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二乘法的原始佛法四阿含诸经中,处处都有佛说圣教,称识蕴是依其他三法而生起,也就是“根、尘、触三,生眼识”……乃至“根、尘、触三,生意识”;也就是说眼等六识,都依“根、尘、触”等三法为缘,才能从如来藏中出生,所以叫做识蕴;识蕴中的一切识都依这三法而生,若不是依这三法而生,就不能称为识蕴。譬如经中说:“ admin

2019-04-24

世俗谛的二乘法就已经是背俗的了,更何况大乘佛法的甚深般若妙义,当知更加背俗,更不是世间人意识思惟所能了知的;所以,佛门内外真悟者少、错悟者多是古今不变的定律;所以现代佛教界的大师与诸学人,对极为粗浅的二乘菩提的断我见的智慧境界尚且都已经误会了,都落在意识心上而自以为已经证得解脱境界;若是胜妙于二乘法百千倍的大乘菩提般若,那就更没有修证的可能了;更何 admin

2019-04-24

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部分,因为它的地位特别重要,所以独立出来作为三教(初时四谛的小乘教,说二乘法;二时方等般若的大乘教,说如来藏空性之总相与别相;三时解深密经等方广的唯识教,说如来藏空性之一切种智),这样成就了五时三教。这是佛陀转法轮的整个过程,都是世尊为了教导众生能够解脱生死乃至成佛的法道!转法轮之后,佛陀虽然具足明行足,可以住世一劫,但 三摩地

2019-03-06

不论是修学大乘法,或是只想修学二乘法,这都是必经之路;不能外于断我见-现观觉知心的虚妄-而获得三乘菩提中任何一乘的见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193。)大乘菩提之即事舍尘劳 真的是在事相中观察如来藏心并没有尘劳,而且只是一念相应之后就观察如来藏全无尘劳,不是像二乘菩提法门要长久修学断 admin

2018-12-27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二辑、第八辑,《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第五辑、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空性之实证 大乘法却不是只有讲二乘法的蕴处界的空相,除了二乘所讲的“空相”以外,也讲“空性”。空性就是我们大家都有的真如正理的本体:我个人有这个理体,你身上也有你的真如本性,这个叫做“空性”。大乘佛法的困难 admin

2018-12-27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二乘涅槃的法因 如来藏也是二乘法因--既是声闻解脱道法的根本因,也是缘觉解脱道法义的根本因。这是因为:声闻法解脱道的涅槃实证,是基于对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无常故空、空故无我的现前观察而获得的;但是声闻法所观行的缘起性空、无常故空、空故无我,却仍然是基于蕴处界而观 admin

2018-12-27

[2]六根中之意根比较复杂,是无色根,是心,不是物质的色法,不是有色根,即是二乘法中所说的意根、意处、意,亦是大乘法中所说之末那识心体、意根。[2] 既以界来区分,代表十八界之间彼此功能差别,无法互相混淆和取代。五色根都有各自的功能,但因为不是心,所以不能被称为识,只能称为根。[2]对六根功能与六识功能的存在与由来不如实知,一定会导致种种恶见与恶法的生 admin

2018-12-27

八识可分成三类,谓:眼识丶耳识丶鼻识丶舌识丶身识丶意(即意识),又称前六识,借助浮尘根和胜义根各自了别色丶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尘;第七识意根,是无色根,是心,非有色根,即是二乘法中所说的意根丶意处丶意,亦是大乘法中所说之末那识心体、意根;第八识如来藏,是前七识的具有依,是世间万法的根本,记录众生的心行和业种,执持色身。众生意根末那识与如来藏如影相随, admin

2018-12-27

人天善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在人天中受用;二乘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菩萨法的庄严,兼有人天善法的庄严以及二乘法的庄严,使菩萨可以在世间度众的同时,就受用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乐,所以这叫作世出世间的庄严。回头再来看看《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之中所说的:【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 admin

2018-08-15

蓦然回首竟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自己以往所学知见偏差,一直都在恶见深坑中徘徊而不自知!以前研习《广论》时,因为对佛法名相能如数家珍而沾沾自喜,但来到正觉聆听亲教师精辟的胜妙法义,比对以前学的,才知道《广论》的法义内容其实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子,毫无实质内涵,只象是借用人家的新衣裳穿来炫耀、唬人的,因为根本连解脱生死的二乘法都沾不上边,更别说是 admin

2018-08-06

(大乘法的)解脱有些也通二乘法,二乘唯独解脱,它没有要求成佛;可是为什么要成佛?因为佛是两足尊,具足智慧的、福德的,所以佛是两足尊。大乘入道就是要实证于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什么要实证如来藏呢?就是因为祂是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我们唯有能够实证这个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透过实证祂以后,你可以现前去观察这个法界的事实,而能够修正自己的心行、口行、意 三摩地

2018-08-01

若批判或否定如来藏思想等唯识观,则是砍伐佛法大树之根本,则是破坏声闻法与缘觉法,使二乘法堕于断见外道论中,则不能证解阿含诸经佛说二乘涅槃寂静之理。是故佛云:“若见法便见缘起,若见缘起便见法”,法者“识缘名色”之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也,若见阿赖耶识,便见色蕴及七识受想行蕴之缘起性空,远离自性见,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故,本性清净、无分别 三摩地

2018-08-01

二乘法中,只要断了三缚结,证得初沙门果,不论是出家身或在家身,都是二乘法中的胜义僧,称为胜义声闻僧。如果是出家身,还没有断三缚结,还没有证得初沙门果,就称为凡夫声闻僧。譬如《杂阿含经》卷12中说:有一个在家人叫作阿支罗迦叶,早上听闻佛说法之后,成为阿罗汉,就向佛告辞又回去牧牛;但是在牧牛时,为了要保护一只小牛,结果被一只公牛撞死。早上成为阿罗汉,下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忍。但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斥责说,二乘的无生是将灭止生,不是本来无生—是用灭掉自己来停止未来世再出生,由于未来世不再出生,所以称为无生;这是二乘的无生忍。什么是大乘无生忍?是说第八识如来藏本来无生;也就是大乘菩萨亲证 三摩地

2018-07-23

经中、论中又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转依识上所显真实性、如如性,能安忍而不退失者即是证真如、即是大乘贤圣,在二乘法解脱道中至少为初果圣人。由此圣教,当知亲证阿赖耶识而确认不疑时即是开悟真见道也;除此以外,别无大乘宗门之真见道。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 三摩地

2018-07-23

这里信受你所说的法,是说,他虽然还没办法相信大乘法、二乘法,可是你说的人天善法他能够信受,所以,这一点就不是很容易。你要去想,我们这辈子为什么不可以摄受这么多人,乃至要去摄受一位有因缘的人都这么地困难,就是因为我们生生世世都不是很甘愿的结果。既然你那么希望能够在这世界上,让住在这里的众生都法喜充满,都能够得益,那为什么不干脆一点,彻底地甘愿呢?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修学第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能使已明心破参入七住位的修行人进入初地,其间若有善知识的指导,在一生中就可以完成;入初地后修学第三转法轮的唯识诸经法义,则可以使菩萨次第迈向佛地;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诸经的法义,涵盖二乘法的解脱道,而大乘菩提则不是不肯回小向大的二乘人所能知之,它唯大乘所有,不共二乘,故名为别教——有别于二乘菩提。这亦有别于大乘 三摩地

2018-07-23

经中、论中又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转依识上所显真实性、如如性,能安忍而不退失者即是证真如、即是大乘贤圣,在二乘法解脱道中至少为初果圣人。由此圣教,当知亲证阿赖耶识而确认不疑时即是开悟真见道也;除此以外,别无大乘宗门之真见道。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才说,二乘法是含摄于大乘法中;由于这个缘故,而不说三乘菩提,但说一佛乘。所以,主张佛法是一味,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的发心大小不同,所以佛法只有解脱道,大乘行者所修证的也只有解脱道,只是悲心较小乘行者为悲切罢了;乃至于说,为人宣说大乘法其实是后来历史中演变而有的,进一步明白暗示大乘法跟二乘法所修证的内涵是一样的;那么因为这样的说法,会让真正的 三摩地

2018-07-23

那资粮位满足之后,然后才有机会看见真实佛法的道路,叫作见道位;二乘法二乘法的见道,大乘法有大乘法的见道,大乘法它是涵盖了这个二乘的佛法。在见道位的时候,二乘的佛法他们是把自己,把这个山河大地统统看清楚了,到底什么是五蕴,什么是十八界,到底这个宇宙是怎么回事,包括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他的情况是怎么样,这个就叫作观行。然后当二乘人他把这一切东西依照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2   13   下一页»   共246条/1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