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菩萨七住明心不退了,成为七住满心菩萨,进入八住、九住,于九住圆满后转入十住修行,锻炼看话头的功夫,熏眼见佛性正知见,于定力、慧力、福德圆满时,可以眼见佛性成就如幻观不退,成为十住满心的菩萨,进而转入初行位修行。眼见佛性的真实内容,将于后面几集详细说明,因此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说通,就是菩萨明心见性了,发起了般若智慧,依此般若智慧教导众生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菩萨七住明心不退了,成为七住满心菩萨,进入八住、九住,于九住圆满后转入十住修行,锻炼看话头的功夫,熏眼见佛性正知见,于定力、慧力、福德圆满时,可以眼见佛性成就如幻观不退,成为十住满心的菩萨,进而转入初行位修行。眼见佛性的真实内容,将于后面几集详细说明,因此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说通,就是菩萨明心见性了,发起了般若智慧,依此般若智慧教导众生 admin

2020-06-08

  即对于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修身慈业,有疾病等违缘,互相照顾。由此法故,发起尊重爱敬,欢喜悦意,无违无诤,和合共住。(5)口和无诤。即对于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修语慈业,有善德互相赞叹鼓励,有过失互相善意的谏止举发。由此法故,发起尊重爱敬,欢喜悦意,无违无诤,和合共住。(6)意和同悦。即对于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修意慈业,念诸道伴,皆是替佛宣 admin

2020-06-08

  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深细,特别是佛所告诫的重戒,千万不要违犯以免重戒障道。--------《三乘菩提系列讲座》 admin

2020-06-08

  --------《正觉电子报第022期般若信箱》问三业障通常指的乃是因为过去、现在的种种业行熏势力与果报现行,而对于修学佛法的增上产生了障碍,名之为业障。但业障未必是恶业,有时善、无记业亦成业障;因为,会障碍佛道修行增上的皆是业障。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例如有人应修解脱出离三界之法或成佛的法道,但是却爱乐贪着后世人天善法的可爱异熟果报,再加上邪 admin

2020-06-08

  然而三界中不论哪一界的见闻觉知心,都必须以六尘为缘才能现起,所以见闻觉知心中不可能没有六尘;要继续保有见闻觉知心,就要不断有六尘,既然有六尘,那就有万法,因此就生起了对三界六尘万法的贪爱执着,然后经过不断熏增长,就会有这许许多多的烦恼障碍着众生解脱出离三界生死。接着来说业障。就是由身行、口行、意行所造作的不善业,尤其是五逆十恶的大恶业,足以障碍众 admin

2020-06-08

  外丹的炼法,还有一种是炼汞,但是炼外丹的古人大部分都因为中毒而死,所以诸位千万不要学炼外丹啊!这一类人都是劫浊所摄的众生。当你看见众生这么愚痴,你想要度他们超越劫浊,就告诉他们佛法的真实道理,他们就可以度过劫浊了。五浊的第二浊就是见浊,见浊是从妄见、恶见出生的。恶见又分为五利使,这五利使中最根本的一个结使就是我见、身见,把苦乐舍受当中一直存在而与 admin

2020-06-08

  一失人身再想回来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如愿,所以中国传统丧葬文化历来有七日度亡的俗,常言说;生有所养,死有所归,是人一生的大造化,善导大师说:世之大事,莫过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若错,便堕轮回.死生大事,不可不查.可中国人偏偏不惯谈论’死亡这个话题,一说就说你是乌鸦嘴,这种大众化的集体无意识在自我麻醉的同时,会让我们慢慢成为鸵鸟,满足于自己营造出的世 admin

2020-06-08

  持咒不是教你修定心的。每一首咒都是一个总持——但护法神的感应咒语除外——一个咒里面,每一句拆成两字一组或者一个字一组,或者三个字一组不等;每一组就是一个法门,一个法门就是代表一部经。所以你把咒文整个诵出来以后写下来,其中第一句可能就有三部经,你就把第一部经诵出来,诵完再诵第二部,再诵第三部;第一句诵完,再依同样的方式诵第二句的 admin

2020-06-08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admin

2020-06-08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admin

2020-06-08

  什么是业?以往世来讲,譬如往世不断熏种种无记法(非干善恶的法),譬如文学、艺术、乃至最会烧菜的天廚等技巧,都是属于非干善恶的无记法;他熏久了以后,未来世只要遇到往世熏的这些无记法,他一学就会了!别人老是不会,他只要学一种就可以通三种法;这表示他过去世在这一类无记法的业行上,已经用心很久了!但是这些无记法并不障碍他在此世的佛道修行,所以不会对他 admin

2020-06-08

  [2]想要修解脱道而证声闻初果、预入圣流,必须先断我见;我见若断,三缚结随后即断;但是断我见的唯一而且不可取代的本质,就是认知及现观六识心的虚妄:现观识阴六识都是缘生之法,都是缘起法所摄的有生有灭之法,虚妄不实,[2]进而断除对内外我所的执取。---------------------------------------第七识意根意根,是心法,有普遍计度执着而想要了知的功能,所以称为意,也 admin

2020-06-08

  又譬如小孩子,虽然他所学的都是念念就灭,学吃饭、学语言、学规矩,好像学了以后,马上就忘记了,所学的这一些知识,也没有一个确切的住处,然而一直到了他年纪百岁的时候,一样不会消失,他仍然会吃饭、会说话等等。这一些过去所造作的善恶业行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已经消失了,业种又好像没有一个住处,找不到它住在哪里,但是时节因缘成熟了,业种果报自然就会现行 admin

2020-06-08

  诸佛在佛地的果报上,没有不净之法,所以诸佛的气烦恼随眠永断无余;因为永断无余,所以没有一丝一毫的气,所以说是果报清净。也因为果报的清净,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众生,都非常愿意亲近诸佛,来到诸佛的身边,心中都不会有任何的畏惧。所以这就是果报清净祂所显现出来的——令众生无畏的庄严。--------《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30集息恶法则(五)-念佛清净因缘 admin

2020-06-08

  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以后才会使精进根具足;精进根具足以后才会发起精进修行的心,不会再懈怠。当佛弟子精进修学佛法以后,精进力具足了,才会把所学正法深入思惟而理解其中的道理,才有可能念持不 admin

2020-06-08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看看,出家的实义菩萨,他对于他的出家弟子,要如何来调伏呢?我们来看一下经文怎么说:出家菩萨,教出家者十二部经;随所犯罪谕令忏悔;教八智,何等为八?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者分别智。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弟子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 admin

2020-06-08

  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以后才会使精进根具足;精进根具足以后才会发起精进修行的心,不会再懈怠。当佛弟子精进修学佛法以后,精进力具足了,才会把所学正法深入思惟而理解其中的道理,才有可能念持不 admin

2020-06-08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admin

2020-06-08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