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四为无住处涅槃:亦依自心藏识而言,谓佛地之第八识已断尽分段生死之现行,成就阿罗汉所证之有余依与无余依二种涅槃;并进而断尽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永离变易生死;亦断尽无始无明一切随眠,智慧究竟圆明,故如来藏灭除阿赖耶识名及异熟识名,改名为无垢识,亦名佛地真如;于一切境界,于一切法,于一切有情,悉皆真实如如。如是佛地真如,由断尽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之证量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略说二乘圣者之解脱内涵:断见惑、思惑,是只断现行,不断习气种子随眠;亦不破所知障,更不能断尽所知障。2.略说大般涅槃之意涵:具足四种涅槃,方能成佛。讲记:那么我们现在进入第一节,来谈〈解脱道不能使人成佛〉。这一节的第一目之中,我们要为大家略说:二乘圣者的解脱内涵,是断见惑、断思惑,二乘圣者的所断就是这两个,所证则是初果到四果与缘觉果。如果要勉强再加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情如果说,他沾上了恶习气,长养恶念,他要怎么样消除呢?他一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恶念,能够出生解脱智慧,才能够真正地断除这些恶习恶念。有情为什么会造作三恶道的恶业呢?因为有情想要自在,想要自在的时候,他就任性的凭着他的烦恼习气现行而去造作,以为这样子叫作自在;其实这个就是与烦恼相应,所造作的业都是生死业,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是我的一个习气:对人、事、物有一份韵味的追求,仿佛在韵味里一切才够完美。虽然随着学佛的深入,让我慢慢学会摆脱习惯,学着放弃一些因我而有的东西,但还有太多随着惯性在转,这一刻我决定放弃对念头的坚持。马上安慰老公说:真没想到你这么用心,好了,你说怎样就怎样吧!然后转移话题,把气氛缓和了下来。想着自己又放弃了一样东西,心里有些法喜,可莫名其妙的是一位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又因此第八识,具有如是恆而不断之常住体性,及含藏一切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法种的缘故,能令一切佛门证悟之人,由其所悟之佛菩提智,而得以渐渐转化八识田中一切烦恼障之现行及习气种子;也能以佛菩提智,而渐渐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使第八识之内涵得以究竟转变清净,断尽阿赖耶性及异熟性,改名为真如,成究竟佛道。 (原标题:何谓“我”与“无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于地上菩萨阶位,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于三地满心成就色阴尽功德,于六地满心成就受阴尽功德;于七地有念念入灭尽定的功德,再加上菩萨成就如犍闼婆城现观,使得菩萨成就想阴尽功德,心里非常寂静,导致菩萨兴起了涅槃贪的念头,想要入无余涅槃。这时,佛出现在这位菩萨面前,劝慰菩萨不要忘了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应该继续前进、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并传授菩萨一个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2 |
|
写给菩萨们:面对境界,多向内看,当下那一刻,如果我因别人做的某件事激怒,事情是外在的,可是这份被激怒的心却是我内在所发生的,想想,真正的菩萨会被这样的一件事激怒吗?会因为这件事而对众生产生嗔心、舍心吗?在我们修学佛法没有达到一定的位阶以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有漏习气与无明业种,而造作种种业行,遭受种种业果,我们种种的境遇,其实是自己今生或过去无量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前世有什么样的习气种子,今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因此导致我们容易患上什么样的疾病,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会被那些各种广告所蒙骗,而能抓到重点,以正确的身口意行为,防止产生患病的”因”,这样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改善健康。“假使百千劫,所作因不虚,因缘际会时,果报自现前”,你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坏事,你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虽然大家认识到念佛的重要性,并决心好好念佛,但由于平日时时攀缘的习气很重,大部分人被这种习气牵引着难以安忍继续念下去。再如,一位同修以前曾练气功,为了提高功夫,多次练百日筑基功,平时也节制与妻。修学佛法后,他认识到淫欲是最大的贪(贪着淫欲过程中的乐受),是修行中的极大障碍,所以很少与妻,很少想行淫的事,在不影响家庭和睦的情况下已戒淫五年了。应该说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证悟的人,他的觉知心随时能够在六尘境上观行,而且转依于如来藏,不在六尘万法上面去执着;他知道身上有一个从不在六尘万法上分别的如来藏,依止于这个如来藏,慢慢地去降伏我执烦恼习气。所以也就是说,菩萨在佛菩提道的修行过程中,不仅在有的这一边,同时也在空的这一边;也就是说,他同时横跨在空、有这两边,他不偏空也不偏有。所以他依止于空性如来藏,历缘对境去慢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习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种种的烦恼,但还是请接受这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想,也许这个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的故事,有可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个哪怕很不经意的习气和举动,会对周围的人造成那么大的伤害,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人的一生。爷爷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仕途比普通人要强很多,但是因为性格刚烈,身居高位却没能长久,酗酒,常常对家人施暴,甚至对奶奶动过斧子。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直到爷爷死去。父母也有矛 | 三摩地 2018-07-22 |
|
据说,修行到三地的菩萨就需要停下来等待和自己有缘的广大有情,将这些有缘拉拔到一个几乎同样的修为,才能继续进发向上,因为只要这些有缘的问题不得到解决提升,那么自己的心中所含藏的欲界爱随眠习气,就无法消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标题:别人的问题我们身上也存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修行是否得力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自己的内在是否发生变化: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否不同,自己的性格、习气是否得到转变,整个人是否变得更加的松弛、调柔、宽容、温暖、慈悲、独立、坚定与寂静,是否内心的起心动念越来越与实相一致,而这种变化的来源不是来自于对于自己强力的修理,而是在于内心中与存在的相逢,看见事实、看见、看见自他存在的真实状态。而这点点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如果人们把一切因果都仅仅看成是“神明赏罚”,那就很难契入佛智,还容易沾染“大仙”习气而走入迷信。而且,在这一类“感应”的书籍中,所教授的只是人天道的善法,依此修行所得到的果报也仅仅是升官发财、消灾愈病等等世间有漏的福报,根本没有一丝出离世间的念头。而一些佛弟子却沉迷于此,真是不应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人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前世有什么样的习气种子,今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因此导致我们容易患上什么样的疾病,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会被那些各种广告所蒙骗,而能抓到重点,以正确的身口意行为,防止产生患病的因,这样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改善健康。假使百千劫,所作因不虚,因缘际会时,果报自现前,你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坏事,你的如来藏都会一五一十记录下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葛格我也是因为这个道理,将来如果和亲爱的家人分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难过了!不过也许情爱深故,难免还是会流泪,因为「重感情」习气还是很重的。关于刚刚说的这部经的精彩内容,我们来看看正觉电视弘法「三乘菩提学佛正见一第43集─大乘是佛说-三乘同闻大乘经典」中,正礼老师怎么说的。请看:引用自正礼老师说:「《杂阿含经》卷四十四【一时,佛住弥希罗国庵罗园中。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