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是说,诸佛如来既然自己得到了无量无边的利益,又能怜愍众生而救济众生的生死苦,利益无量的众生同证解脱果及佛菩提果,所以如来有如法住胜;这与二乘圣人得到解脱法以后,只能在舍寿前的短短数十年中救度众生离开生死苦,不能世世常在人间救护众生同离生死苦,所以说如来有如法住胜。三、关于佛之智胜《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圣人成为阿罗呵而被称为人天应供,是因为他们能出三界生死(而凡人与诸天都未能出离三界生死)。佛具足获得微妙,远远超过诸阿罗呵的解脱证境,当然更应受一切人、一切天的供养,所以诸佛也被称为阿罗呵。四、佛为什么叫作三藐三佛陀(同正等觉)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也就是说,因为佛具足觉了世俗谛和真谛,所以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萨不但要证二乘圣人所证的这种三三昧,而且是在加行位的满心“世第一法”时就要完成取证,大乘菩萨还得要亲证另一种三三昧,仍然称为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说,菩萨另外要再亲证心真如。证得心真如——如来藏——观察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于一切法皆无所得,无形无色,所以是空,空故无所得,这就是空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萨不但要证二乘圣人所证的这种三三昧,而且是在加行位的满心世第一法时就要完成取证,大乘菩萨还得要亲证另一种三三昧,仍然称为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说,菩萨另外要再亲证心真如。证得心真如——如来藏——观察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于一切法皆无所得,无形无色,所以是空,空故无所得,这就是空三昧。既然空无所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没有蕴处界的出生、存在与无常,就没有缘起性空观可以实证;所以事实上,二乘圣人所证、所修、所观行的缘起性空观,还得要依这个法身如来藏才有,因此他们的解脱德还是要依附于如来藏。那么般若中观更是如此啊!因为般若讲的是法界的实相,中道的观行就是在观行如来藏的中道性;意识是不符合中道性的,因为意识有时清净了,是落到清净一边;有时贪染了,却又落到染污一边,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圣人只断烦恼障的疑,他们不但没办法断无记性的疑,连把无记疑打破就作不到了。可是如来却已全部断尽这二种疑,所以才可以称之为佛。六、对多闻和思维的态度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声闻之人厌于多闻,缘觉之人厌于思惟;佛于是二,心无疲厌,故名为佛。声闻之人厌于多闻是指声闻人的目的只是要解脱生死,可是声闻法的解脱证境粗浅,也容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圣人的修行分成四果与辟支佛果,我们演讲时间不够,就不谈辟支佛与声闻果的四向,只谈四果。这四果里面,初果所证即是断我见,也就是断身见;断了身见之后疑见跟著断,戒禁取见也会随著断除,这就是断三缚结而成为初果人。断我见,在佛世很稀松平常;但是到了末法的现在,已经非常困难了!以前有很多人自以为已经证初果、二果、三果,甚至有人自称已证得第四果而成为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三德只有二主要道:三德皆摄属佛菩提道,其中之解脱德具足含摄二乘解脱道,谓断烦恼障之现行;亦断二乘圣人所不断之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非仅断见惑与思惑。三、藏传佛教密宗(函盖天竺坦特罗密教及密宗)之本质:1.宗喀巴的二种道次第广论,都是双身法。2.密宗非但不能使人成佛,亦不能使人证得解脱果,连世间禅定、世俗神通都无法证得,更会使人沉坠三恶道,无量世流转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非二乘圣人所知,亦有别于通教菩萨,故名别教。二乘慧解脱阿罗汉之解脱果通初地满心菩萨,俱解脱大阿罗汉之解脱果通六地满心菩萨,然若回心大乘而修佛菩提,其大菩提果之修证位次,最高唯阶别教六住位,依其布施等六度行之修与未修而有差异,故虽已有六住满心位之现观自我虚妄智慧,亦有仅能及于初住菩萨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圣人的修行分成四果与辟支佛果,我们演讲时间不够,就不谈辟支佛与声闻果的四向,只谈四果。这四果里面,初果所证即是断我见,也就是断身见;断了身见之后疑见跟着断,戒禁取见也会随着断除,这就是断三缚结而成为初果人。断我见,在佛世很稀松平常;但是到了末法的现在,已经非常困难了!以前有很多人自以为已经证初果、二果、三果,甚至有人自称已证得第四果而成为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如后世人间的地上菩萨,有时也必然会宣讲二乘菩提的解脱智,他们往往会以古时二乘罗汉所造的解脱论作为教材,拿来宣讲;然而著作二乘菩提解脱智的论着者,往往只是二乘圣人,在般若慧上来说,证量远不如地上菩萨;论的作者对于解脱证量的智慧,也远不如地上菩萨的深妙。但因众生只见表相,而且崇古贱今,而后代再来的地上菩萨,在舍寿之前也不会明白称说自己的证境,所以只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佛则是灭尽三界分段生死无明已,进断藏识中一切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并断尽所知障之一切无明随眠,故其第八识中种子流注变易已灭,永不变易,名为已断变易生死;如是已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而不住无余涅槃境界中,复已断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依入初地时所发十无尽愿度化有情而永无休止,不入涅槃亦不住生死,名为无住处涅槃;此唯诸佛证得,如是究竟解脱之果并非二乘圣人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问题讨论】一、苦灭圣谛的灭指的是什么?二、依《瑜伽师地论》而言,何谓灭谛?三、二乘圣人所修证的涅槃有那些种类?请略述之。四、众生经由修行而灭尽烦恼,请问一切烦恼灭尽是什么境界?是一切皆空吗?五、众生烦恼灭尽无余,可以证得苦灭圣谛而成为圣人,请问包含哪些烦恼?该如何灭除这些烦恼?六、大乘菩萨也可以证得涅槃吗?和二乘人所证有何不同?第四目苦灭道圣谛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钞》云:“岂独凡夫,亦度二乘圣人。”二乘既生,况菩萨不生?弥陀以三乘度生,当无疑惑。既以三乘化导,亦摄无量乘。二经互通,不言可喻。(原标题:念佛警策卷下彭际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故诸二乘圣人若不回向大乘,或回心大乘后未随善知识修学,致未实证如来藏者,皆不能知也。是故禅宗之悟并非禅定所摄,乃是真正之般若智慧,二乘圣人所不能知,是故佛与诸大菩萨皆言二乘诸圣虽非凡夫,仍名愚人,愚于法界实相智慧故。─平实导师─ (原标题:普门自在─公案拈提集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如维摩诘大士道宴坐,古今错悟阿师,无人会得,至今更有未开眼阿师,乱解《维摩诘经》,共同误导众生去也!只如佛菩提若以无为为宴坐,则二乘圣人亦应得佛菩提,云何却未曾得?却闻之茫然?佛菩提若以诸法空为宴坐,则维摩经中诸阿罗汉亦皆是亲证诸法空者,不应惧于探视维摩之疾,云何却个个违佛所命、推辞不就?只而今,诸家师,个个示现上人相,个个出头宣说上人法,自道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若欲实证无余涅槃之实际、本际者,则唯大乘证悟之人,方能了知,此乃定性二乘圣人所不能知者,不论是俱解脱抑或是慧解脱者。行者欲知是理,请阅拙著《邪见与佛法、心经密意》详述即知,此处容略。由是正理,一切大师与学人当知:真实证得解脱果之定性声闻人,若入无余涅槃时,十八界俱灭,意识觉知心灭已,时时作主思量之意根亦复灭尽,“十八界我”之一一界俱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智之人悉有自知之明,方是世俗法中之智者;如今星云既不能就平实众多书籍中之任何一书,提出法义错误之指正,自身所说又复完全同于常见外道,翻对真悟之人横加无根诽谤;由是缘故,今时遭逢平实拈提之,乃是自作自受之愚行,尚非世俗法中有智之人,则佛法中二乘圣人所不能知之般若智慧,更无论矣!星云法师教示四众云:“念佛之主要目的,就是要认识自己心中的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星云大师浑不知此,更道:“离开生活,佛法有何用?”若如是言,而可谓为临济禅宗之真实语者,则二乘圣人求证涅槃,便成虚妄;入涅槃之后全无生活可言故。星云大师又言:“今日修道者,只重生死,不重生活,实离道远矣!”果真如其所言而可说为临济禅宗之佛法者,则应今时一切学佛人皆不许追求了生脱死之法,则四阿含诸经中纯说可以令人解脱生死之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莫说如是修禅者不能断得我见与我执,即使真能犹如二乘圣人一般断得我见与我执,亦只是声闻果之亲证尔,犹不能入得菩萨位中也,尚未能证实相心如来藏故。此谓星云所举如是“无我”之修证,并非真实能证无我之法;误认觉知心意识为常住法之我见尚未能断故,犹堕常见外道所执为真实不坏常住之我见中故。如是修禅者,尚且难断二乘菩提见道时所应断之我见,更何况能证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