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主要在哪里呢?在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苦圣谛的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这样观行。苦圣谛的四心观行完了,再来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各有如是四心: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十六心观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 admin

2020-06-08

  所以五地菩萨所应修的一切种智圆满时,最后必须观行:一切诸法——包括自己庄严的意生身及化身、轮宝等——都是犹如幻化、好像是有,其实不是真实有,只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似有非有。这个变化所成的观行圆满,就成五地满心而转进六地。五地把十二因缘法依无生法忍再来观行,这样来做法无我观的粗相观,十二因缘的法无我的粗相观完成了, admin

2020-06-08

  六地跟四地、五地的增上慧学的修行也有差异,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主要在哪里呢?在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苦圣谛的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这样观行。苦圣谛的四心观行完了,再来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各有如是四心: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十六心观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 admin

2020-06-08

  七地的无我观就是断尽我执、及我执的大部份气,证得念念入灭尽定,我执永不现行,我执的气种子也很少现行。七地菩萨所须修证的是念念入灭尽定,要靠修方便波罗蜜多而得。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还要盘腿,坐下来,然后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样次第转进而经过四空定,最后入灭尽定。七地满心的菩萨不然,刚刚一坐下,想要入灭尽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灭尽定的等 admin

2020-06-08

  持咒不是教你修定心的。每一首咒都是一个总持——但护法神的感应咒语除外——一个咒里面,每一句拆成两字一组或者一个字一组,或者三个字一组不等;每一组就是一个法门,一个法门就是代表一部经。所以你把咒文整个诵出来以后写下来,其中第一句可能就有三部经,你就把第一部经诵出来,诵完再诵第二部,再诵第三部;第一句诵完,再依同样的方式诵第二句的 admin

2020-06-08

  意思就是说:在这一百劫当中,几乎完全是在修集福德、是在与众生广结善法因缘,一直在物质世间中,实际上履践无我法——对自己的五阴完全没有任何执着,使得我执的微细气能够断除净尽,这样修集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的随形好。佛经中曾说过:有的出家弟子禀佛说:「世尊!您要入灭了,那我们怎么办?没有人供养,以后修道怎么办?」佛说:「你别愁,我这三十二种大 admin

2020-06-08

  因此,说总相智就是直接描述法界实相心的体性,并且使人听闻熏之后,具足知见,可以去证得第八识,也就是自己的真实心,这个就叫做总相智。禅宗真悟祖师的公案,百分之八十是属于总相智。破参而获得总相智了,再来修学般若系列的一切经典,这个就是般若的别相智。般若系列的经典就是由种种的方向,由各种的层面,来为证悟的菩萨们宣说真实心的自体性,以及祂所出生的七转识和 admin

2020-06-08

  心生灭门者,始从七转识之染净熏作用,进言法界实相理体之阿赖耶识,明言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乃是七转识之根源,名为如来藏。又倡言一心唯通八识心王之说,谓若主张众生皆唯有一心者,则此一心唯可说为阿赖耶识,将七转识悉皆纳入阿赖耶识一心之中。又言阿赖耶识一名者函盖第八识如来藏与七转识,将此不生灭之第八识如来藏与其所生之七转识合为一心,即名之为阿赖耶识。是故自古 admin

2020-06-08

  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同时断除一切气种子的随眠,不再有气种子随眠在第八识中了,这样修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四种涅槃。佛地所具足的四种涅槃,诸位熟知的是阿罗汉所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两种涅槃,菩萨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样要实证,但是另外两种涅槃呢?却是只有菩萨与佛才能证的。譬如说菩萨明心了,他刚刚进入见道位了,就可以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 admin

2020-06-08

  可是,佛不是这么说的,佛说蕴处界性空唯名的时候,祂有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第八识,祂有说无余涅槃的实际、涅槃的本际,祂有说真如,有说如来藏,祂有宣说名色因、名色、名色本的识,祂有说名色缘(意)识、(意)识缘行、行缘无明,无明依(第八)识而有,推究到此,齐(第八)识而还,不能超过此(第八)识,所以十二因缘支不会有推之无穷无尽的过失(编案:欲知如是内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第四章第四节<心经与禅宗祖师公案之关系>心生灭门者,始从七转识之染净熏作用,进言法界实相理体之阿赖耶识,明言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乃是七转识之根源,名为如来藏。又倡言一心唯通八识心王之说,谓若主张众生皆唯有一心者,则此一心唯可说为阿赖耶识,将七转识悉皆纳入阿赖耶识一心之中。又言阿赖耶识一名者函盖第八识如来藏与七转识,将此不生灭 admin

2020-06-08

  这里要说明的是,八关斋戒又称为八关戒斋,是指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于一日一夜暂时离开家庭去到出家僧团中居住,以学出家人的生活;在这一日一夜中必须严守八种禁戒,就是: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因为是学出家生活,当然就连夫妻间的正淫也不可以;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就是不涂脂抹粉、插花、戴珠宝,不看不 admin

2020-06-08

  根本定之前会有一个所谓的近分定或者方便定,换句话说,您证得欲界定,还在欲界的层次的时候,您入了未到地定了,这个未到地定特别是指初禅的近分定或是方便定,惯上大家都把初禅之前的近分定或方便定,特别指称为未到地定。那当然刚刚说过了二禅、三禅、四禅,在二、三禅之间,在三、四禅之间,也都有一个中间定,一个所谓的近分定或方便定。不过同样的依于通俗的用法,我们 admin

2020-06-08

  所谓真如无为,乃是行者经由修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说的五种无为法以后,进一步断尽烦恼障气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一切随眠;当二障随眠究竟断尽的时候,不但可以远离分段生死,也可以断尽烦恼障之气种子随眠,非大阿罗汉所能知;除此以外,也断尽无始无明一切随眠,非等觉菩萨所能知;从此所说诸法,不再有如等觉菩萨之有极微细之过失。这样的无为境界,乃是第八识中所有杂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对于前面的段食、或者是触食、或者是意思食,我们会有增长的作用,而让我们的六识一直在三界里面一直存在,而让我们的饮食能够不停而能够增长这样子一个惯性、这样的性,这个叫作所谓的识食。那我们说,我们人类有这个四种食,事实上如果我们看动物,牠们也有这四种食。譬如说,猫啊、狗啊,牠们一样跟我们一样吃抟食,牠们也有牠们的细滑食啊,所以说牠们之间也有 admin

2020-06-08

  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名为七住真见道,得根本无分别智;依此根本智,熏种智,于唯识性及唯识相而作观行,生起后得无分别智,皆属般若别相智;通达此别相智者,即入初地,名通达位。七住真见道位起,由于亲证如来藏的缘故,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测及无本而行,故名胜解行位,能作殊胜的体解与观行 admin

2020-06-08

  出家的实义菩萨,他对于他的出家弟子,要如何来调伏呢?我们来看一下经文怎么说:出家菩萨,教出家者十二部经;随所犯罪谕令忏悔;教八智,何等为八?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者分别智。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弟子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也就是这三藏十二分教 admin

2020-06-08

  慢的惯非常的难除,在三果之前虽然说慢已经除了很多,但这个慢犹如五盖一般有很多的层次,就好象五盖一样。一般人起慢心是在世间法上:如钱财、色身、地位、身份……等。有的人则以有名的传承而生慢,但这个是很粗重的慢心。悟得真如,体会得很深入以后,无我的功德开始出现,慢心就开始除了。可是仍然无法把所有的慢都除尽,就好象修学初禅的人要离五盖才能发起 admin

2020-06-08

  为什么会不一定?因为破牢关,配合他本身过去的性,配合他今生断除贪、瞋、痴的性的深浅,以及配合他所修证的禅定功夫的深浅而产生了过牢关之后所证的境界有所不同。一个人悟了之后,从见地到薄地,可能很快,也可能拖很久,完全要看这个人他过去在修除气方面有没有真实下工夫。薄贪、瞋、痴的境界完成之后,要进入菩萨三果时,除了智慧增进之外,也要除气,也要修学定 admin

2020-06-08

  为说调和一切香法已,乃云:如诸菩萨远离一切诸恶气,不染世欲,断烦恼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复令参婆施罗船师。(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华。梵语婆施罗,华言自在。)〔二十二参〕,善财承教,至楼阁大城,参婆施罗船师。为说大悲幢行已。乃云:如诸菩萨,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乃至能以神通度众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上胜长者。〔二十三参〕,善财承教,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