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虽然意识的你知道要修定而证取俱解脱,可是无法说服末那识的你去改正攀缘的气。所以要修定,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有可能成就。末那识的这种遍计执性在意识尚未加以检查的时候,末那识往往会依过去的气运作。所以难陀尊者仍有先看女众的气,但是当他的意识发觉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会纠正末那;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纠正而消除染污末那的气以后, 三摩地

2018-07-21

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衪能持一切善恶染净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它能生七转识,故有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它有能藏能变及异熟真如体性;它能生一切法—&mdas 三摩地

2018-07-21

为无始虚伪恶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若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若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着,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猿猴形极丑陋,常多惊怖,其心躁动如水涌波,以宿故今犹不息。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菩萨地持经》卷二载:若沙门婆罗门,谓此、彼皆空,是名恶取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言: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性相应、未极显了密意趣义甚深经典(佛二转法轮所说空经),不能如实解所说义,起不如理虚 三摩地

2018-07-21

虽然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者属于极重的五逆罪,但是因众生都有佛性(成佛之性)的关系,所以在受完五逆罪报后,经由无量劫的修学佛法熏转变,最后仍然可以成佛。但是造下五逆罪者,在无间地狱需要长劫受苦,等到罪报受尽后仍然需要辗转受生于饿鬼道及畜生道接受此恶业的余报,才能重新出生于人间。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 三摩地

2018-07-21

所藏是指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所藏的种子分为本有种子与后熏种子,本有种子就是八个识的功能种子,这是不待熏即本有的;后熏种子又分为两种——清净种子与染污种子,修行即是将染污种子转变为清净种子的过程。阿赖耶识与所藏的种子非一非异。执藏,是指凡夫和有学位的修行人,其末那识会喜乐第八识的功能并把祂视为内自我而加以执著。阿赖耶识不生不灭,然菩萨论著 三摩地

2018-07-21

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名为七住真见道,得根本无分别智;依此根本智,熏种智,于唯识性及唯识相而作观行,生起后得无分别智,皆属般若别相智;通达此别相智者,即入初地,名通达位。七住真见道位起,由于亲证如来藏的缘故,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测及无本而行,故名胜解行位,能作殊胜的体解与观行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无垢识的名称,也就只有在佛地才有,菩萨不管在哪一个阶位,都不能称为无垢识;因为菩萨即使修到了等觉位,都还得要继续熏、继续转易第八识心体中的种子为纯无漏的法种,否则就无法成为佛地的无垢识真如。成佛之前的任何阶位,第八识心都可以叫作如来藏,但是成佛以后就改名称为无垢识。为什么成佛以后,第八识心就不再称为异熟识呢?因为成佛以后,第八识心中异熟种子的 三摩地

2018-07-21

j、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佛子须知:有出有入的,有各种境界的法,都是意识心的境界,开悟悟得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法尔如是,原本如此,是一念相应,是无出无入的,是无境界的。 (原标题:容易使人误会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心的现象举例) 三摩地

2018-07-21

如镜像现心,无始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着名字者,不见我真实。】(《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各位菩萨,这段的意思是说:【这个非常深奥的如来藏,祂与七识心同在一起,当如来藏与七识心同在时,就会有两种的摄受产生:其一是对缘起自性不了解,产生误计执着;其二是对事相上的自性不了解,产生误计执着。也因为前面所说的这两种误计执 三摩地

2018-07-21

然唯恐众生不明真妄和合、非一非异之义理,迷妄为真而错执如来藏所现之七转识见分气为真,错执阿赖耶识所含之七转识见分气为真,误以为证得阿赖耶识以后就不必修行了,误以为真的可以一悟就成佛,故进一步开示:「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有)展转(增上的正义而心体)无差别。」世尊于此以金与指环譬喻,明示如来清净藏与世间阿赖耶本同是金(心)体,只因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会不一定?因为破牢关,配合他本身过去的性,配合他今生断除贪、瞋、痴的性的深浅,以及配合他所修证的禅定功夫的深浅而产生了过牢关之后所证的境界有所不同。一个人悟了之后,从见地到薄地,可能很快,也可能拖很久,完全要看这个人他过去在修除气方面有没有真实下工夫。薄贪、瞋、痴的境界完成之后,要进入菩萨三果时,除了智慧增进之外,也要除气,也要修学定 admin

2018-07-21

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炼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盘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 admin

2018-07-21

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什么是真实佛法的人,或者想要知道在修学佛法中菩萨所应该修学的内容是什么?所应该实证的内容是什么?都能够因为接触到善知识写的书籍而能够经由阅读思惟,乃至能够拣择机会来熏正法,进入佛法真实修证之门!所以在布施中以法布施最重要。初住菩萨经由财 admin

2018-07-21

譬如有人修无相念佛之法成功者,觉知心常处于净念相继境界中而不起世俗法上之妄念,却能继续忆念所忆所念之佛或大菩萨,则知一念不生之觉知心是与念心所相应者,当知依佛菩萨圣教所说即是意识心也。又如有人修念佛法门,打佛七之静坐无声时,正处于一念不生之定境中,然而却无妨提起净念忆佛念佛,保持自己对佛菩萨之忆念,当知能念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又如有人正在静坐而 admin

2018-07-21

」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器下劣了,会如何呢?到底它真正的影想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根器呢?祖师确实以机锋来开示真心,因为六住菩萨的熏般若以后,已经理解了真心,这个佛法中的 admin

2018-07-21

那时禅宗祖师传法往往是注重慧的引导,而不必在定的修上费心。渐渐地,修行者明白了禅宗的核心是修慧,却开始出现了重慧而轻定的倾向。到了宋朝以后,人们的根性越来越差,对修定也越来越不重视,禅门修行者的定力也越来越差,无法满足参禅的需要。禅宗祖师无奈才施设了看话头的方便法门,以快速提升参禅者的定力,同时锻炼思维观的能力而可以参禅。什么是话头?虚云老和尚说 admin

2018-07-21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 admin

2018-07-21

请问各位:“你们对初地境界了解不了解?”还要请问诸位:“想不想进入初地?”(大众回答:“想!”)好!这就是初地讲班。今天讲的不论是精神讲话,或《成唯识论》的开示,都是非常重要的法,都与明心者悟后修入初地有关。现在先说今天的精神讲话:方才发到诸位手上的影印本,是从《大乘入楞伽经》影印下来的,其中有些地方用笔圈了起来,这 admin

2018-07-21

在六住位修般若,依善知识教导去熏佛法的正知见,譬如熏五阴虚妄、六入虚妄、十二处虚妄、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祂有八个识,祂离见闻觉知等等。有了这些正知见的建立,未来才有机会破参。菩萨于六住位正知见熏圆满后,转入七住位,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正知见去参禅,亦即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