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二乘人的解脱是:他就要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不再入于三界中。所以菩萨的解脱,一定要通过布施来修除自己的贪悭的烦恼。可是这一句的意思,并不是说:菩萨永远只要修布施就好。也就是这个地方的布施,其实是已经意味着菩萨一定要熏习大乘法,修行菩萨道成佛的这个道理。成佛的道理,就是因为众生皆有这个不生不灭的金刚心如来藏,以这样一个实相的道理来熏习,让自己能够建立正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我们就先来说,佛陀为我们开示:有智慧的人他在布施,以及他为什么行布施,他具有的解脱智慧是什么?第一个、调伏自心,在调伏自心方面,最重要是什么呢?最重要就是说,我们在菩萨道上修学,不像二乘人,专门去除五阴十八界出生的因,然后来去除我见、我执。菩萨他是在自己的五阴十八界现行、烦恼现行的过程,对众生行布施、来行菩萨道。可是不能永 三摩地

2018-07-23

获得真正解脱的意思,就是他不是在这种方便解脱上修学,也就是不是在纯粹二乘人所修的毁坏五阴法出生的因,然后让自己入无余涅槃的方面去修学;而是说知道本来解脱的是自心如来,而怎么样能够不毁坏五阴十八界的法,而能够让自己毁坏掉这些在三界中生死的因,而真正转依自心如来真如无我,这样子来获得五阴十八界现行,不系属于三界生死,这样才叫作真正解脱,最后成就的果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当菩萨的修学,最终的目标是成佛,而在菩萨行过程的解脱都不是究竟的;甚至于能够修证到二乘人,能够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甚至于二乘人的入无余涅槃,也不是无上。因为佛法对于解脱法本身,它不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解脱法不等于就是佛法,佛法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所以在二乘人修学解脱道中,入无余涅槃,他只是方便。所以能够成就佛果,他所得的安乐才叫作无上,所以我们对于世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的解脱道,就是让二乘人得以解脱生死而入无余涅槃的法道;它只能让人成为阿罗汉,不能成佛。所以,世尊般涅槃后,无有一位阿罗汉敢绍继佛位自称是佛。菩萨的佛菩提道,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它不仅可以让人成为阿罗汉,也可以成为究竟佛。所以说,佛菩提道的范围很广,包含了二乘解脱道在内;二乘的解脱道只不过是佛从佛菩提道中所析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佛在《四阿含》都开示,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祂真实存在,有种种不同的名字,譬如无余涅槃的本际、如、我、入胎识等等;也明说一切名与色都要依附这个本际才能存在,不能外于本际而有名色的存在,所以二乘人入了无余涅槃才不会变成断灭空,菩萨依如来藏而修行未来才能成就佛道。所以,三乘菩提的修证都不能离开如来藏而有;如果离开如来藏而谈一切法空、一切缘起性空,那都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当你走路没有遇到人,你还是可以不断地生起一个利益众生的作意,于善作意中安住,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样的。二乘人的作意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现,当你出现以后,带给他的,他可叫作是烦恼。因为呢,你如果跟他请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可是说实在的,他不一定有兴趣跟你。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大乘人是看对方是否有因缘,如果有因缘说法,就为他说法,看他的根器说法,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二乘人呢,没办法跟他讲大道理的时候,就跟他讲,世间的人说有我,你就说无我。世间人说常,我们就说这个是无常。然后世间人说这个地方是轮回,这个地方就是永恒。就这样,就是说,佛就是有办法,把所有的法这样转一圈给他看,可是教他一刀两断这样看。那么,大乘人你既然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现像界,因为你知道除了现像界你也没有其他可以去,你这点没有像二乘人那样迷惘, 三摩地

2018-07-23

当菩萨行者证悟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如来藏之后,也就实证了第八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因此他也就不需要像二乘人一样灰身泯智而入无余涅槃。所以说,大乘菩萨在三界生死轮回中,就能亲见这如来藏的涅槃实际,并且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于生死轮回中自利利他、利乐众生而永无穷尽,这就是所谓的生死即涅槃。玄奘菩萨西天取经的结果,以著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智慧,参酌著大 三摩地

2018-07-23

解脱道是佛世尊为了接引畏惧生死轮回,而急切想要解脱分段生死轮回的二乘人,而从佛法中,把较易成就之出离三界生死的方法抽出来先行宣讲,先让有缘的众生可以亲自证实而出离三界生死,也让其他佛相信出离三界生死是可实证的,所以就专教他们出三界的方法,这就是二乘菩提;亦即是阿含解脱道的义理与行门,也就是断我执烦恼而取证解脱果的法门,亦是佛世尊在初转法轮时所教授的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有人虽求佛菩提道,然其种性根器不定,虽然遇到修学佛菩提道的善知识;可是后来遇到二乘人,舍佛菩提道而跟随二乘人修学解脱道,因此在佛菩提道进进出出,非常不定。或者有人虽然得以遇到诸佛及菩萨供养、承事及修行,可是没有经过一万个大劫;而且中间遇到佛的形相,或者供养僧众,或者看见他人发菩提心,自己也跟着发菩提心;可是后来遇到不好的因缘,因而退失佛菩提,转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人同证人无我,但是只限于蕴处界的虚妄的人无我,并没有亲证本际。那么本际是什么呢?就是大乘法所要修证的标的,本际就是诸法本母。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当二乘人他把这一切东西依照着佛陀,依照着善知识的教授,将他彻底地看清楚之后,那么他就不会再认为説这样的一个山河大地、这样的自己有什么地方是绝对真实不坏的,因为终究是将幻灭。因此,二乘的修行人,当他看清楚这一点之后,他接下来再往下,他就会想説,那这样的一个虚幻的东西,我要怎么样让它们结束?于是就从初果证到二果、三果、四果,也就是阿罗汉位,到了阿罗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五通并不是所有的二乘人都有,菩萨修证神通,也可以证得这六种神通。然而,不管是二乘人或是大乘人,神通力只有少分或多分的差别,都没有办法地具足;要具足六通,必须要到达佛地的境界才有办法。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就是说,神通都是意识的境界。就如前面所说的,神通的修证必须要依禅定正修之后,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然后才能够证得;四禅八定都是意识的境界,都是三界中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人所认知的心,是六识加上意根,他们不知道有一个第八识心可证,因为没有亲证,也不想亲证;佛也不为他们指出那是哪一个心,只为他们说:那是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实际、如。初转法轮的后期,即将转入第二转法轮时期之前,佛陀才对他们说有外识如来藏,隐藏在五阴中,使他们于内无恐怖(详见《阿含正义》第五辑举证说明),才能确实断尽我执而不害怕落入断灭空。早期的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二乘人呢,没办法跟他讲大道理的时候,就跟他讲,世间的人说有我,你就说无我。世间人说常,我们就说这个是无常。然后世间人说这个地方是轮回,这个地方就是永恒。就这样,就是说,佛就是有办法,把所有的法这样转一圈给他看,可是教他一刀两断这样看。那么,大乘人你既然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现像界,因为你知道除了现像界你也没有其他可以去,你这点没有像二乘人那样迷惘,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当你走路没有遇到人,你还是可以不断地生起一个利益众生的作意,于「善作意」中安住,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样的。二乘人的作意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现,当你出现以后,带给他的,他可叫作是烦恼。因为呢,你如果跟他请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可是说实在的,他不一定有兴趣跟你。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大乘人是看对方是否有因缘,如果有因缘说法,就为他说法,看他的根器说 三摩地

2018-07-23

就算是证得俱解脱的定性大阿罗汉,这位声闻圣者也没办法了知;禅宗的般若禅的实证内涵,除了二乘人回心大乘,透过参禅的方法,然后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悟入,不然二乘人都不知道。所以,从实证内涵的标的来说,禅宗不是禅定,因为所证的内容不同,禅宗是实证不生不灭的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而禅定呢?禅定的实证其实是生灭无常意识相应的境界。两者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差异是甚大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菩萨因为亲证如来藏,找到了成佛之道的门口,接着便入内门而修学六度万行,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修学般若别相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而进修之,次第断除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于佛地时候具足亲证一切种智;而二乘人无法亲证如来藏,唯能断一念无明的现行,无法双断无始无明也无法住持正法救护众生,故其所有的精进皆非真实精进亦非波罗密。这条成佛之道永远都不会变,要想成佛,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