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意思是说,大乘法中大部分的法是与二乘解脱道不共的,与二乘圣人们不共、不通,是二乘法中的所有圣人们都不能证得的;大乘法中有不同于二乘法的解脱道,也有不同于二乘法的佛菩提道,所以才称为别教。当别教的内容修习了,到达佛地时,一圆一切圆,才能称为圆教。这样的真实法都是以法界实相心为入道根本,要亲证了如来藏才能实证;所以教导众生亲证如来藏的法义,才是实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将来人间会不会再有阿罗汉呢?会!由谁来使人间继续有阿罗汉呢?由菩萨来教导声闻种性的人,去次第亲证阿罗汉果;所以二乘解脱道的法义若是想要弘传不断,归结到最后,仍然是要靠菩萨来护持及弘传,这也是眼前可见的事实。讲到这里,接着当然得要讲解声闻解脱道的内容了。第一节解脱道不能令人成佛第一目略说二乘圣者之解脱内涵【讲义纲要】1.略说二乘圣者之解脱内涵: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弥勒菩萨在根本论中也有开示:二乘解脱道的内涵,本属佛菩提道中的内涵。佛门内之「外道大师」如印顺等,皆是因为没有实证三乘菩提,既无解脱证量,亦无般若证量,当然不免误会这个部分;不只如此,唯有未悟者才有此迷惑,亲证实相者必能了解此一事实:「唯一佛乘」。-----《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51期 (原标题: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将来人间会不会再有阿罗汉呢?会!由谁来使人间继续有阿罗汉呢?由菩萨来教导声闻种性的人,去次第亲证阿罗汉果;所以二乘解脱道的法义若是想要弘传不断,归结到最后,仍然是要靠菩萨来护持及弘传,这也是眼前可见的事实。讲到这里,接着当然得要讲解声闻解脱道的内容了。 (原标题:人生当以探讨究竟的(义学)为满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解脱道的修证,是三乘佛法的共道,所以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证,也含摄二乘菩提的修证,只是故意留一分思惑,不去断除它,以润未来世再出生于人间,续继修学佛菩提智,并且度化一切有缘众生;一直到七地满心时,才断除思惑,但是仍然不入无余涅盘,依于入初地前勇发十无尽愿之增上意乐,继续修学一切种智,直至成佛。我见内容已经了知,要断我见就容易多了!说容易是容易,要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这些内容就是佛陀教导众生趣向解脱的实证,乃至是未来大乘佛法实证所需的次法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众生就可以迈向断我见、实证初果,乃至成为四果阿罗汉,二乘解脱道以解脱于轮回之苦;进而可以实证大乘佛菩提道之一切智慧。如今平实导师所领导的大乘证悟菩萨僧团—正觉同修会—仍然住世,平实导师不仅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不仅仅是二乘解脱道,要收摄六根,防意如城。,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同样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譬如《大宝积经》中,有说:【是菩萨能摄护身口意业及六情根,常起善业。】(《大宝积经》卷九十四)。只是菩萨的智能较为深利,不但能够看穿六根以及五欲的虚妄不实,明了一切有为法都有如梦幻泡影一般;并且知道六根、六识以及六尘,都是由本心如来藏所生,与如来藏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也是世尊在阿含期教导们实证二乘解脱道之后,开始转入二转法轮般若期,就劝请所有阿罗汉们要回小向大,进一步来修学大乘佛菩提法道,教导们亲证身中的真我——第八识如来藏。诸在亲证后,能够转依这具有成佛体性的真我本心如来藏,而能次第成就佛道,佛道时,都能够跟世尊一样,成为究竟诸佛,这才是大慈大悲佛世尊示现人间的真实本怀。示现人间唯一大事因缘,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解脱道的实证内涵是依于蕴处界而有,是有男女差别相的蕴处界法,就已经是平等;更何况佛菩提道以法界实相心,那更没有男女差别相,当然也没有男女的差别。我们来看大乘佛菩提道实证,就是实证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先从七住位的明心开始。菩萨在信位以后,进入到十住去修菩萨行,在外门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样修到六住满心以后,进一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不仅仅是二乘解脱道,要收摄六根,防意如城。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同样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譬如《大宝积经》中,有说:【是菩萨能摄护身口意业及六情根,常起善业。】(《大宝积经》卷九十四)只是菩萨的智能较为深利,不但能够看穿六根以及五欲的虚妄不实,明了一切有为法都有如梦幻泡影一般;并且知道六根、六识以及六尘,都是由本心如来藏所生,与如来藏平等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生便有老、病、死,这是人类的定业,如果安全感是以避免这些定业作为衡量的标准,那么这样的安全感其实是不存在的,除非你永不再生,不出生便永远不会置于因生而附带的所有这一切不安全乃至苦痛的经历之下,这便是真正的解脱,这种解脱,只有佛法的二乘解脱道的教理可以帮助你实证,当你证得解脱道的极果成阿罗汉了,死后便会入无余涅槃,意思是说,你死后便再不会像没有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实与佛说空性之正理完全违背,亦与佛说二乘解脱道之涅槃正理完全违背,应名真回之心者,绝非真发菩提心者也。宗喀巴复令密宗行者依于庆喜藏之邪说5,而于观想月轮之情境上用心,误认所观想之月轮为世俗菩提心,妄配所观想月轮上之金刚为胜义菩提心,知见肤浅若此,云何密宗黄教诸人推之为「至尊」?其实乃是于三乘佛法俱未入门之凡夫也,有智之人何堪受此诳骗、而续修彼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解脱道的法只是法界实相法里面很小的局部而已;大乘佛菩提的法才是真正的法宝,才是的修多罗,才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接著说大乘菩萨僧,什么是僧?僧的定义是什么呢?这是很严肃的问题。自古禅门的宗风是:入门须辨主,当面分缁素。证悟了才是黑衣,还没有开悟或悟错了,就是白衣。所以在大乘法中,不论出家身或在家身,只要已经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必须要合五阴十八界缘起性空的这个二乘解脱道的法与大乘佛菩提道的法,这两个必须要合起来说,才能够说它是完整的佛法。而且缘起性空,其实是依着大乘法才有办法谈缘起性空的;所以如果单独谈缘起性空,它并不是佛法。更何况谈缘起性空是佛法的人,大部分都误解了缘起性空,以为所谓的无常本身,以缘起性空的这个无常法,来认为无常的这个常它是佛法,这是非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解脱道是不必修大福德的,但菩萨必须为未来世的多财巨富福德而行布施。如果不这样做,来世照样没有钱财可以布施,或者所能布施的钱会很少,福德资粮就不容易满足。福德资粮不满足,的修证就不容易提升,所以布施是菩萨行中很重要的法,对二乘人来讲则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菩萨生生世世要与众生在一起,生生世世要大力的利乐众生,所以菩萨得要有很多的福德——能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说,二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有很大的差异。修二乘解脱道,只能使人成为阿罗汉,不能使人成佛,唯有修大乘佛菩提道,才能使人成佛,才是无上菩提,而二乘解脱道只是有上菩提。如果能够具备佛菩提道的正知见,了知第八识如来藏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以如来藏的真如法性作为转依对象,转依之后,随顺如来藏的真如性来修种种善业,就是在熏发修道的种性,正是未来证道的正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二乘解脱道中的在家人,纵使成为阿罗汉了,仍然不许受供,必须出家受声闻戒以后才可以说是表相僧宝而受供。但是大乘法中,菩萨僧如果现在家相,也是不受供的。你们看观世音菩萨,还留着很庄严的长发,而且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维摩诘菩萨,都是长发披肩、胸佩璎珞……的在家相,你能说祂们不是僧宝吗?不行的。这种僧宝若在人间示现应化的肉身时,也一样不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二乘解脱道中的在家人,纵使成为阿罗汉了,仍然不许受供,必须出家受声闻戒以后才可以说是表相僧宝而受供。但是大乘法中,菩萨僧如果现在家相,也是不受供的。你们看观世音菩萨,还留着很庄严的长发,而且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维摩诘菩萨,都是长发披肩、胸佩璎珞……的在家相,你能说祂们不是僧宝吗?不行的。这种僧宝若在人间示现应化的肉身时,也一样不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菩萨僧既能宣说第一义谛法,也能宣说二乘解脱道妙法,能自度也能度他,故说功德不可思议。至于皈依三宝有何功德?《瑜伽师地论》卷64说:【受皈依者,获四功德:一获广大福,二获大欢喜,三获三摩地,四获大清净。复获四德:一、大护;二、于一切种邪信解障,皆得轻微,或永灭尽;三、得入聪叡正行正至善士众中,所谓大师、同梵行者;四、为于圣教净信诸天欢喜爱念,谓彼天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