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居仁要见实处但看此一句子)唯有过量人(未见其人)通达无取舍(居仁更疑三十年)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居仁在里许求出无门)外现众色像(莫眼花)一一音声相(赚杀人)平等如梦幻(救得一半)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亦未见其人)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 三摩地

2018-07-19

次则二乘净福行。同三品善止自利功强耳。次究尽位福行。乃成二严。庄严相。好从三轮无碍见万法体空。获利殊多尽未来际。夫如是福之广矣大矣。乃知圣者为福则易尔。何耶。纯净之故也。凡夫则反是易薰染之故也。是以佛亦为穿针之福。知福不宜厌焉。目连然燎迦叶蹋泥。无尽意贡璎珞宝珠。沓婆罗分僧卧具。伊皆大人有作圣者权方。欲其因罪不厌除福不厌取。矧以教传岭外法布中原年所 三摩地

2018-07-19

大小二乘染指而已。曰未知初出家时求何心。着云。求大乘菩提心。曰师以初心修即得。又问。齿腊几何。三十一矣。翁云。师之纯淑年三十八则其福根荄植此地而荣茂欤。且徐徐下山。好寻道路勿伤厥足。吾年老朽从山外来困极。欲偃息也。着请寓一宵可乎。曰不可。缘师有两伴相随。今夜不见师归。忧愁曷已。此乃师有执情在。着曰。瞿昙弟子有何执处。虽然有伴不顾恋他。又问。持三衣否 三摩地

2018-07-19

此非二乘所能究尽也。斯乃急于行果焉无令口说而身意不修何由助道耶。隋江都宫法喜传释法喜。南海人也。形容寝陋短弱迂疏。可年四十许。岭表耆老咸言。儿童时见识之颜貌如今无异。蛮蜒间相传云。已三百岁矣。亦自言。旧识庐山慧远法师。说晋宋朝事历历如信宿前耳。平素时悄然见人必语语必含深意。吉凶之征有如影响。人亦不欲与喜相见。惧直言灾恶忤逆意也。陈朝马静为广州刺史。 三摩地

2018-07-19

而此虚空无为,若离八识心王之和合运为,则不能显示--譬如入无余涅槃位,尚不能现见第八识,何况能见其无为性孤(此唯别教证悟菩萨所知,不共通教菩萨及二乘无学;此中密意不得明言,佛不许故。)此虚空无为,若离五十一心相应法,亦不能显;以人间而言,要须八识以五十一心相应法,或多或少现行运作之中,方能显示。若离五十一心法,则不能显示--譬如三乘无学入灭尽定,尚无能 三摩地

2018-07-19

二真一分半教当二乘。三真一分满教当初心菩萨。四真具满教当识如来藏者也。诸师处判或依或违。然其纲领教乘一家之说。次以新译之经未有音释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经书恢张诂训。撰成二卷。俾初学之流不远求师览无滞句旋晓字源。然禀从贤首之门。不负庭训之美也。唐处州法华寺智威传(慧威)释智威。姓蒋氏缙云人也。颖脱尘蒙心游物表。少事师于轩辕氏炼丹山。闻天台宗教盛。遂 三摩地

2018-07-19

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此外文性愈高博达今古。每慊聂道真道安至于明佺宣律师。各着大藏目录记其翻传年代人物者。谓之晋录魏汉等录。乃于开元十八年岁次庚午。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最为精要何耶。诸师于同本异出旧目新名。多惑其文真伪相乱。或一经为两本。或支品作别翻。一一裁量少无过者。如其旧录江泌女子诵出经。黜而不留。可谓藻鉴杜塞妖伪之源有兹独断。后 三摩地

2018-07-19

是故二乘无四无碍。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声闻缘觉之人。一切无有四无碍者。云何世尊。说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连神通第一。摩诃拘絺罗四无碍第一。如其无者如来何故作如是说。尔时世尊赞迦叶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譬如恒河有无量水。辛头大河水亦无量。博叉大河水亦无量。悉陀大河水亦无量。阿耨达池水亦无量。大海之中水亦无量。如是诸水虽同无量。然其多少其实不等。 admin

2018-07-19

二乘人远见佛道。所以者何。以能听受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故。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听受如是大涅槃经。得知一切诸法名字。若能书写读诵通利。为他广说思惟其义。则知一切诸法义理。善男子。其听受者唯知名字。不知其义。若能书写受持读诵。为他广说思惟其义。则能知义。复次善男子。听是经者闻有佛性未能得见。书写读诵为他广说思惟其义则得见之。听是经者闻有檀名未能得见檀波 admin

2018-07-19

为令二乘生悔心故。为教五住诸菩萨等生大力心故。为令正见四部之众于彼邪见四部徒众不生怖畏故。从圣行梵行天行窟宅频申而出。为欲令彼诸众生等破憍慢故欠呿。为令诸众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顾望。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四足踞地。为令众生具足安住尸波罗蜜故。故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善男子。声闻缘觉虽复随逐如来世尊无量百千阿僧祇劫。而 admin

2018-07-19

况于二乘其余菩萨。善男子。我往一时在耆阇崛山。与弥勒菩萨共论世谛。舍利弗等五百声闻于是事中都不识知。何况出世第一义谛。善男子。或有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善男子。我诸弟子若解如是四句义者。不应难言一阐提人定有佛性定无佛性。若言众生悉有佛性。是名如来随自意语。如来如是。随自意语。众生云何一向 admin

2018-07-19

因为佛法裡面的般若,是以法界的真实实相心的种种体、性、相、用,来一一说明其出生的世间蕴处界万法,以及出世间的二乘法,又包括从菩萨位一直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种种世间、出世间法,将这所有一切法的智慧统统包含在裡面,所以般若两字的含意很广,因此照祂的原音prajba把它翻译过来──般若,以突显它所涵盖的意义;因此中国禅是基于佛陀的智慧法门所开演出来的,并没有离 三摩地

2018-07-19

这本书中所说的见性,是以父母所生眼,亲眼在山河大地上,也在虚空中看见自己的佛性;这种证量,自古以来就很少有人可以证得,到了末法时代的今天,要实证眼见佛性则更加困难;虽然如是,但在正觉同修会中却仍然有人可以实证,实在是难以使人相信,所以必须先举述世尊圣教作为证明,譬如《大般涅槃经》卷八〈如来性品〉中的记载:【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 三摩地

2018-07-19

未来佛地的法身、报身、化身,以及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都可以在这个如来藏摩尼宝珠中圆满证得;乃至二乘圣人所证的八解脱与六通,都可以用这个如来藏心的境界来印定(确认其真假)。上品之士经由如来藏宝珠的实证而能够对真谛获得决定及了知以后,就可以对一切佛法都同样获得决了;可是中根之人及下根之人,越是多闻上根菩萨从如来藏中直接流露而说出来的妙法时,却是越多的人 三摩地

2018-07-19

依据经文所说,灭六见之法所要对治者,都是没有实证法界实相的有情,总括而言有三种:常见、断见与二乘人。首先「言有我见者」是指常见外道,错将五阴中的某一法执为真我,或者以想象、猜测的极微、冥性等等法作为有情众生永恒常住的真我,因此如来为之宣说五阴、极微、冥性皆非真我的灭六见之法。例如释圣严在《探索识界》中说:「无明」是识的根本,「无明」含藏着一切业的种 三摩地

2018-07-19

八识规矩颂唐三藏法师玄奘撰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 admin

2018-07-06

所以才说从“三十心入一乘信”,也就是表示,如果说有从二乘法回小向大的,也是要入地以后才会知道说,原来自己真的可以成佛。这个“一乘因法非近行可得”,一乘因法指的是什么呢?也就是声闻缘觉所证的这个解脱道,以及这个菩萨所修的十地的菩萨道,其实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因,那么如来藏呢,祂所含藏的无漏无为的功德,要等到成佛时候,修满了这个大菩提 admin

2018-06-01

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部分,因为它的地位特别重要,所以独立出来作为三教(初时四谛的小乘教,说二乘法;二时方等般若的大乘教,说如来藏空性之总相与别相;三时解深密经等方广的唯识教,说如来藏空性之一切种智),这样成就了五时三教。这是佛陀转法轮的整个过程,都是世尊为了教导众生能够解脱生死乃至成佛的法道!转法轮之后,佛陀虽然具足明行足,可以住世一劫,但 admin

2018-03-15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