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除此之外的欲界天、人,虽然说也有盲聋瘖哑诸根不具的,不能见佛闻法的,也有世智辩聪,只知熏真实心外的世俗作务,邪见深重,不信出世间正法的;但就大多数欲界人间众生而言,这些毕竟都只是少数,反之,大多数欲界人间的众生,是比较没有这些障难,比较容易受教度化的。所以,诸佛为了圆满度化众生的大愿,都在人间示现成佛。 admin

2020-06-08

  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贪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贪瞋的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贪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小的,所以在断我见时就不会再对解脱道有所怀疑,就不会针对解脱道的法义有所质疑,也就不会诽谤真正的解脱 admin

2020-06-08

  菩萨七住明心,十住见性,都末断尽一念无明,犹有我执气,生空末具足得,尚无空执可言。菩萨阿罗汉或七地菩萨断尽一念无明,证得生空具足,乃落空执。世尊恐七地菩萨取涅盘而落于空执,乃予加持,授予「引发如来妙智三昧」,七地菩萨因此进入第八地,而不取涅盘。但仍有法执,至佛地断尽无始无明,法执才究竟破尽。故知菩萨明心见性,不须以断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为条件。乃至 admin

2020-06-08

  (《六门教授定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外心散乱?也检视一下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状况?外散乱,就是我们的心受到外五尘或者依着五欲相应而起的心行;也就是我们被色、声、香、味、触所扰动,对外尘的五欲起了觉观、欲心。佛陀曾经对弟子们一再的告诫:五欲它会破坏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所以佛说这五欲就像五支箭;对于五欲的比喻也有许多,例如说贪着五欲,就好像用火 admin

2020-06-08

  由于这个缘故,你虽然每天很努力的在修定,仍然没有什么成果;所以禅定修不好、妄想很多,原因就是由于末那识的你喜欢攀缘贪着,不肯安于无为寂寞的境界之中,所以意识的你虽然知道要修定而证取俱解脱,可是末那识的你还没有透过定的修行而加以揉服,所以在初定的过程之中,祂仍然会依过去喜欢攀缘的气,继续制造妄想给意识的你,使你修定难有成就。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 admin

2020-06-08

  换句话说:舍报之后,十八界的自我全部都灭尽了,就没有前七识存在,所以就没有见闻知觉性的我存在,也没有恒审思量处处作主的我存在,只剩下名色所缘的识,只剩下名色因,名色,名色本之识存在,就是只剩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离思量而独自存在,无所依倚。这时已经没有人间的痛痒冷热饥寒等余苦存在,没有这些余苦作为所依,所以称为无余依涅槃。当名与色都灭尽了以后,还有一 admin

2020-06-08

  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 admin

2020-06-08

  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以上乃个人修定之体验,皆属禅定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般若禅、祖师禅,不能发起智慧。若以证得上开一种或多种定境之心而自以为悟者,乃是错悟,是以定为禅。若因此而以证悟者或圣人自居,便成就大妄语地狱业。尔来多有邪师以定为禅,不知禅—& admin

2020-06-08

  」------《佛说不增不减经》--------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在学菩萨戒的受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菩萨。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 admin

2020-06-08

  这就是禅宗的开悟破初参,所以禅宗祖师破参后的我执气大多仍很重;而且破参后也不急着求证有余涅槃,而是在救度众生同证般若上在用心,希望有更多人从此可以永离三恶道。--------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菩萨由于证得这个真心以及意根妄心并存不灭,可以一起去到未来世,所以他能够发起受生愿,而不急着断除我执的烦恼,世世受生于人间,一再的出生来世的意识觉知心,来利益有情 admin

2020-06-08

  持咒不是教你修定心的。每一首咒都是一个总持——但护法神的感应咒语除外——一个咒里面,每一句拆成两字一组或者一个字一组,或者三个字一组不等;每一组就是一个法门,一个法门就是代表一部经。所以你把咒文整个诵出来以后写下来,其中第一句可能就有三部经,你就把第一部经诵出来,诵完再诵第二部,再诵第三部;第一句诵完,再依同样的方式诵第二句的 admin

2020-06-08

  信力的成就,是要从你过去无量世以来,对三宝的护持、对佛法所熏培养起来的那些善根福德,才能够让你具足信力。《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佛心,佛心是常乐我净的,是断尽第八识中烦恼障的一切气种子随眠——也就是烦恼障的气种子已经断尽,并且断尽第八识中所知障的一切上烦恼随眠,这样才叫做佛心。换句话说,烦恼障的气种子随眠断尽以后,所有烦恼障的气种子已经全部断尽了,只有无漏种子;第八识心所含藏的全部种子都永远不会再变异了,也不能再增长了,因为已经究竟圆满了。一切的有为法也跟 admin

2020-06-08

  因为你于三宝有清净信,能够信有体、信有德、信有能,你就能精进的在诸佛菩萨所修恭敬供养,你就会愿意来亲近真实善知识,来听闻真实善知识的讲说正法,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来熏这个佛菩提这个所应该修证修断的这些正法知见内容;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熏久了,你就能够忆持,你就能长养你的念根。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佛菩提,你要能够长养念根,要能够知道说成佛的法道的 admin

2020-06-08

  因为在菩萨道五十二位的修行过程当中,自己还没有达到二地满心以前,都会因为烦恼气没有断除,乃至因为自己不小心犯过失,因此会毁犯许多小小戒;这对于还在因地也就是二地未满心的菩萨来说,乃是在所难免的情形;但是一个正修佛道的菩萨,关键在于他是能够于事后如法忏悔,如法的补救自己的过失。这样不停的实践这些善净法,而在无量无数劫的菩萨道当中,就这样透过不停的学 admin

2020-06-08

  是故,诸比丘!当有惭、有愧。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一阿含经》卷九因此,很多的外道假借佛法名义修双身法啊,例如说应成派或自续派,他们乃是于比丘尼、母亲、女儿、姊姊、妹妹,甚至连畜生女的身上,他们来修这些双身法,这就表示他们无惭、无愧。我们看到刚刚的《阿含经》的经文有讲:无惭、无愧跟畜生是属于同一类的。这个前提是他没有谤法,这等于畜生业, admin

2020-06-08

  我慢,正是慧解脱、俱解脱修者最难突破的地方;它的难以突破、断除,原因都是由於不曾确实的理解我慢的真义,不能确实理解的原因则是由於被现代的假名大师们误导所致;若有人已证三果而不能确实断除我慢,以致无法取证第四果,其原因都同样是被大师们所误导。我慢的意义,常被大师们解释作面对他人时生起慢心,但那其实是慢或过慢而不是我慢。譬如有人面对他人时,因为自己胜 admin

2020-06-08

  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见所摄;其余的三类烦恼是属于思惑,是修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执所摄。天台宗将见惑跟思惑分别定义为五利使和五钝使,这合称为十使。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见惑和思惑。见惑也就是身我见、边见 admin

2020-06-08

  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见所摄;其余的三类烦恼是属于思惑,是修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执所摄。天台宗将见惑跟思惑分别定义为五利使和五钝使,这合称为十使。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见惑和思惑。见惑也就是身我见、边见 admin

2020-06-08

  报得是说,过去曾修过神通,这一世一出生却不具有神通力在,要等到修行佛法证悟般若后,往世所曾修的神通才会自然现前。第三种是修得,是说过去世没有修过神通,出生后也没有神通力,然而在此世很努力地修行,最后能够证得神通。而神通的修得,主要是依禅定也就是静虑——寂静的思虑而得,并不一定要证悟般若。即使凡夫与外道还有鬼神,有了禅定的正修,进一步再作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