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同时菩萨在静虑─在禅定中─也要建立正知正见,也就是说要了解禅定,从欲界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以及四空定,这种三界九地的境界,就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情况。也就是意识心从欲界定到初禅,最高系缚的境界就是四空定!这三界九地都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状况。换句话说,从欲界定缘于五尘的境界,到发起初禅----离欲发起初禅,一直到二禅,能够从对五尘的有觉有观,进入 三摩地

2018-07-20

┘┌─┐┌欲界六天┌初禅三天│三││色界十八天─┤二禅三天│界│└无色界四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卵│四││胎│生││湿└─┘└化┌天道─┐─┐┌─┐│人道─┼三善道─┴二善道│六││阿修罗道─┘─┐│道││地狱道─┐─┼四恶道└─┘│饿鬼道─┼三恶道─┤└畜生道─┘─┘┌─┐┌种子不净┄从爱欲而生┐│七││受生不净┄从精血而成││种│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修学了定力,他证得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空定,他就会生到色界、无色界去。但是,如果说他定力的这个福德,不及于他毁谤——恶法的趋势,即使他修得四禅、四空定,他死后因为谤法的缘故,他仍然要往三恶道,也就是下地狱。所以,虽然有了定力,但是因为善恶业的缘故,会改变他投胎的方向。当然,投胎的方向还有习气,还有你跟其他众生的缘如 三摩地

2018-07-20

《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是这样记载的--有一天,坦然、怀让二禅师前来参礼嵩岳慧安国师。坦然禅师问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慧安国师回答道:“何不问自己意?”坦然禅师问:“如何是自己意?”慧安国师道:“当观密作用(你们应当反观自性那种不可思议的微妙作用)。”坦然禅师进一步追问:“如何是密作用(自性的微 三摩地

2018-07-20

”药山禅师回头看着道吾、云岩二禅师,说道:“不信道(没有料到吧)。”高沙弥悟道后,有一天他前来辞别药山禅师。药山禅师问:“甚么处去?”高沙弥道:“某甲在,众有妨,且往路边卓(搭建)个草庵,接待往来茶汤去(我腿脚不便,住在这里,有碍大众。我想暂且在路边搭建个草庵,用茶水来接待往来的客众)。”药山禅师道:“生死事 三摩地

2018-07-20

德诚和尚,药山惟俨禅师之入室,其节操高邈,度量不群,与道吾宗智、云岩昙晟二禅师为同门师兄,关系非常密切。德诚和尚从药山禅师那儿得法后,准备离开药山。临行前,他告诉道吾、云岩二师兄道:“公等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予率性疏野,唯好山水,乐情自遣,无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处,若遇灵利座主,指一人来,或堪雕琢,将授生平所得,以报先师之恩。”于 三摩地

2018-07-20

时岩头全奯、钦山文邃二禅师亦在德山座下,且相与友善。一次,德山禅师上堂云:“问即有过,不问犹乖。”当时,有位僧人便出来礼拜。德山禅师一见便打。那僧迷惑不解,便问:“某甲始礼拜,为甚么便打?”德山禅师喝道:“待汝开口,堪作甚么?”事后,德山禅师令侍者唤义存禅师来。义存禅师上来之后,德山禅师却说:“我自唤义存,汝又来 三摩地

2018-07-20

后与绍修、法进二禅师结伴,准备同往岭南参学。途经地藏院的时候,天下大雪,不能前行,于是三人便暂住休憩。一日,三人正在烤火,地藏和尚(桂琛)问:“此行何之?”文益禅师道:“行脚去。”地藏和尚又问:“作么生是行脚事?”文益禅师道:“不知。”地藏和尚道:“不知最亲切。”接着,地藏和尚又同三人谈起《肇论》来 三摩地

2018-07-20

这时众人忍不住了,一个个怒不可遏,纷纷离开了,唯有法远与义怀二禅师仍端坐如故。归省禅师见他二人仍然不走,便问:“彼皆去矣,尔故(为什么)不去?”法远禅师道:“久慕和尚道德,不远千里而来,岂因一杓水、一把灰遽即去耶?”归省禅师道:“尔二人既真为佛法,此间缺典座,能为之否?”法远禅师道:“愿为。”于是法远禅师便负 三摩地

2018-07-20

”[南泉、沩山二禅师都曾提到,百年之后,要化作一头水牯牛。]从此以后,祥正居士再不疑滞。郭祥正居士悟道后,即开始游方参学,先后礼谒过五祖法演、佛印了元等大德。在云居,祥正居士曾请佛印禅师升座说法。祥正居士拈香云:“觉地相逢一何早,鹘臭布衫今脱了。要识云居一句玄,珍重后园驴吃草。”说完此偈,便召大众云:“此一瓣香,熏天炙地去也。&r 三摩地

2018-07-20

佛果(克勤)、佛眼(法远)二禅师于是便作偈相送。仲安禅师后应信众之邀请,住持澧州灵岩,出世化众。曾有上堂法语云:“参禅不究渊源,触途尽为留得,所以守其静默,澄寂虚闲,堕在毒海。以弱胜强,自是非他,立人我量,见处偏枯,遂致优劣不分,照不构用,用不离窠。此乃学处不玄,尽为流俗。到这里,须知有杀中透脱,活处藏机。佛不可知,祖莫能测。所以古人道,有时 三摩地

2018-07-20

子严禅师曾经参礼过江月照、息庵让二禅德,皆有省发。后投香岩淳拙文才禅师座下请益。初礼文才禅师,子严禅师便将自己平生参学所悟,向文才禅师作了详细汇报。文才禅师道:“子不闻‘蛊毒之家,水莫尝’否?”[蛊毒,就是被吸血虫污染了的水。禅宗经常用“如入蛊毒之乡,不得湿脚”之类的话,提醒学人,修行必须时刻警醒,不得有半点粘滞,一生 三摩地

2018-07-20

不久便弃官回到故乡,在邺郡创建了广济、宝莲二禅院,开堂说法。曾有上堂偈云:“金榜惭将名姓传,滥竽三县小烹鲜。而今抛向云霄外,莲社虎溪度岁年。”又云:“久历丛林每自怜,为调心性不知年。寂光法尔周沙界,廓落无依笑普贤。” (原标题:470于钟英居士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修定者应舍身乐,续修二禅。8.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9.无觉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境无觉,对心境有观,此是二禅前之末到地定。10.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哪一个法是有觉有观,哪一个法是无觉无观,哪一个法是跟善心所相应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从善知识来得到修学的法而可以亲证。禅定的法并不是不可以学,只是说菩萨在许许多多的法还没完善之前,一般来说是到了三地满心位前的时候,然后来修学----精勤修学----四禅八定之法;然后修学四无量心发起种种的神通,来成就三地菩萨果地的功德,所以这个有一些 三摩地

2018-07-20

若星云法师如是境界可以称说为悟,则一切亲证欲界定之外道,亦应是佛门中之证悟贤圣也!审如是,则证得未到地定、初禅、二禅…者之悟境当更殊胜也!若如是,则大乘诸经中不应说二乘圣者未证如来藏也!彼二乘圣者之中多诸俱解脱者故,彼俱解脱圣者悉皆已经亲证四禅八定及灭尽定故,然而世尊终不说彼等二乘定性圣人已经亲证大乘般若开悟之境界,终不说彼等已证如来藏。是故 三摩地

2018-07-20

若如星云--佛光禅师--所说之理,而可谓为正理者,则世尊所说明心与见性之后成就佛道之言,便成妄语,应当改为一念静心而成佛道;故说星云法师此说成就正觉之理者,其实乃是谤法谤佛之说也!一念静心时,不过是短暂之静心境界;假使有人能令觉知心安静而无妄想杂念,长住一小时都无杂念,亦不过世间人所修之粗浅定境;假使每日行之,后时发起欲界定中之持身法,亦只是欲界定而已 三摩地

2018-07-20

名为二禅。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阿难。次复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 三摩地

2018-07-20

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 三摩地

2018-07-20

须向奇人棒下通送己德二禅者之长安缘干二人同心其义断金。古今有此吾道堪任。山之厚重海之渊深。白云留不住。祖佛莫能禁。极目少林峭峙。傍观华岳崟岑。分得维摩按指法。且弹一曲访知音悼四祖演和尚此病彼圜寂。吾门何得失。生死若空花。去来如鸟迹。东涌忽西没。影挂寒堂壁。三十三天扑帝钟。普念般若波罗蜜悼投子青禅师寂住峰头云。洒落曹溪水。高张浮渡帆。直入大洋里。运载 admin

2018-07-19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