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就是说,二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有很大的差异。修二乘解脱道,只能使人成为阿罗汉,不能使人成佛,唯有修大乘佛菩提道,才能使人成佛,才是无上菩提,而二乘解脱道只是有上菩提。如果能够具备佛菩提道的正知见,了知第八识如来藏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以如来藏的真如法性作为转依对象,转依之后,随顺如来藏的真如性来修种种善业,就是在熏发修道的种性,正是未来证道的正因。 admin

2020-08-28

  这个也就显示说,诸佛成道时,例如弥勒菩萨成道时如果是三会说法,那么这个时候初转的一定是属于二乘解脱道;那么这个二乘解脱道的实证往往是基于往世这些能够亲证阿罗汉果、乃至于辟支佛果的弟子们,往昔曾经归依于三宝;特别是归依于下一尊当来下生的弥勒尊佛,因此能够成就这样的一个解脱道的功德,所以我们在归依三宝的时候,一定要归依于圣弥勒菩萨。因为圣弥勒菩萨不单单 admin

2020-07-06

  ’”】语译:世尊又向诸比丘们开示说:【“如果众生不曾先听闻二乘解脱道,而只听闻如来宣说唯一佛乘的话,就不想要面见佛陀,也不想要前来亲近,心里面就会这样子想:‘成佛之道这么长远,要经历很长很长的时间,接受了很多的懃劳苦痛才可以成就。’佛陀知道这一些大众心中是畏怯懦弱而心志下劣,于是以方便善巧之力,就在这成佛之道的中间处,为了 admin

2020-06-20

  』又有外道掺杂渗入于佛门中,以存著人我法之恶见而曲解人我空之二乘解脱道,亦曲解人我、法我毕竟空之般若波罗蜜;而声闻人亦不能了知『世尊以般若波罗蜜为根本而说二乘解脱道』之真实义,亦往往对自己所不懂之大乘法横加注解或评论,如同安慧、清辨一类人,各依二乘凡夫六识论见解而造大乘论,凡此皆属声闻部派佛教的所作所为,与大乘佛教中真悟菩萨弘法时所说的法义全无关联 admin

2020-06-10

  上座部就是结集四阿含的五百结集等人,从法藏结集以后演变到部派之成立前后,皆是遵循于世尊所说之正法──从大乘法中析出而犹如化城之二乘解脱道以及含摄解脱道之佛菩提道,是大乘教与二乘教并行弘扬的情况。但是声闻教因于各部之所执不同、信受者不同、外道的渗入,而有声闻法分裂后的十八个部派产生,连同根本部的上座部与大众部,共有二十个声闻部派;大乘佛教则因有诸大菩 admin

2020-06-10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admin

2020-06-08

  当三缚结继续存在时,想要亲证如来藏的所在而证得明心的见道智慧,就没有可能性存在;没有明心所引发的根本无分别智,却想要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就更不可能了!接着,在般若实相的后得无分别智中的激发与实修,当然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想要亲证诸地的无生法忍,而在佛菩提道中次第迈进,就更成为遥不可及的事了!对大乘法中欲求开悟而实证般若智慧的人来说,断我见绝对是首要之务 admin

2020-06-08

  也因此在烦恼断得彻底与否的状况下,二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还是有相当的深浅差别。在大乘法的修学过程中,是直接依于大乘见道的功德,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断烦恼障;解脱道的四果是依于大乘如幻观、阳焰观、如梦观等来成就。所以有着殊胜于二乘解脱果,但是更能真自在于五尘的功德力用,这是目前仅存于大乘汉传佛教殊胜殊胜的行门。我们应该要珍惜自家珍宝,发挥自家珍宝的妙 admin

2020-06-08

譬如说:您专门支持二乘法的弘扬,专门助印二乘解脱道的经典,您都是在二乘法上用心,当然那些福德只能取证解脱果,在大乘法中的实证是派不上用场的。也就是说,您如果想在大乘法中获得实证的果报,就必须要有护持大乘了义正法的善行,才有因缘在大乘道场中求证菩提;而且菩萨修福也是不嫌多的,遇到世间法上可以种福田时,菩萨也是欢喜随缘。菩萨如果能够自己具足这两种乐、两 admin

2020-02-21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的阿罗汉, admin

2020-02-21

四阿含诸经所说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是我见、我执、我所执等无明,主要就是因为不知道五阴,尤其是识阴,都是无常生灭之法;以及不知道五阴灭尽后,仍有涅槃的本际独存不灭。明就是光明,智慧的光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的光明,因为没有智慧光明来了知五阴的无常、虚妄不实,而产生贪爱执著,这就是阿含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明。因此,要断除解脱道的无明,要先知道五阴内涵 admin

2020-02-21

四阿含诸经所说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是我见、我执、我所执等无明,主要就是因为不知道五阴,尤其是识阴,都是无常生灭之法;以及不知道五阴灭尽后,仍有涅槃的本际独存不灭。明就是光明,智慧的光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的光明,因为没有智慧光明来了知五阴的无常、虚妄不实,而产生贪爱执着,这就是阿含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明。因此,要断除解脱道的无明,要先知道五阴内涵 admin

2020-02-21

所以断我见在佛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那一个菩萨断我见之后,他的烦恼会越来越少!当然因为初果人还是会有贪嗔痴,所以难免还像一般人一样,但如果他确实有未到地定,加上又有薄贪嗔痴的功德,那他就进入二果,如此他就会比一般人更加的调柔!也会更少烦恼!也许他跟老婆讲完情话隔天就忘记了,也许他跟老婆吵架完隔天也就忘记了!或者他根本就不想跟老婆吵架!那老婆一哭二 admin

2020-02-21

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人天善法。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 admin

2020-02-20

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人尚且连发心修学二乘解脱道都不可能了,何况是发心求证佛菩提道的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呢?我如今就应当发菩提心,求证无上正等正觉。发菩提心之后还应当教导一切众生,让他们也都能够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以上这四种发菩提 admin

2020-02-20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rd admin

2020-02-20

那修习二乘解脱道,应该是真正的善业了吧!二乘解脱道的修习,虽然可以出三界入涅槃,但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他的五阴十八界全都灭尽无余了,其实已经不再有一个受解脱道善业果报的阿罗汉存在了。那从这样来看,他解脱道的善业,不也等于消失了吗?所以说修习二乘解脱道的善业,也不是真正的善业,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实的善业,因为二乘法不能了知实相,而且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 admin

2020-02-20

既然是在修学大乘的佛法,当然就应该对大乘佛法有正确的认识才好;大乘佛法是函盖二乘解脱道的,而一般人总是以为佛法的修证,不外乎是求解脱、求出离三界生死。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求出三界生死,就不必用到大乘法,只要二乘菩提就够了;只要把我见、我执,以及我所执给断除掉,就可以出离三界,根本不必亲证实相。可是大乘佛法就不同了,因为大乘佛法的修学,目的是在成佛, admin

2020-02-20

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人尚且连发心修学二乘解脱道都不可能了,何况是发心求证佛菩提道的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呢?我如今就应当发菩提心,求证无上正等正觉。发菩提心之后还应当教导一切众生,让他们也都能够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以上这四种发菩提 admin

2020-02-19

而如果不能修三十二大人相的福业,就叫作退转菩萨,将会退回二乘解脱道中,不再寻求成佛广利众生的法道了。三十二相业都是属于修福,详细的内容,将会在后面的节目当中来说明。因为三十二相业,都是在善法福德上来修集,所以个性悭贪的人,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人铁定不是菩萨;而经常乐于利益众生的人,才有可能是菩萨。尤其是在家菩萨,因为在家菩萨是以财施为主,而出家菩萨则是以法施为主 admin

2020-02-19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49条/8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