,已经远离了鼻识跟舌识,那还有眼、耳、身这三识,还有这三个境界。进入二禅的时候,就远离了初禅中的三种觉观,所以初禅中的三种觉观,对二禅来说,也是恶觉观;乃至对于三禅来说,二禅也是恶觉观。如此不断地辗转而上,四禅八定对于灭尽定来说,也是恶觉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对于一个真正有禅定证量的菩萨而言,他会告诉我们:假使我们要修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禅的功夫,除了一方面要增强定力以外,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地断除各种烦恼和习气;这样两者相辅相成,才是使我们的定力可以快速成就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当我们修学很久,才终于可以进入二禅,也就是可以证得无觉无观三昧以后,对于应该要修除烦恼和习气的体验最为深刻,为什么呢?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严格来说,在定中所出现的一切觉观境界都可以称作定境,比较典型的如一念不生、身体的轻安、暖、清凉、痒、麻,未到地定过暗时的不触五尘,初禅天身发时的触乐,二禅中的无觉无观等等都属于定境。佛门之中修学禅定,所追求的是定力,不是定境。修定修得好不好,是否得法,关键在于是否能住心一处,不散乱不攀援,然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地深细再深细,不断增强定力。定境的获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时菩萨在静虑─在禅定中─也要建立正知正见,也就是说要了解禅定,从欲界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以及四空定,这种三界九地的境界,就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情况。也就是意识心从欲界定到初禅,最高系缚的境界就是四空定!这三界九地都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状况。换句话说,从欲界定缘于五尘的境界,到发起初禅----离欲发起初禅,一直到二禅,能够从对五尘的有觉有观,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