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可中国人偏偏不习惯谈论’死亡这个话题,一说就说你是乌鸦嘴,这种大众化的集体无意识在自我的同时,会让我们慢慢成为鸵鸟,满足于自己营造出的世界,醉生梦死,无视根本。天天看着电视上那些青春靓丽的面孔,假装忘记还有死亡这回事,自己骗自己,昏昏庸庸的活着,直到有一天大限将至方才如梦初醒,悔之已晚,看着眼前温存贤淑的妻子和一双疼爱的儿女,还有那一辈子辛辛苦苦挣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末那识时时攀缘处处做主,决定取舍的依据是我执习气,也就是依照过去生、今生所养成的我执习气(习性、习惯)来做决定,由于末那识能往来三世而不断灭,所以在过去无量生中养成的习气会延续到今生。因为熏习的时间如此长久,末那识依据习气做主的模式极难改变,俗语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生命现象多半总是不离在善、恶习气力量的诱导下而展现出来,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的行为但可能会危害的事情,也不应该犯!但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有可能习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我们,因此我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我们讲,因为怕得罪我们!怕我们听了会生气!但这样我们永远也不能改正自己的过失了!菩萨道中如果有很多善友,如古人说:友直、友谅、友多闻。假设有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了这个虚妄我的快乐,我们习惯性的去拼命抓取那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不惜为此造作种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的事情,其实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因为因缘果报的内涵就是自作自受,造恶业,得恶报,造善业,得善果。而且抓取来的一切,都不会永远为你所有,都会坏散,所以因这些身外之物而引发的快乐也不会一直保有,必然会衍生为失去的痛苦。即便这些身外之物能一直为你今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习惯于做失败者,或者一定要做成功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痛苦成瘾,以此处罚自己来重复感受那个痛苦体验。曾经牙痛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那颗松动的牙齿,如果你不去碰它,它是不会痛的。但是,你却会不断碰它;用舌头顶,感受它的疼痛,是这颗痛牙脱落之前你会反复做的事情。这种重复制造痛苦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对痛苦成瘾。疼痛是一种记忆,而一切记忆都会寻求再表达。从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啊,到底我们做错了什么?岂止是他,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互相伤害,只是我们不知道,没有意识到而已,不是说用刀子捅了别人才叫伤害,过去的某一个行为,一个语言,一个习惯,你的嘲弄、挖苦、敌视等等都会对他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就像我的这位朋友和他的父亲,明明是这样相依为命、相互扶持的亲密关系,相信对他们两个人来说,再也不会有别的关系能够超越这父子两人在彼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过去的模式,至于这个模式是否能帮助我们找寻丢失的幸福已经不加审核与检点了。既然现在发现,造成我们失去幸福的是心中坚持的种种信念,那么达成幸福的方式就是学着放下自己建立的这种种信念,若一味的要求现实迁就自己,只会造成自己更加的痛苦。我们更多时候在心中建立一个很深的误会,我们以为所谓的爱就是别人和我们意见完全一致,如此就说明他爱我,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阿难啊!一切众生的祸害,都是从口中出生的呀!喜好逞口舌的习惯,就好像是能戕害身体性命的斧头,会招来毁灭身命的祸害。佛陀说完这部经之后,有一千个在家男女二众,因此而能谨慎地护惜口业,不使出生过患,便都证得初果。又有无量的比丘、比丘尼证得解脱道的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无量的人与天人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乃至发起成就辟支佛果的心。一切大众听闻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且长远来看,戒是对我们有广大利益的;从这一世来看,好像处处不便,但是正因为这样把自己约束的好好的,到后来变成习惯了,心性自然清净了,怎么可能不得解脱呢?怎么可能不证佛菩提呢?所以应当要受戒。可是受戒以后,到底它有什么立即可得的利益呢?佛接着开示说:(二)受五戒后现世可得利益【“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 | 三摩地 2018-07-22 |
|
前世有什么样的习气种子,今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因此导致我们容易患上什么样的疾病,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会被那些各种广告所蒙骗,而能抓到重点,以正确的身口意行为,防止产生患病的因,这样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改善健康。假使百千劫,所作因不虚,因缘际会时,果报自现前,你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坏事,你的如来藏都会一五一十记录下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话说中国人的「死爱面子」,死掉的人都已经没有知觉了,那来意识分别而来爱面子呢?那是因为活人想藉由已死的人,将丧事办的风光体面一点,来装扮一下门面,就有了请名望人士写的挽联、阵头、大型奔驰车引导花车、孝女别琴、戏班助阵、五子哭墓、大场面的告别仪轨、大开筳席宴请亲友…等等大费周章的铺张仪式举办着丧礼,不但吵死人也吵活人,让人可以看到感受到丧事办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犯轻垢罪】】无论是否有受此戒者,于自身饮酒,若不过量或不自醉,或于酒后无造身口业之过失者,皆无有性罪;;但在一般人而言(末受酒戒者),为随顺婚丧喜庆之礼俗习惯时或于公司应酬时、庆功宴时、他乡遇故知时…等,在有他人一同饮酒酒之场合时,自己倒酒自己喝,虽然无性罪过失,但汝若为他人倒酒、劝人喝酒、拿酒或酒器给他人喝者,佛说:【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后来听到导师批评藏密,便发心破斥藏密,只是学养俱是不足,虽然完成,却无有布稿,惟救护亲友,但却让自己养成了不断打字的习惯,虽然打字很慢,又很辛苦,但还是如是奠定了后来破参的因缘,所以像是「我」这样的愚人,之前修学也尚未发起大心的凡夫,也能够今日开悟,大众菩萨实在是应该体察佛心,绝对不要辜负佛恩啊!要努力精进,求取菩提啊!(原标题:错误的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众多部落逐步联合成一二十个独立小国家,习惯上称为十六大国。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发生着变化。古印度有四大种姓,即婆罗门,主要以祭祀为业,其一上层具有宗教特权,社会地位最高。刹帝利,主要以打仗为业,其上层掌握军事权利,社会地位仅次于婆罗门。吠舍,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其上层经济实力雄厚。首陀罗,主要从事农业和服务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其中由于如是的体认,所以对于自心如来藏的各个体性会发起体触,如同在开悟的时候,但对于若干的义理会开始去检验,因此《大般若经》所说的许多体性,会想要去观行,在八识和合运作的第八识功德之外,更带一分去观察第八识的自体性,而不是随七转识的诸体性,这样去思索什么是「无我性」、「无所得性」、「不生不灭性」,这些许许多多的体性,根据悟前的知见,悟后的知见,都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此如果你心里面产生了一个很细微的念头,想要将这些东西占为己有的时候,你便可以很快地省察,不管那个念头多么的细微,你因为习惯了这样的心性观察,你就是可以察觉,在你察觉的当下,你就可以作抉择,而渐渐地转依到如来藏的无我性、无我所性、无我执性,让自己的凡夫性消失。 (原标题:[我]的人生顺位何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般有修福习惯的人都已经是这样了,更何况是菩萨呢。除了这样的情况之外,又有另外一种能够生于安乐的情况,而同样是菩萨与一般人所共同会有的,但是却以菩萨的情况较为殊胜,那就是知足常乐!一般人若能够知足,那被五欲的财、色、名、食、睡所束缚的烦恼,当然就会比过分贪着五欲的人要来得淡薄,所以当然就有多一分的安乐。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假如有人常常觉得说在五欲上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父亲习惯于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要到附近的神农大帝庙去上香,虽然生病了也不例外;这个月的农历初一,仍然由我陪他老人家一起到大庙上香;由于父亲病体虚弱,最近常头晕所以我扶着他的左手臂,他右手拄杖,我们缓缓而行;走了一小段路,他脚酸我们就先坐在路边的石头让他喘口气。父亲是个老实的乡下人,事母至孝、兄友弟恭、勤俭持家、为人处世一向严谨。记忆中,我们没有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遇到一些人和事儿,起了烦恼,而终于想到要用佛法的智慧去解决的时候,就是我们察觉包袱和准备卸下包袱的好时机,漫漫人生路的困苦无奈就变得积极起来,去掉累赘的轻松就是学佛的功德受用啊!来吧,学佛路上,我们一起走,在前行的路上慢慢习惯菩萨的尊贵身份,因为逐渐变轻松的你,会看到别人和以前的自己一样背着同样的包袱委屈前行,这时心中会百感交集,走上前,陪伴,并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渐渐的,孩子已经长大,作为父母往往对此失察,还是习惯于自己的身份角色,还是在不断的将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孩子,即使孩子已经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是不放手。无法放下自己心中的那个认知——我是你的妈妈,我知道什么对你才是最好的。死死的被束缚在我相当中,没有半点的觉察。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建立起自己是被孩子需要的这样一种身份,并在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