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么二乘人所修的入了三摩地,就是二乘的止观,那二乘的止观它就是只是局限于一切有为法,一切因缘所生法的无常、苦、空、无我,从这里能够止息于这些法,然后能够去观察而去断除我执、我所执——那么这个是二乘阿罗汉的修证的内容。那么他们说了他入三摩地,以什么方便来圆满通达他的解脱道。那这里的无学大菩萨呢?祂所述说的是,以什么样的方便来入三摩地,圆满通 | admin 2020-08-28 |
|
离开什么妄见呢?离开二乘圣人涅槃贪的妄见,因为二乘圣人对涅槃不能如实了知,于涅槃生起贪著,所以定性二乘圣人舍报后,要把五阴十八界全部都灭尽,永远住在无余涅槃中。无余涅槃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就是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自存在无境界的境界。但是众生在五阴十八界存在的当下就已经是涅槃,这是七住位菩萨所亲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中国禅宗真悟祖 | admin 2020-08-28 |
|
这里所说解脱果的正因,与二乘菩提所说有所不同,这里所说是从第八识如来藏来作观行,而不是从二乘菩提的蕴处界空相去作观行。接着,能止息方便,所谓惭愧及以悔过这句是说,止息方便是证悟佛菩提的正因,为什么叫作方便呢?因为有方法所以叫作方便。方便行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让学人把妄心止息下来,不能住在虚妄想中。要用什么方便方法,来止息妄想呢?马鸣菩萨说:用惭愧与 | admin 2020-08-28 |
|
二乘菩提所证只有解脱道,只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不能成佛;也就是说,二乘菩提是有上菩提,譬如证得初果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二果;乃至四果阿罗汉还是有上,因为七住位菩萨所证的实相般若,阿罗汉就不知不证了;但是七住位菩萨也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乃至等觉、妙觉仍然是有上,必须到达佛地才是无上正等正 | admin 2020-08-28 |
|
二乘阿罗汉与辟支佛所证得的叫作有余涅槃,这是断尽见惑与思惑,舍报之前十八界尚未灭除,依第八识如来藏中有漏法种的断除,建立一个名称叫作有余涅槃,也就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施设有余涅槃的名称,还是不离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定性二乘圣人舍报时灭尽五蕴十八界,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自存在,离见闻觉知,无境界的境界,而施设无余涅槃的名称。换句话说,定性二乘圣人舍报后的 | admin 2020-08-28 |
|
![]() |
是故善知识帮助其实证以后,见道之内涵对他而言只是知识,其见道之功德无法证转,即非真实见道之人;未来将会继续在见道之内涵(譬如二乘见道的断三结及大乘见道的证真如)上面,不断地产生疑问而纠缠不清。《大般涅槃经》卷31〈师子吼菩萨品第11〉也有如是开示:【善男子!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4要先有修定过程而获得定力 | admin 2020-08-04 |
所以,菩萨能够如实现观蕴处界虚妄,有了断我见的解脱德后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才能亲证本来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如来藏,因而发起了二乘人所不能得的法身德及般若德,名为证悟明心的七住位菩萨。所谓法无我智,乃是观察蕴处界所生的一切诸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是真实常住的。能够如实了知及亲证而发起的智慧,名为法无我智,如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开示:云何法无 | admin 2020-07-27 |
|
这七种境界,唯有菩萨明心以后方能渐次了知的境界,不共二乘愚人,更何况是执邪见外道。经中佛已经很清楚地告知:七种第一义的境界是依真如心建立,而不共外道邪见恶论;为什么?因为外道不仅没有听过这样甚深微妙的道理,而且也会坚持自己的邪见,无法接受世尊所说的实语、正见。既然连世尊开示的正知见都无法接受,更遑论能够依止正知见如实修学,而于未来证得自心如来的各种 | admin 2020-07-27 |
|
既然,刚刚证悟具有总相智的菩萨尚且无法了知,更何况是二乘愚人乃至未明心的凡夫及外道所能了知?已说三自性,接著再说三无性。三无性有二种说法:一者是以唯识学无生法忍的立场来说,一者是以如来藏本来无一物的极寂静之般若中观立场来谈。首先,以唯识学无生法忍的立场来观待,乃是菩萨依于依他起性的蕴处界以及意根的遍计执性,如实观待蕴处界以及所辗转出生的一切法,皆悉 | admin 2020-07-27 |
|
这是行者觉悟自心如来而发起非常殊胜的智慧,这样的智慧境界是离于断常、有无等边见,菩萨可以现前观察及正受自心如来的法乐境界;像这样的智慧及法乐境界,不是二乘愚人及凡夫所能了知的。由于凡愚不能了知所有境界都是自心所现,因而在种种戏论境界产生种种虚妄想。菩萨了知所有境界都是自心所现,都是自心变现的见分在分别自心变现的相分(自己在玩自己),它没有真实自在的 | admin 2020-07-27 |
|
……正觉总持咒也真的很好用,只要有人愿意持诵,护法菩萨就来拥护!从正觉总持咒中,就可以衍生而讲出整个佛菩提道,而且函盖了二乘菩提;因此当你念这个咒的时候,护法菩萨们都知道是正法,自然知道持咒的人是真正修行佛法的人,于是就来护持;这时,那些鬼神们不赶快走掉,还能留着干什么呢?我们正觉的书一样有这种特性。所以如果有人修学佛法而出了问题时,就 | admin 2020-07-23 |
|
所以,应当了解是我为什么要造作这个业?而不是想要透过其他的方式,尽快地把自己业消除,以为我可以免除种种的苦,然后可以不要负担众生的这些生死的业果,这样想法就会偏向于二乘,或是凡夫人想的,只是想透过一些简单的方式,然后来作身心不乐触的免除,却不想要尽更多的力量,来修学佛法。所以,即使是大修行人、小修行人,都一样不能转易凡夫的不可爱的这个果,就是因为凡 | admin 2020-07-23 |
|
”(注9)世尊不仅演说解脱道令二乘人得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而且开示正法眼藏令菩萨明心证悟得不退七住,更令菩萨亲证别相智乃至初分道种智,并加持令菩萨于无生法忍心得决定而入圣位,故菩萨所行是谓功不唐捐。如来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注10)如来勉励学人在此娑婆世界精 | admin 2020-07-12 |
|
由于菩萨修行佛菩提道,须经历三大无量数劫不畏生死,以及努力修学才能成就,不像二乘利根的人,一世精进修行就可以入无余涅槃,而且二乘人入了无余涅槃,再也无法利乐众生,其所度的众生仍然有限;所以菩萨救护众生的法身慧命,与众生所结深厚的善缘,简直无法想象,二乘人也无法思议,故名为菩萨不可思议。这也是菩萨摄受众生来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的方法,从三乘菩提的修行内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说对于这个娑婆世界的学佛人来说,除了我们今世在归依三宝的时候,其实所归依的对象应该要包含圣弥勒菩萨,因为归依于圣弥勒菩萨可以让在修学声闻法道的人,可以实证阿罗汉果、阿那含果等;声闻法中一切大师跟学人能够在未来弥勒佛初转的声闻三会——龙华树下的三次说法中得以证得如上述所说的阿罗汉果,乃至于辟支佛果等二乘法道的殊胜果德。这个部分,我们从《 | admin 2020-07-06 |
|
─正觉同修会─────────────────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弟子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与大陆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总以为无余涅槃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槃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全然无境界 | admin 2020-07-06 |
|
】(《维摩诘所说经》卷2)您看,光是这一句话,就足够令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因为从二乘菩提的层面来说,应该是行于正道才对啊!可维摩诘菩萨却说要行于非道,说这样才能通达佛道。所以说,真实的佛法甚深、极甚深。接着,会中有一位菩萨叫做普现色身菩萨,他接着又出来提问了。他的提问其实只是一个引子,是要让维摩诘菩萨继续演说深妙法,要让维摩诘菩萨有机会可以来为 | admin 2020-07-06 |
|
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与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 admin 2020-07-06 |
|
然而世尊于三转法轮诸经中处处宣说意识心乃是藉意法为缘生,是阿赖耶识心体藉根、尘、触等三法和合方便所生者;故意识是有生有灭之心,是五蕴中识蕴所含摄之生灭法,是缘于五蕴生起颠倒想而生起我见、我执之罪魁祸首,也是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时必灭的恒与我见我执相应之心。宗喀巴于先前所举事证中说“说彼名阿赖耶识之理由,谓由彼空性随一切法转故”,蕴处界一切法 | admin 2020-07-02 |
|
《心经》所论述的解脱道并非是以二乘菩提由现观十八界和五蕴的虚妄而断我见我执,取证声闻缘觉的解脱果,证得无余涅磐出离三界的轮回。乃是以证得自心如来藏后,现观十八界、五蕴之虚妄不实,依大乘无我之观行,证知一切法界体性实相的智慧,获得分证解脱或满证解脱的功德受用,最终成就究竟佛菩提果。《心经》以菩萨所证得第八识的总相智之根本无分别智,来说般若别相智&mdash | admin 2020-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