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若得佛感应,放光、闻香、身心轻安,能不以为喜,心不浮动者,久久练习,日日不断,终至日常生活中,动静二时亦能无相念佛,得见“介尔初心”,乃至渐渐获得念佛诸种三昧,何庆如之。凡此皆因能离粗劣觉观,是故能得。综上所述,即知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乃是念佛人之大忌,当远离之。至于修学禅定者,如上所述贪瞋无明等三毒为害,实无二致。而参禅者偶有自视利 | admin 2018-08-06 |
![]() |
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贪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念佛名为破善不善一切觉观,无觉无观、寂然无想,名为念佛。何以故?不应以觉观忆念诸佛。无觉无观名为清净念佛。”“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 | admin 2018-08-06 |
![]() |
因此许多菩萨也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定力的修学,就有菩萨问:“能不能用九住心,来作无相拜佛的入手处呢?”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人在修定的时候,会依于他的习气、会依于他的心念,而有不同相应的法则。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著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这一个心念?修止观,一定要有定的功夫,才能够作如实的观行,这是一 | admin 2018-08-06 |
![]() |
从这个道理来观待,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有布施的习惯,一般而言,如果要某人布施,不论是出钱、出力或者为人说法,都毫不犹豫、也不吝惜施与别人,表示这个人有布施的习惯;他将圆满或者已圆满菩萨六度当中的布施度,是为菩萨种性人,不仅尊贵而且很难得;像这样的菩萨是久学菩萨,已经经历多劫的熏习,早已养成布施的好习惯。如果要某人布施,他总是不干脆、推三阻四的,乃至借 | admin 2018-08-05 |
![]() |
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作三恶道的业呢?也是因为贪、瞋、痴的烦恼深重,贪、瞋、痴的烦恼深重之所以会持续地长养、持续地熏习,主要是不能相信善因能够得到善的果报、不能相信有三世因果,对因果不能深信,那就是善根缺乏。所以,如果说持续的在贪、瞋、痴烦恼的作用下而造作十不善业,那么一直在三恶道中受果报的话,善根要长养就非常地困难;没有办法对三世因果起信,对清净解脱法 | admin 2018-08-05 |
![]() |
接下来,世尊便对迦叶尊者开示说:【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杂阿含经》卷32)大略的意思是说:“因为五浊的关系,造成众生修学善净 | admin 2018-08-05 |
![]() |
此祝法安也是常被人骂的哈哈修行人-------------答 编译组敬答:大德所言,虽不无商榷的余地,然而言语之间,对平实老师的德慧,亦有相当的肯定;在此末法恶世之中,能有这样的鉴赏力,也算难能可贵,盼望您以后能继续增长善缘,修习正法。摧邪显正,一向是菩萨行者的本分事,虽然在摧邪显正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少数人的名闻利养,但为了救护众生出离恶 | admin 2018-08-05 |
![]() |
所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可以说除了解脱于所有一切的烦恼的现行跟习气之外,也包含了解所有一切世间万法它的本源,以及它的种种的种子流注,所有一切的这个过程都完全了知,那等到完全了知之后,最终就是可以成佛,这是他修行的时间,需要这么长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既然谈到是要成佛,那么这个成佛肯定不是这么一个人孤单单地成佛,而是在成佛的时候,必然有与他相 | admin 2018-08-05 |
![]() |
如果习性很严重,骂出口了,第二句还没骂出时会想:“不对啊!?我在念佛,怎么骂人了?”渐渐的会改变。也不会讲绮语了,讲绮语不庄严嘛!讲黄色笑话更不庄严。也不会骗人家了,因为心里面又在念佛,又来骗人家,就会想:“我对不起阿弥陀佛,我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所以不骗人,也不会去搬弄是非。那么口四业就净化了。05最后就是意三业:不贪;不会贪钱 | admin 2018-08-04 |
![]() |
又对以往曾经安住、领受过的境界都能不忘记而且能忆持不断,这是五别境心所法中“念心所”的功能,也就是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接下来又想要使了知心长时间专注于一处,令心专注于欲心所想要的境界中,这是五别境心所法的“定心所”,也就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最后在此觉知心中可以生起简择、分别的作用,了别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危险 | admin 2018-08-04 |
![]() |
可是这个染污,却是由你这个七识心去熏习而来的,所熏习的染污性也只是和七识心王才能相应,会使七识心王的体性转变为更清净或是更污秽;而阿赖耶识虽然一直在配合著你,但祂从来不熏习这些染污法,因为祂一向都是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祂一向都是离思量性的,也就是说祂从来都不贪染、都不作主;所以你熏习染污法以后,那些染污相应的习气也就变成了种子,由阿赖耶识所收藏;阿 | admin 2018-08-04 |
![]() |
接著说第二种缘起,赖耶缘起,是说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以及所熏习的一切善染法,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不论是什么法,都落在阿赖耶识之中所集藏,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以及八识心王的一一种子,及众生因不明实相、不知解脱,而熏习种种外道邪见和我见、我执所成的无明,都集藏在阿赖耶识中,就有了三界的生死轮回。然后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往世所造业种以及所熏无漏法种就会 | admin 2018-08-04 |
![]() |
中阴身的意识不像这一个有情上一世的意识那么灵光,因为中阴身是一些微细的物质;中阴身的大脑,不如有情上一世的大脑是由粗重而完整的物质所构成,因此藉由中阴身所现起的意识,功能就不如有情上一世的意识,而是纯粹依靠著习气去运作,结果因为无明而导致贪或瞋,就入胎去受生,开始下一世的六道轮回生死了。除了过去世已经开悟的菩萨之外,一般人大部分是起贪而入胎的,他们 | admin 2018-08-04 |
![]() |
一个我见深重、我执深重的人,他已经远离佛法的修行,这样的人写的论,它必定是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回来刚刚说的,一个人如果好名,他必定没有实质,他只能像一个黑心油、一个黑心食品,他靠著贴标签的方式,罐子里面的这个不是真正的清净的食用油,不是真正的一个善药、好药、良药。甚至类似有一些比较没有良心的商人使用期限到了,我不需要更换里面的药材,我就是换一张标签, | admin 2018-08-04 |
![]() |
然而即使是畜生道,随著这往生者的福德资粮和习气种子,也是有各种不同的畜生道投胎受生环境。好的畜生道有情一生下来,主人就想方设法地呵护著它,吃喝不缺,大小便及身体的整洁都有主人清理,其生活的享乐并不比人道的有情差,只是智慧程度不如人道的有情而已;而另一方面,最低等的畜生道有情,可能一生下来,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夭折了,甚至沦为其他畜生道有情的食物。这些种 | 三摩地 2018-08-03 |
![]() |
而我执呢?这个“执”这个字,指的就是执受,就是习惯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潜意识中,我们都把我当作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这个叫作我执!所以要断除我执的话,我们就一定要历缘对境,在每一个历缘对境的当下,把习气除掉才能够断除我执。除我执需要长时间的工夫,不过我们这里只讲断我见,那是因为要除我执的话,也仍然是必须要以断我见作为 | 三摩地 2018-08-03 |
![]() |
应该开放的心更多感知生活去学习。我写《蓝莲花》也是歌唱这种精神,唱信念坚定的人。《蓝莲花》歌唱的是一种坚定不移追求梦想的宝贵精神。这首歌曲的歌词没有豪言壮语,曲调亦无跌宕起伏之处,整首歌以一种平静祥和的口吻唱出来,但却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摘录网络仅供参考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地向往心中那自由地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若 | 三摩地 2018-08-03 |
![]() |
平实在此呼吁当今一切错悟大师及诸求悟学人,都不应求住寂静境界中而自以为是;寂静专心境界之证得,只是证悟菩提之先决条件,只是法王根,仍非法王自身,并非所悟之标的也!是故一切禅和都应将觉知心修习基本定力,令能安住于寂静而不外缘之心境中;由此缘故,便能专心致志的参禅;如是心细之故,方能一念相应而悟得本来清净自在之真实心如来藏。禅门证悟之境界,既是第八识如 | admin 2018-08-01 |
![]() |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一切佛语心品之四〉《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 | admin 2018-08-01 |
![]() |
就是因为法界实相、因果是非常公平的:行善就有行善的种子熏习存在于自己的如来藏里面,也存在于受你利益的众生的如来藏里面,而受用、结成了这个因缘关系。而如果行恶业,你跟众生之间的关系就有这个恶业的因缘。你的法界实相心祂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说祂一样的收藏,并不会因为你造恶业而不收藏(恶业种子),祂照样收藏你这个恶业的种子,同样众生的如来藏也会记持跟你相关 | 三摩地 2018-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