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样的加持劝请,也让这些人发起菩萨性,不要落入声闻、独觉的二乘种性当中。所以,佛菩萨有时候会透过示现瑞相的方式,让这些众生发起菩提之愿。例如,有的人念佛的根性偏于声闻,属于中品生人,但是透过佛陀示现瑞相,极乐世界殊胜的光明相给他看,因此他心变大了,肯发起大心,而得以朝向上品生的努力。这就是诸佛菩萨常示现瑞相的另外一个慈悲摄受的目的。第三种情形,常常 三摩地

2018-07-20

什么叫作最微细的贪呢?就是还愿意在三界中,没有脱离生死,还是有变易生死可以来受胎,乃至于在人间成就佛果;而不是离开了这样的学佛的道路,像二乘人一样,以无余涅槃作为归依处。所以,佛陀说,其实众生最主要是在性障的部分——贪、瞋、痴、慢、疑,瞋因为非常的粗重,而且不利于自己的佛道。《华严经》说,这样的话等于是非常非常多的障碍,不断的细数给我们菩 三摩地

2018-07-20

这样的加持劝请,也让这些人发起菩萨性,不要落入声闻、独觉的二乘种性当中。所以,佛菩萨有时候会透过示现瑞相的方式,让这些众生发起菩提之愿。例如,有的人念佛的根性偏于声闻,属于中品生人,但是透过佛陀示现瑞相,极乐世界殊胜的光明相给他看,因此他心变大了,肯发起大心,而得以朝向上品生的努力。这就是诸佛菩萨常示现瑞相的另外一个慈悲摄受的目的。第三种情形,常常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说是就算是造恶业的菩萨,他在当时听闻善知识开示法要,就能够有这样子的功德,更何况我们平常的念佛人没有违犯戒律,乃至违犯了戒律可以如法的忏悔!那更需要说在平常的时候、在舍寿之前,就要去的道场当中去听闻应该有的知见,不管是大乘法的知见,或二乘法的知见都要去如法听闻。听闻这些知见以后,就算你有造了恶业,就算你是变成----因为心性恶劣、性障非常严重而没有 三摩地

2018-07-20

此意乃谓: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而将解脱道之修行法理,误认为即是大乘菩提法者;是故大多难以取证上品之中生与下生品位,而成中品中下生之往生者,生西之后唯能取证二乘所证之解脱果,不能证得佛菩提果。或者多属误认行善即是佛法者,便以为世世行善而不取无余涅盘者,即是修行大乘佛菩提;如是等人虽有大乘种性,却因善知识之误 三摩地

2018-07-20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人有信慧难,若闻精进求。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 三摩地

2018-07-20

若堕于地狱,不生如是畏,若堕二乘地,则为大怖畏。堕于地狱中,毕竟得至佛,若堕二乘地,毕竟遮佛道。佛自于经中,解说如是事,如人贪寿者,斩首则大畏。菩萨亦如是,若于声闻地,及辟支佛地,应生大怖畏。”是故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答曰: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何以故?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 三摩地

2018-07-20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 三摩地

2018-07-20

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以故自古迄今,所有禅教律丛林,无不朝暮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汝历参丛林,何日日修习,而反生毁谤之若是也。儒书所谓习矣不察,日用不知者,莫汝为甚也。夫华严为诸 三摩地

2018-07-20

若根机稍深,则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见思惑,证声闻缘觉之二乘果。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遍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兴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人及众生,并所证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由其四相不著,三轮体空。故令尘沙无明,因之消灭。随其功行,以次证夫十住十 三摩地

2018-07-20

答卓发之文学无异禅师问:华严会中,二乘如盲如聋,然亦兼摄声闻,以包含无量乘故。此经虽云二乘种不生,乃所宣道品,大小互通,正与《华严.四圣谛品》不异,故有生彼经劫方证小果者。如《大智度论》言:弥陀亦以三乘度生。自应三藏五教总摄,何云不摄小乘?且既通《杂华》,复不能通《杂华》所摄无量乘耶?答:居士既知《华严》摄无量乘,岂不知上德声闻,如身子、目连,杜视 三摩地

2018-07-20

带业往生西方算是一种逃避应该负起的责任吗?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世尊悲愿非常非常的广大,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四十八大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九种往生的方法;从已经证悟的大乘菩萨,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一直到凡夫,哪怕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凡夫众生,只要他们一心求生西方,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们往生西方。这并不是说这一些众生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要感谢弥陀 三摩地

2018-07-20

然而极乐世界同样有这四种净土,譬如常寂光净土,是弥陀世尊自性法身境界,唯佛与佛乃能证之、住之;实报庄严土则是上品三生人所住,摄受有福有慧菩萨根性之人;方便有余土乃中品三生人所住,摄受二乘根性,害怕生死苦而不造恶业之人;凡圣同居土则是下品三生人所住,此三生人之最高修证可到初地,其余多是凡夫种性之人,因此而称为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虽然摄受造恶业大乘根 三摩地

2018-07-20

离觉离知万法悉灭不生中阴,是即二乘无学所证无余涅盘。。。居士多劫善根功德,临终亲属诸方佛友念佛相送。真如意根舍身舍报转入中阴,此时复现见闻觉知于其中阴。敬请忆佛念佛功德求生佛国,即见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自见其身乘紫金台上品往生,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即生极乐。见佛闻法亲证无生了脱生死,发受生愿大菩萨愿不取涅盘。修正初地无生法忍进至十地,回入娑婆广度有情 三摩地

2018-07-20

二乘种不生。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我愿往生。阿弥陀佛国。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 三摩地

2018-07-20

与二大士论二乘法。光明显烛。寺众咸惊。盛为具说所见。言讫而绝。年七十二(比邱尼传)。净真。唐时人。居长安积善寺。衲衣乞食。诵金刚经十万遍。笃志念佛。一日语曰。五月内十度见佛。两度见宝莲华上童子游戏。吾已得上品生矣。言讫跏趺而化。祥光满寺(佛祖统纪)。悟性。宋时人。居庐山。笃志念佛。求生西方。忽闻空中乐声。谓左右曰。我已得中品生矣。见诸同志念佛精进者。皆 三摩地

2018-07-20

二乘终证于菩提。如大舟载石而遂免沉沦。若顺风扬帆而终无留难。悟之则非远非近。迷之则即近而遥。嗟夫学寡障多。疑深观浅。斥为权小。阒若存亡。则以马鸣龙树为未然。天台智者为不达。不信当受菩提记。不肯顿生如来家。笼鸟鼎鱼。翻然游戏。隙驹风烛。妄计久长。虚受一报身。枉投诸苦趣。岂知大雄赞劝。金口丁宁。侣圣贤于刹那。具相好于俄顷。乐受则永抛五浊。悲增则回救三涂 三摩地

2018-07-20

从过去这七八年的熏习,我早就知道有“常、乐、我、净”的佛境界,也知道凡夫及二乘人的“八倒”,早有“宁许著有如须弥山,不许著空如芥子许”的知见!因此认为,任何人所提出的佛法观点,对整个宇宙的运作乃至众生一念心的运作,来自于什么力量,都应该有个交代,绝不能单靠几个简单的“缘起性空”、“一切法空”、&ldquo 三摩地

2018-07-20

”(详见印顺法师著《中观今论》自序)然而印顺法师不解真正之空宗,亦不解真正之“有”宗,更不解大乘诸经所说空性之异于二乘空;观其众多著作,余今故作是言。于其误导佛子之处,余以拙著《真实如来藏》中所说正理加以辨正反驳,然未指名道姓,是故佛子多有不知者。拙著《真实如来藏》出版后,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以挂号邮件六二五七一号寄交法光月刊共 三摩地

2018-07-20

佛比为(只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二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你知道吗?佛性如果是恒常不变的话,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从中生起!如果是恒常的话,那么,从无量劫以来,将无有一个能够发起菩提心来。佛性正因为它是空性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