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世界无边,众生亦尔,如来心力亦复无边,是故如来独得名佛,非二乘人名为佛也。”“以是义故,名无上师,名大丈夫、人中香象、师子、龙王、调御示导,名大船师,名大医师、大牛之王、人中牛王,名净莲华、无师独觉,为诸众生之眼目也。是大施主,是大沙门、大婆罗门,寂静持戒勤行精进,到于彼岸获得解脱;善男子!声闻缘觉,虽有菩提,都无是事;是故名佛。善男子! 三摩地

2019-07-20

其所援引二乘人所造《分别功德论》中所说道理,亦违背最正确、最古的汉传四阿含诸经所载佛教历史事实。然而大乘佛教出现于佛陀在世时之史实,今时知之者甚少;佛门四众被近代日本一分“大乘非佛说”之谬论迷惑已久,如今实应将二者所说违背汉传《阿含经》之处,加以考证;然后则将南传阿含─尼柯耶─结集时间加以考证,检查其可信度。如是考证清楚之后,始能证明该佛 三摩地

2019-06-25

至于尘沙惑,它就不是二乘人之所能断,因为它是属于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只有大乘别教菩萨才能够断它。上烦恼里面函盖了无量无数的过恒河沙数的微细烦恼,是菩萨进入修道位以后所要断除的。也就是说,这个无始无明中的上烦恼是无量无边的,犹如尘沙无法计数,因此才叫作尘沙惑;所以,尘沙惑就是无始无明过恒河沙数上烦恼,是属于成佛前所应断除,无法究竟了知实相 admin

2019-04-24

一念无明会障碍二乘解脱道的这些修行人,会障碍他们得声闻菩提智,会障碍他们得缘觉菩提智,也会障碍二乘人证有余涅槃跟无余涅槃。这个无始无明呢,它障碍谁呢?无始无明会障碍菩萨:障碍菩萨得佛菩提智,障碍菩萨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障碍菩萨证无住处涅槃。我们现在来介绍一下,到底无始无明是什么内涵?首先,什么是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不知道、愚痴,没有智慧的意思。对 admin

2019-04-24

 有智慧的人,譬如二乘人当中的声闻,听闻佛陀的开示,因此透过了四圣谛等法来修行,断除了三缚结而证得初果,乃至断了五上分结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灭除五蕴的缘故,永远不再有五阴炽盛苦出 admin

2019-04-24

因为解脱道不单是二乘人要修,菩萨也是要修的;只是菩萨不急于求证解脱,不回心的阿罗汉却急著在一生求证解脱。菩萨在长劫修行当中,解脱道和佛菩提道都必须修完,才能成佛。(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51。)佛菩提道的菩萨不灭蕴处界 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们却不一样,不但要修二乘菩提而断除我见与我执 admin

2018-12-27

)二乘入无余涅槃 二乘人舍报时是要把六根与六识全都灭掉而入无余涅槃的,大乘菩萨却不是如此。(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298。)二乘入无余涅槃灰身泯智 泯就是消灭、隐没的意思。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后,色身茶毘了,变成灰了,所以说是灰身。既然色身已经茶毘成骨灰了,他就不再有意识心重新出生, admin

2018-12-27

在二乘法中,因为二乘人的智慧不像菩萨的深利,所以常常将意根与意识合说,很少单独说到意根的内容,只有在说明意识的缘起性空时,才会把意识与意根分开说:「意、法为缘生意识。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生。」都是意与意识分为二法而不是同一法的。[2]意根也没有反观自己的能力,是没有证自证分的(注:不包含诸地菩萨的现观境界)理证的事实上如此,经中也说他“如刀不自 admin

2018-12-27

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正法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的这些种种障碍,是不是也就离开了一分呢?这 admin

2018-08-15

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 admin

2018-08-15

菩萨也有如是之庄严;更过于此的是,菩萨又从另外亲证自心藏识,知道说如来藏祂本来就是无我性的,依此而自转依,所得的智慧自庄严是超过二乘人的;因为菩萨所证的如来藏,就是四圣谛法、十二因缘法的所依,而这是二乘人所不证的,因而无法出生与此相应的智慧。乃至说,菩萨进一步又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之后,所得的解脱智慧境界,更是二乘人所没有办法思议的。二乘人所证的解脱 admin

2018-08-15

既然是修证的内容有所不同,就有必要清楚的了知您所修的法门是哪一种?三乘法门的内容有异有同,哪些是同?哪些是不共二乘的?皆要有所了知,不能盲修瞎练,倘若走错了方向,如何能抵达自己设定的目标?第一节解脱道的修法二乘人因怕生死轮回,不想再受生死轮回的系缚而断除我见与我执烦恼,证得解脱果,赶快出离三界轮回生死。因此解脱道的意思就是如何来断除我见及我执,出离 admin

2018-08-07

因此当你走路没有遇到人,你还是可以不断地生起一个利益众生的作意,于“善作意”中安住,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样的。二乘人的作意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现,当你出现以后,带给他的,他可叫作是烦恼。因为呢,你如果跟他请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讲法,可是说实在的,他不一定有兴趣跟你讲法。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大乘人是看对方是否有因缘,如果有因缘说法,就为他 admin

2018-08-04

而解脱道并非只有二乘人修习大乘通教,别教初地至六地满心菩萨也是这样修、这样子断,这样子来证是修学佛菩提必经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进一步转易异熟识成无垢识真如,法无我智圆满究竟,成就四智圆明,具足四种涅槃,究竟成佛。因此由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修证过程,转易第八识含藏的内容,分段圆成佛地真如,这个过程就称为真如缘起。而由凡夫地的因地真如阿赖耶识转成究竟果地的 admin

2018-08-04

我们仅从正遍知和世间解略作展开说明,正遍知是说佛陀具足一切种智,对于一切世间法,二乘人所修的出世间法,乃至菩萨进一步修学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无不觉悟、通达了知,因此称为正遍知。如同《佛说十号经》卷一所云:世所知者,我能了知;世所观者,我亦能观;所得灭者,我亦得灭。我具一切智,一切了知。我从无数劫种种修行,远尘离垢,今得无上菩提,故立佛号。南无顶礼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只有佛跟菩萨能了知,那当然不是二乘人与外道穷尽定力与慧力所能了知。这我们可以从三德加以说明。所谓的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以及解脱德。法身德,指的是祖师们透过参禅的方式,用见闻觉知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证得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第八识是万法的所依身)所以就有法身德;因为有了法身德以后,就有了般若德,有了般若德以后就能够渐渐的通达二转、三转法轮 三摩地

2018-07-23

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的这些种种障碍,是不是也就离开了一分呢?这个时候,不管你所现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知道菩萨能够 三摩地

2018-07-23

这里讲的解脱,不是像二乘人纯粹是让自己消失在三界中,不在三界中有生死;这个解脱是说,在生死中能够解脱于贪瞋痴。也就是菩萨是世世常行菩萨道直到成佛,不入无余涅槃,所以一生一生地在世间行菩萨道,虽然在生死中,可是却不是因为贪嗔痴而有生死;而是因为想要求无上佛菩提道、想要利益众生,所以在三界中生死。在三界中生死,可是却不是因为贪瞋痴烦恼而有生死,这叫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6   17   下一页»   共326条/17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