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龙猛正为对破一切有执之小乘,乃夺之云不达一切法空,亦不能得二乘解脱。月称执之过甚,遂与各派抵牾。卒云:声闻乘中说法无我,仅略说耳;于大乘乃圆满广说法无我义。则略说乃等未说,小乘未能显示法无我义,大乘始显示宣说,则并不能坚持小乘亦必兼达法空说矣。二卷初,问:菩萨如何得见缘起之真实性?答:谓缘起实性唯是以上六地菩萨之境,不应问吾。又般若经、十地经等圣教 admin

2018-07-22

如果是声闻的解脱道的修行,身出家确实是比较容易达成的;因为当只有世俗谛的解脱智慧,但是还没有第一义谛的佛菩提智慧之前,直接远离世间五欲,是比较容易成就二乘解脱果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阿含经》当中所记载的,以出家比丘的修行记录比较多。而在二转法轮《般若经》的记载当中,菩萨道中的般若总相智的修学,大部分仍是以须菩提、舍利弗等大阿罗汉比丘僧为主。但是 三摩地

2018-07-22

祂赞叹大乘久远成佛,然后诃责二乘所证并不是真正的实相法;意思是说,前面这一些跟着佛陀,已经在二乘解脱道当中能够有所修证的这些圣贤们,听到了佛的般若教法,能够发起欣求大乘佛菩提道的这样的大心。这时候就如同阳光继续升起,不只是照到诸大山王了,它也已经可以照到这个山谷里面,如光照幽谷,一切众生悉得听闻;又好比说前面的乳酪,再次的提炼叫作生酥,这个就比酪的 admin

2018-07-22

因为法相唯识宗完全符合三乘菩提的修学的正理:法相唯识宗不但符合了二乘解脱道的修学道理;也完全符合了大乘佛菩提道别教修行的一个法门,如何透过法相唯识宗证悟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而进入佛菩提道的修学,地地增上,而完成圆满佛果。这个叫作应理圆实宗。那法相唯识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它又叫作“普为一切乘教宗”。为什么叫作普为一切乘教宗呢?因为它所摄的根 admin

2018-07-22

可是我们也要提醒大家,即便我们刚才说到俱舍宗以《俱舍论》当作依凭这个论典,我们又知道说《俱舍论》谈的部分只有在二乘解脱,我们要提醒大家,即使是志在自我一人解脱的境界,也不能够仅仅以《俱舍论》为宗。因为这个论《俱舍论》本身,实际上是有关于经量部,部派佛教里面经量部跟说一切有部的中间的论辩所造;那这个中间呢,其实包含了论辩当时的情境,我们不是当机,所以 admin

2018-07-22

而这个大乘的出世间不同于二乘解脱道的出世间,因为二乘的解脱道,只是将五阴世间出生的烦恼因灭除,使得五阴不再于三界中出生现行,仅存涅槃本际如来藏住于本来解脱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寂灭状态中。因此说二乘解脱道法,没有世出世间的功德可以发起。世出世间的殊胜功德,一定是依止于不偏三界空、不偏三界有的般若中道才能够引发出来。因为出世间,指的就是我们前 三摩地

2018-07-22

并不是如某些法师或学术界,单以二乘菩提的解脱道,可以说这个是成佛之道;因为二乘圣人所证解脱道,既不曾证悟般若总相或别相智,更不曾证一切种智,怎么可以单以二乘解脱道小法智慧而称为成佛之道呢?更何况他们早已经误会二乘解脱道的涅盘智慧了,因为他们是以一切法空为二乘解脱道的涅盘智慧。但是二乘解脱道的涅盘智慧,并不是一切法空,而是灭尽了五阴十八界以后,如来处 三摩地

2018-07-22

而这个大乘的出世间不同于二乘解脱道的出世间,因为二乘的解脱道,只是将五阴世间出生的烦恼因灭除,使得五阴不再于三界中出生现行,仅存涅槃本际如来藏住于本来解脱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寂灭状态中。因此说二乘解脱道法,没有世出世间的功德可以发起。世出世间的殊胜功德,一定是依止于不偏三界空、不偏三界有的般若中道才能够引发出来。因为出世间,指的就是我们前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诸佛也可以称为阿罗汉,但是阿罗汉不能称为佛,因为单单修学二乘解脱道不能成佛,只能成为阿罗汉,必须回小向大,继续修学大乘佛菩提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华经》说,二乘只是化城,只是过渡的休息站,让二乘人暂时能够止息于生死苦,然后劝发菩萨心,再传授唯一佛乘的如来藏妙法,最后的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在佛法中,这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其实总共就只有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二乘解脱道以及大乘佛菩提道。二乘解脱道能够让修学者证得无余涅槃出离三界生死,从证初果的断除我见,逐步证得二果的薄贪瞋痴、三果的断五下分结,乃至证得声闻十智,成就四果无学位的阿罗汉之后,就能够究竟解脱,出离三界生死,安处无余涅槃;努力修学解脱道的人,可能在一生到四生之中就证得这样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大乘解脱与二乘解脱的区别所在,但是无余涅磐里面的境界都是一样的无有区别。所以,《优婆塞戒经》中,佛说菩萨有般若也有波罗蜜,阿罗汉没有般若也没有波罗蜜。佛法宗旨涵盖解脱道和菩提道所修证的三乘菩提,以其出世间的智慧而有别于世间一切宗教。有人认为烧香拜佛、吃素行善就是修行,其实与般若智慧无关。吃素行善乃是积累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佛教所 三摩地

2018-07-22

从蕴处界的虚妄,听闻思惟如实观察,并确实依止于现观内容之后便可断除我见,我见断了就是证得声闻初果;证初果已,再进而断除我执,当我执断尽了以后,就证得二乘解脱果,而可以出三界了,这就是决定性的声闻、缘觉所证的解脱果。不过,虽然二乘圣人已得解脱能出离三界,却还是未能证得三界万法之本际──阿赖耶识,不知道法界的真实相,故说二乘圣人只有解脱的智慧,虽称慧解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马鸣菩萨在《大乘启信论》中说过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 三摩地

2018-07-22

如实的了知了这些,就是二乘法中见道的人了!所以二乘解脱道的见道,就是看见苦的现象就是五阴的炽盛,也看见五阴种子的聚集增长就是苦的生因,也看见五阴的灭除就是苦的灭除,更看见了灭除五阴的方法就是灭苦的方法,这样如实的看见了,就是南传佛法解脱道的见道;接下来就是把灭苦的方法确实执行,也就是切实执行灭除五阴的方法,迈向四果解脱,称为修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 三摩地

2018-07-22

那这个部分当然是有更深层次的部分,这个神足通的部分,因为我们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在这地方作详细的说明;只能够依着二乘解脱道的部分来讲这个神足通,来讲这个四如意足;事实上,这个大乘佛菩提道对于四如意足的说明,是更为详尽而且更为深细的。我们因为有这四种这个如意足的原因,引发定起,所以就称为四神足。所以四神足的这个称唿,它的来源就是因为有这个欲、勤、念、 三摩地

2018-07-22

思路:根据经论,从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这部分对现状的描述,可以参考十方论坛有过的一个帖子,对照了现代天文物理所观于佛经的描述,非常一致,推断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须弥山的所指;这里就会涉及到神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辨析佛教对神通的态度;关于器世间的描述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可以引申出佛教的世界观,这部分可以参考甘愿做菩萨系列的内容),引申一切唯心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解脱道的行者若断我见我执,即使没有四禅八定,也是慧解脱的阿罗汉、辟支佛,舍报后照样能出三界。禅定之修行,是对意识心之训练,制心一处,令意识降伏烦恼,不起心动念,无关智慧。声闻乘的行者是由现观蕴处界的空相觉悟一切有情无我后而生出的智慧,缘觉乘的行者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产生的智慧,声闻、缘觉的解脱都是分别通过对蕴处界、缘起性空的观行所产生的智慧断 三摩地

2018-07-22

这意思是说,大乘法中大部分的法是与二乘解脱道不共的,与二乘圣人们不共、不通,是二乘法中的所有圣人们都不能证得的;大乘法中有不同于二乘法的解脱道,也有不同于二乘法的佛菩提道,所以才称为别教。当别教的内容修习了,到达佛地时,一圆一切圆,才能称为圆教。这样的真实法都是以法界实相心为入道根本,要亲证了如来藏才能实证;所以教导众生亲证如来藏的法义,才是实教。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且二乘解脱的罗汉道、缘觉道,归结到最后还是要由大乘的菩萨来住持,否则就会中断!这也是一个事实。所以,现在南洋有阿罗汉没有?答案是:没有!因为七、八百年前的人证阿罗汉以后就入涅槃去了,不再来人间了,导致住在人间的解脱道圣者位阶越来越低,人间的阿罗汉越来越少;证得二、三果的人也都渐渐离开人间,真正的解脱道法义于是失传了;到最后,亲证解脱道的人间圣者就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5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