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虽然大家认识到念佛的重要性,并决心好好念佛,但由于平日时时攀缘的气很重,大部分人被这种气牵引着难以安忍继续念下去。再如,一位同修以前曾练气功,为了提高功夫,多次练百日筑基功,平时也节制与妻。修学佛法后,他认识到淫欲是最大的贪(贪着淫欲过程中的乐受),是修行中的极大障碍,所以很少与妻,很少想行淫的事,在不影响家庭和睦的情况下已戒淫五年了。应该说这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你惭惭会懂得: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会伤害你,伤害你的是自己对事情的想法与看法而已!当某些人、事、物与你的瞋心相应共鸣时,并逐渐形成你对同一个人、事、物的瞋;当你下次遇到同样的人、事、物,不待语言文字思惟,瞋心已然悄悄抬头;不待意识思惟,与生气有关之内分泌、心跳、血压或生理反应,早已由潜意识中之杏仁核、下视丘所主导而悄悄启动;你可能不待对方动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证悟的人,他的觉知心随时能够在六尘境上观行,而且转依于如来藏,不在六尘万法上面去执着;他知道身上有一个从不在六尘万法上分别的如来藏,依止于这个如来藏,慢慢地去降伏我执烦恼气。所以也就是说,菩萨在佛菩提道的修行过程中,不仅在有的这一边,同时也在空的这一边;也就是说,他同时横跨在空、有这两边,他不偏空也不偏有。所以他依止于空性如来藏,历缘对境去慢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修佛法,无非就是修福跟修慧这两样。那先说修福,事实上在我们的戒、定、慧三无漏学里面,戒本身是一个福业,定也是一个福业,只有慧才是最上的一个修行方法。如果是细分叫作戒、定、慧,如果分大类叫作福跟慧。为什么五戒十善是一个福呢?这里跟大家讲五戒的内容:五戒可以得人身,为什么五戒会得人身呢?因为他能够持不杀、盗、淫、妄、酒,这些对象都是在人间的一个 三摩地

2018-07-22

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的行为但可能会危害的事情,也不应该犯!但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有可能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我们,因此我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我们讲,因为怕得罪我们!怕我们听了会生气!但这样我们永远也不能改正自己的过失了!菩萨道中如果有很多善友,如古人说:友直、友谅、友多闻。假设有善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这个虚妄我的快乐,我们惯性的去拼命抓取那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不惜为此造作种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的事情,其实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因为因缘果报的内涵就是自作自受,造恶业,得恶报,造善业,得善果。而且抓取来的一切,都不会永远为你所有,都会坏散,所以因这些身外之物而引发的快乐也不会一直保有,必然会衍生为失去的痛苦。即便这些身外之物能一直为你今生所 三摩地

2018-07-22

苏东坡的船向南行进,他坐在船上,虽然这时江上的清风地吹来,可是他这时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没有上次游赤壁时的心情,吟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名句了。苏东坡赶上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帐,哪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两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禅师的方丈室来,他看方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菩萨!如果您想要断除我见,首先必须先亲近真善知识,听闻熏正确的佛法知见,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能如实了知,并且能够如实观行蕴处界我生起之次第,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能否如实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正是修行的关键;离开识阴,特别是意识觉知心,根本就不可能有所修行,我见与我执的断与不断,关键也是意识。人们如果有世间智慧,而能分辨是非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最困难的地方是虽然听闻到了,却也不容易信受,不容易信受是因为有邪见;一定跟邪见不同,判断的方法就是多听闻、多熏,看看有没有落入常见外道或断见外道中,在这种邪见中是无法出离生死的,因为没有出离观。出离观主要在修十二因缘,为什么十二因缘法他无法成就?因为他不知道有情众生生死的根由是从何而来?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因为会老、会死所以要修行。断灭见的 三摩地

2018-07-22

惯于做失败者,或者一定要做成功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痛苦成瘾,以此处罚自己来重复感受那个痛苦体验。曾经牙痛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那颗松动的牙齿,如果你不去碰它,它是不会痛的。但是,你却会不断碰它;用舌头顶,感受它的疼痛,是这颗痛牙脱落之前你会反复做的事情。这种重复制造痛苦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对痛苦成瘾。疼痛是一种记忆,而一切记忆都会寻求再表达。从生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种种的烦恼,但还是请接受这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卸除这样的迷失的时候(朝山的准备做好),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上山了,也就是进到佛门,来修真正的佛教的义理。第一个要修的佛教的义理,当然就是如何去解脱于你所放不下的烦恼。学解脱道的方式很多,但是有两大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如何去观行五蕴空?我们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空这个里面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所以五蕴空的观行,就 三摩地

2018-07-22

我想,也许这个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的故事,有可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个哪怕很不经意的气和举动,会对周围的人造成那么大的伤害,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人的一生。爷爷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仕途比普通人要强很多,但是因为性格刚烈,身居高位却没能长久,酗酒,常常对家人施暴,甚至对奶奶动过斧子。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直到爷爷死去。父母也有矛 三摩地

2018-07-22

美国作家杰克·史瓦兹曾指出,大部分人最需要转变的性是质疑式思维及其带来的不必要担忧。前者会导致思维受限制,后者会引发墨菲定律,即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越会因为对其投注的负面想法太多而发生。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担忧中生活,不仅可能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等的患病风险,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中医心理学认为,忧虑情绪主要通过脾来表达,往往诱发食欲下降、 三摩地

2018-07-22

个人最近二十年的经历,以及不断的学、思考、反思、验证,让我发现一件很沮丧的事情,就是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不欣赏乃至讨厌的问题,在你真的沉淀多年、平心静气的反观自己时,赫然发现,原来自己身上都同样存在。这个发现让人沮丧的同时,也不由得会陷入深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色即见心;一切皆是你的内心。看来丝毫不错。不过我相信很多人看到我的这个叙述,恐怕已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修行人会从修忍辱中,慢慢调整自己的贪等,心性变得调柔而宽广。然而,大多数人会从被屈辱中,让心变得不仅委曲,而且冷硬,既然别人如此待我,当我有同样的机会时,一定要加倍的还回来。同样的环境,却一个忍字,一个屈字,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委曲求全的,是因为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坚持,只好用虚与委蛇的方式达成,结果只是在损减自己内心的丰盈。忍辱修行的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天,他突然质疑我出家妈妈一定就不幸福这个想法,看看现在妈妈就很幸福吗?这一看才发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感受过妈妈的那种呵护与温柔,而更多感受到的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妈妈,妈妈的职业就是教师,不知是否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总是教育他人,面对舅舅、小叔、小姨,妈妈一直都是不断教育,希望他们依照自己的想法来工作、生活、学,可渐渐得大家反而都因此远离妈妈。当初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修行是否得力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自己的内在是否发生变化: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否不同,自己的性格、气是否得到转变,整个人是否变得更加的松弛、调柔、宽容、温暖、慈悲、独立、坚定与寂静,是否内心的起心动念越来越与实相一致,而这种变化的来源不是来自于对于自己强力的修理,而是在于内心中与存在的相逢,看见事实、看见、看见自他存在的真实状态。而这点点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并不是我们在一切法里面都没有一个决定,末那过往所受的无始劫来六识心的种种决定,祂有熏;虽然祂没有记忆,可是势力比较强的,祂能够作微劣的智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知道,瞋不瞋还是实际上是看自己的,原则上就是自己想要瞋;虽然这个无明来得非常快,可是有时候瞋完以后,就应该去得快啊!可一般的人不是;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就要去了解瞋背后的理由,能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