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用香、花、灯、烛供养恭敬者,乃是纪念他以为自身学的模范而已。如今人恭敬总理遗像,即是敬他当初热烈提倡自由平等的精神,永为国民楷式。凡用偶像的意义,在此。上来已说以偶像当菩萨的错误。亦有于菩萨二字不得其解,望文生义曰:菩者、普也,萨者、济也。这也是谬说。当知菩萨乃天竺语言中菩提萨埵之省称。古译以菩提译作道心;因我国素来尚道,所谓君子之道,夫子之道,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中佛又说:「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中告诉我们「修 三摩地

2018-07-23

微细烦恼是讲烦恼障所摄的气种子,以及所知障所摄过恒河沙数的上烦恼,也就是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这就是细烦恼。至于粗而重的烦恼,是讲烦恼障的分段生死的种子——就是见惑与思惑——别让它们现前,要把它们断除;这些烦恼很粗而容易发觉到,也很重而难断,所以众生们都断不了。分段生死种子不现行了,就是断粗重烦恼了!断粗重烦恼是只断现行而成为阿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胜过一切二乘的果报,有的人不是为了胜过人天的果报而发心的,他是已经了知大乘菩提果最殊胜,不愿修二乘法,专为了胜过二乘法的果报而发起大乘菩提心。二乘的果报为什么不是最殊胜的?因为它只能让众生证得解脱果,无法了知法界的实相,无法发起般若智慧,更不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故无法成佛,所以不是最殊胜的法果。所以二乘圣人所得的果报只是解脱果,这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以气质长相来评断学佛的成绩,又是如何呢?所有的学佛人尽知,福德的来源是修善净业,然而在《华严经》中,佛却明确地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谓魔业。”这表示,同样是福德,有没有以菩提心作为核心,那是天差地别的。由于气质之类的福德乃是世间法所摄,佛道的修证乃是福慧兼具,若不知、不问、不管,或忘却菩提心的前提与内涵,只是专顾履行善业的 三摩地

2018-07-23

略发此心即生不退熏,等同一切如来,故当了知即现在佛。……又胜吉祥经云:由略诵此故,不离一切如来、永不退转,映覆诸魔,当知此大菩萨即是如来。此说发彼心之胜利。彼疏亦云:以由略发此心之力不退转故,由决定得无上菩提、等同诸如来故,当知即是如来。…庆喜藏与寂静论师,于此发心,俱说通发愿心与了达菩提自性之行心。故诸先觉皆说通发世俗胜义二菩 三摩地

2018-07-23

比方说,今天我们有没有福德因缘遇到无相忆佛的法?遇到了,我们能不能够相信?相信了,能不能够付之实修?有些人很奇怪,过去在外面的相似佛法中要怎样就怎样,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来到了正觉讲堂,想说好好地来练无相念佛,想要参禅开悟,结果各种奇怪的事就会发生,让他没有办法、没有时间去修。比方说,我有一个亲戚,最初来学无相念佛的时候,开始发心了,想要好好地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第六住心圆满后,欲入第七住位者必须修的内涵。在第六住位中,必须圆满观行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生灭,都非真实不坏的自我,至少必须断除我见而断除三缚结,令初果人所得的解脱道智慧得以证转,这是在修学大乘见道前四加行以前就必须先实证的。若是阿罗汉回心大乘修菩萨道,就不须先修这个内涵,可以直接修大乘见道前的四加行,藉此四加行的观修,如实建 三摩地

2018-07-23

最近听闻许多道场,不仅信受平实导师书中所说法义,并且广泛研读、修学、弘扬,实是可喜可贺之美事!这显示了地区虽广为藏密外道法所笼罩,仍有极多深具善根之佛子,能依法拣择其中淆讹,断定何为正见、何为邪见,同时隐约中也透露出导师千百年来在中土所摄受度化之有缘佛子,应此时节因缘,经佛菩萨巧妙安排,负有庄严之使命,要将真实了义再度普润失传已久之地区,使有缘学人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定力!忆佛拜佛中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 三摩地

2018-07-23

同样的情况,当已经开始想要求悟以后,也进一步依着善知识的开示去修集福德,熏知见,可是却一天捕鱼,三天晒网,那结果是进一步退一步,仍旧在原地踏步;假如只是这个状况,那就已经很阿弥陀佛了,更何况说会退两步、退三步,乃至退很多步的状况是大有人在的。这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对于五欲的贪着,他是不愿意放舍的。第四个部分说到:是不是以长远心来求悟。好,这里所说的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于说,有的学人因此而成就了很好的一念不生的功夫,他能够时时作意入一念不生,或者是说他一修定就能够进入一念不生;可是,这样久而久之惯的结果,就自己把自己能够成就观慧的能力去扼杀掉了。乃至于说,因为想要一直保持一念不生的境界,甚至于误会说,以为什么事情都放下不管就叫作开悟;从此以后虽然能够一念不生,佛法中的真正智慧却极难生起。六祖惠能大师不是已经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祂永远是常,常则不变异,不变异就不能受熏染,不能受熏染则清净法种就无法熏成长,那就不能成佛,所以不能说真心是常。有时候经里面说常,譬如《楞伽经》讲如来之藏常住不变,是因为这个本体从来不坏,所以讲常住不变。可是常住不变里面,有它的生灭变异的现象——是真心中一切种子的生灭变异,所以真心非断非常。应当是非有变异、非无变异;非有作用、非无作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应当了解,听闻禅法而不畏惧,课诵学《金刚经》而不害怕的人,这一种人,佛说:当知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诸佛而种善根。所以千万不要自我设限,对自己要有信心。但信心的获得,也要经由一段时间的多闻熏才能增强,所以还要多闻熏第一义知见增长信心。3、必须修慧学修学慧学仍然要多闻熏,多闻熏以后,自己要常常思维整理,去融会贯通。但 三摩地

2018-07-23

但现在回首看去,自己真的有蛮多变化,不知道是自己改变了气,还是自己在逐渐恢复过去生的本性,总之这样的改变确实很大。对于未来没有任何安排,不仅对于自己,也对于家人、孩子,都是一副全然交托的态度,一切随缘。心中思量着,河流中漂泊的小舟,再怎么安排也超不出这条河的轨迹。与其百般思量、万般计较,不如将自己交托给那至上的存在,一切的剧情都已安排好,无论现在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寻找善知识之前,一定先要多闻熏,多阅读经典、论典,才能生起少分的简择力。除此以外,也会由于过去多生所修集的福慧因缘不同,而得到不同层次之善知识。所以亲遇善知识之前,多闻熏与修集福德,也是极重要的事项。禅者若想得遇真善知识,当常发菩萨清净大愿。因为菩萨以大悲善巧方便,在各种不同世间里,要度化各种不同菩萨种性的众生,所以示现种种形相;有时也示现 三摩地

2018-07-23

无论坐禅中如何精进练到可以一念不生,那也还是意识心的境界,下了或者睡上一夜,这些定境就完全没了踪影,更不会带到来生。相对于虚妄法,每位有情,从无始劫以来都有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实相心含藏了因果业种,和每个人往世带来的个个不同的气种子。参究出这颗心,才真的开启成佛之路,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参禅就是修行人最重视的一件事情。如果像印顺邪师那样教导,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 三摩地

2018-07-23

——————学心得:此段语录,虚云老和尚很明白地指出,我佛出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了悟此一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修行参禅就是要识得此真心,即如来藏心。(老和尚)上堂曰:三世诸佛。唯一大事化现世间。欲令众生开示悟入如来藏性。出没隐显。若水中月。(原标题:依据禅门经典:禅宗所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3

我执,这个执字,指的是执受,就是惯的意思!就是说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潜意识中,都把我当作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这个叫作我执!所以要断除我执,就一定要历缘对境,在每一个历缘对境的当下,把气除掉才能够断除我执。断除我执需要长时间的工夫。这里先讲断我见,因为要除我执,是必须要以断我见作为一个基础!换句话说,所有修除我的错误见解,全部都是从断我见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