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此二乘人所听得的是二乘法,并非是大乘法,声闻乘所听的当然和菩萨乘所听到的义理不同,理解上也不同,这是因为所企求的心不同,所以相应的法义也就不同的缘故;再者,对于实相是否要加以了解也都各自不同;乃至说何谓是实相,大小乘人的见解也不同,因此有如是诸多差异,所以说此大小乘人的知见义理之根本不同,由此如何以声闻乘来集结大乘菩萨乘呢!小乘人如果真的集结大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人连自己所学的二乘法都无心于护持,何有法道之可说!所以大乘法义之永不入涅盘,而得大涅盘,二乘人永不得解,乃至一切凡夫也无可理解,所以佛陀在许多的地方,已经明说能够受持菩萨藏的有情,只有菩萨;因此实相之深邃法义根本不是非此种性者可以论道于万一,如何说连理解都办不到的二乘人,可以去集结、弘扬、解说大乘法呢?这些根本不是二乘人的志业,如何可以集结根本 三摩地

2018-07-22

这意思是说,大乘法中大部分的法是与二乘解脱道不共的,与二乘圣人们不共、不通,是二乘法中的所有圣人们都不能证得的;大乘法中有不同于二乘法的解脱道,也有不同于二乘法的佛菩提道,所以才称为别教。当别教的内容修习了,到达佛地时,一圆一切圆,才能称为圆教。这样的真实法都是以法界实相心为入道根本,要亲证了如来藏才能实证;所以教导众生亲证如来藏的法义,才是实教。 三摩地

2018-07-22

 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非真,妄以唯识为假想观,非悟者也。唯识如来藏经典既是最后说,应是最究竟法。乃竟以先说之方便化城法而非议后说之究竟法,宁有斯理?譬如世间法律,后立之法优于先立之法,母法优于子法。佛法亦如是,后说之法究竟于先说之法,唯识如来藏系经典诸法是母,是根本;除去母法,则余般若法空及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苦圣谛之上更有苦集谛,苦集谛之上更有苦灭谛与苦灭道谛,所以二乘法中说一切法都摄入苦圣谛中,都是依苦圣谛而发展出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苦圣谛后的三谛,当然也都是善法,但是世间最善之法,不论任何的善法,依此以观,其实都不出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所以说: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第一目苦圣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果是六识论者,在二乘法中也无法修出成绩来,连断我见都不可能;当他们想要断我见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入涅槃时将会成为断灭空啊!那就不得不在坚持六识论的同时,又去施设一个意识的细心常住不灭的说法。然而他们说意识细心是从意识细分出来的,却不属于意识所摄,这不是世间最颠倒的人吗?因为这是连世间法的逻辑都讲不通的说法。所以,六识论的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佛门二乘法中的圣人舍什么呢?捨五阴、舍十八界,是捨尽自己。但这个舍不是世间人所能,要有智慧才能舍。想证大乘菩提,更得要有智慧,否则就捨不了五阴、十八界。菩萨知道要舍五阴、十八界,可是也很清楚知道外财也要能舍,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凡是布施必获其利;因为善业造了以后,种子都在自己的如来藏中寄存;既然证实如来藏了,就知道所有善恶业种都会寄存在如来藏中,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法修证上,是要灭掉前七识心而入涅槃,但在大乘法中则是转识成智,转变七识心之生死染污执著的习气种子,由此而灭掉第八识心的阿赖耶性、异熟性,再灭除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生起究竟的智慧,最后成就佛地四智圆明,永不入于灰身泯智而不能利益众生的二乘无余涅槃中。3、自心现量至转依如来藏----记得初学佛时,看到自心现量、转依这些字就很头痛,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 三摩地

2018-07-22

凡夫都是以觉知心的能取与所取来当作我,这就是二乘法所说的无明。无明就是说众生不能理解三界中的我是虚妄的,执著能感受、能想的觉知心是常住不坏的真实我,乃至想象有上帝是常住不坏的大我,想自己死后还有同一个觉知心不会灭亡,这些妄想都是与法界的真实体性相违背,这就是众生的无明。若能了知十八界自我确实是虚妄假合,则无明灭;无明灭除时,则出离三界生死,这就是二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什么?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宗。第六说净土宗。一般修学净土宗的,以净土的三经、五经为依据;三经、五经一般都已经知道它的名相,我们在这边就不说了;那有时候又方便又加上一论,然后合称五经一论等等。净土宗以前曾经有大德出世,以方便来接引学人亲证自心净土,这个才是 三摩地

2018-07-22

反观佛在二乘法中所教导的四圣谛、八正道、缘起性空…种种可令人趋于解脱的法门,或在大乘法所教导令人证悟、了知生命的实相,进而广度众生、渐修成佛的法门,则都可让行者当下现观一切烦恼皆空;所以根本没有绕道的必要,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的阻碍!这义理听起来很神吧,但佛世以降,数千年来,确有许许多多的行者按照佛的开示,成就了这样的境界。更何况,有许多烦恼是不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法中,只要断了三缚结,证得初沙门果,不论是出家身或在家身,都是二乘法中的胜义僧,称为胜义声闻僧。如果是出家身,还没有断三缚结,还没有证得初沙门果,就称为凡夫声闻僧。譬如《杂阿含经》卷12中说:有一个在家人叫作阿支罗迦叶,早上听闻佛说法之后,成为阿罗汉,就向佛告辞又回去牧牛;但是在牧牛时,为了要保护一只小牛,结果被一只公牛撞死。早上成为阿罗汉,下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业障的种类有很多,除了前面所说的专修善法是业障、退修二乘解脱道是业障(对于想要修学成佛之道却被人以解脱道取代而说为成佛之道者来说),还有更多乃是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行,这些都是业障的一种。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当中有更详细开示:业是如何来的?如何是业障?并且当中开示往世与今世的差异,无记业以及有记业中善恶品的差别,说明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二乘无学圣者们回入大乘别教以后,仍然要具足这十信位的功德,将来才能悟入诸佛的所知与所见;这是因为二乘无学法中,并没有修学这些大乘法义;他们一开始就修学声闻解脱道,所以这部分功德并不具足;至于二乘法中的凡夫们更是如此。所以,世尊即将演说《法华经》时,才会有五千声闻种性的凡夫退席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他们对十信功德还没有修习的缘故,所以无法接受世尊即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修二乘法就不需要福德吗?亦不尽然。在阿含中佛度人证初果时是怎么度的?佛陀都是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某人来到佛前,听到佛陀说要先学布施,他听进耳朵就觉得很刺耳了;佛看到这个人听不进去,那就只讲到布施为止,不再往下讲了。如果布施说了,他能听得进去,再为他讲戒法,以及持戒的因果,让他下一世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如果戒也能听得进去,真的 三摩地

2018-07-22

若以来开导,让你现观我见断除的智慧境界,现观我执断除的解脱境界,这是二乘法的福田。若是让你如此亲证以外,又再帮助你亲证法界的实相,发起般若中观的实相智慧,你布施于他,这才是大福田,这才叫作报恩田哪!在这报恩田、真实福田种下福德种子,此世可得证果、证般若智慧,来世也有大福德可得。若是种在贫瘠之田,当然也有福德,但因为是贫穷田,所以来世的福德很小。诸位 三摩地

2018-07-22

偏偏菩薩的每一個階位都一定要有相對應的福德,這一點要求遠比二乘法要嚴格得多,所以菩薩要成就的佛果,祂必須是福慧兩足尊。所以福德累積到什麼地步,智慧的證悟才有可能到什麼地步。」這一點我們要謹記在心!............... (原标题:福德累積的重要)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从二乘法来讲,得要死了才入涅槃,得要断了我执才能取证涅槃。但是到了大乘法中佛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阿罗汉这一听:这是什么意思?不懂了!怎么会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不但是本来而且是常住:一直都是住在涅槃里面。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懂。可是菩萨明心了,他一听:本来就如此,佛太老婆了,所以故意又开示这一句。因此菩萨明心后现观一切众生都是住在涅槃中,可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法的无生忍很容易忍,因为把“我”的内涵,从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详细为你解说以后,只要现前观察以后就很容易生忍。但大乘的无生忍很难忍,因为找到了如来藏:原来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是祂。可是,你要能忍:原来我都是假的,入了涅槃时是把我灭掉,结果是祂独自存在,那我这样证涅槃有什么意思?“我被自己完全消灭了!”他不愿意把自己灭了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六波罗蜜品)第十八善男子!什么叫做到彼岸呢?这就是说,布施到彼岸的意思,应当让佛弟子们了解如何是布施而到彼岸,因为大乘法的到彼岸和二乘法的到彼岸大不相同。二乘人说他们到了解脱生死的彼岸,其实是方便说,他们哪有到彼岸?因为真正的到彼岸是你十八界还没有灭,就已经亲证涅槃的实际,那才叫作到彼岸。换句话说,在五阴的你、十八界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6   7   8   9   10   11   …   12   13   下一页»   共246条/1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