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龙树菩萨是中观的创造者,到后来,佛护、清辩等人,打着龙树菩萨的旗号,创造了应成派中观、自续派中观。月称邪师所继承的是佛护的应成派的中观。此派的特点:1,是不承认《解深密经》等佛陀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是了义经。2,否定阿赖耶识的自证分,也就是否认有阿赖耶识的可证,否认万法唯识、三界唯心。3,并以此邪见组织“大乘佛菩提道次第”,误导众生。此派的 | admin 2018-07-22 |
|
龙树菩萨是中观的创造者,到后来,佛护、清辩等人,打着龙树菩萨的旗号,创造了应成派中观、自续派中观。月称邪师所继承的是佛护的应成派的中观。此派的特点:1,是不承认《解深密经》等佛陀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是了义经。2,否定阿赖耶识的自证分,也就是否认有阿赖耶识的可证,否认万法唯识、三界唯心。3,并以此邪见组织“大乘佛菩提道次第”,误导众生。此派的 | admin 2018-07-22 |
|
于自身中观察自性起如是如是无量诸性种种异见。如来之藏如是难入。安慰说者亦复甚难。谓于恶世极炽然时。不惜身命而为众生说如来藏。是故我说诸菩萨摩诃萨人中之雄即是如来。如阿那律天眼第一。真实明见空中鸟迹。与肉眼者俱共。彼肉眼者所不能见。信阿那律知有鸟迹。肉眼愚夫声闻缘觉。信佛经说有如来藏。云何能见佛境界性。声闻缘觉尚由他信。云何生盲凡夫而能自知不从他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问题是,假如只有持戒律,也没有办法成就佛菩提果,因为没有办法得到四智圆明,乃至于根本没有办法得到般若中观的总相智,因为奉持戒律的部分,只是菩萨六度里面的一个部分而已。第二个部分讲天台宗。这个宗又叫作法华宗,它是宗奉《妙法莲华经》为根据,而判断说世尊的一代佛法分为五时三教。世尊的一代教法分为五时,是指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跟第五个法华涅 | admin 2018-07-22 |
|
长老“胁”有鉴于当时诸道乱兴、魔邪竞出,于佛正法毁谤不停,时常忧心正法不能久住人间,就入于三昧,定中观察而知:中印度有一位出家外道,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应堪任出家为比丘,广宣道化,开悟众生。胁尊者定中所观察到的这位外道就是后来的马鸣菩萨(BodhisattvaAsvaghosa),他于公元一、二世纪,诞生于西印度。胁尊者于是想办法,在法义辨正大会折服了他,把他 | admin 2018-07-22 |
|
所以,这个法相唯识宗它所依的这个藏识,已经完全具足地说明了我空还有法空的究竟中道的道理,也是正确的显示出中观的境界,所以又叫作中道宗。那法相唯识宗又有另外一个名字,它叫作“应理圆实宗”。为什么叫作应理圆实宗呢?因为法相唯识宗的宗义,它完全真正的显现出真理圆满真实。因为法相唯识宗依于如来藏所显,依于如来藏、证悟了如来藏以后,而慢慢的依着佛菩 | admin 2018-07-22 |
|
这个无生法忍就是因为来自于菩萨的道种智的缘故,而这个道种智就是来自于般若的智慧,这个道种智其实就是来自于菩萨证悟的般若、证悟的中观。那证悟般若与证悟中观,乃至于般若智慧的开展,都是依于证悟了这个唯识、这个万法唯识的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才有办法慢慢的具足佛菩提道修学的这些的功德。而法相唯识宗的入门其实也不能外于禅宗的,法相唯识宗的入门也是要依着证悟自 | admin 2018-07-22 |
|
那这些是哪些人呢?这个最严重的就是像应成派的中观师。应成派的中观师他否定根本识如来藏,说根本识如来藏说祂是缘起性空;那这样子讲的话,会斫丧了三乘佛法的根本,而且会让三乘佛法堕于断见外道论里面。那这样子会造成破法的严重果报,破法的果报、破法所造的这个恶业是无量无边的。而有一个老法师,因为着作大量的佛学书籍,但是他却不信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正理。为什么呢 | admin 2018-07-22 |
|
此宗亦名中道宗,乃约此宗正理得名;小乘依涅盘本际而偏说我空,般若依藏识而偏说一切法空﹙不许外于藏识而说一切法缘起性空﹚,此宗则依藏识具说我空法空,究竟中道,正显中观之境,故名中道宗。亦名应理圆实宗,乃约宗义正显真理圆满真实而立名。依《解深密经》胜义谛圆成实正理而立宗旨;此宗教相之观行法门,契应三乘菩提正理,圆满真实,故名应理圆实宗。复依此宗所摄根机 | admin 2018-07-22 |
|
长老“胁”有鉴于当时诸道乱兴,魔邪竞兴,于佛正法毁谤不停,时常忧心正法不能久住人间,就入于三昧,定中观察而知:中印度有一位出家外道(即后来的马鸣菩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应堪任出家为比丘,广宣道化,开悟众生。于是,长老胁即以神力乘虚而至中天竺,住在一间寺院。他很奇怪地发现:寺院里竟然没有一人敢敲击“只是用来报时”的钟。就问诸比 | admin 2018-07-22 |
|
因为这些人他有看了一些经典,他知道说,如果说一切法空,这样子一定会被人家质问说落入了断见;他又怕落入了断见里面,所以就顺从了应成派中观的邪见,另外立了意识细心为主体识,另外立了意识细心为持业种识。但是这个意识细心祂还是意识啊,因为意识细心不管是再怎么细,祂都还是意识。譬如,有人说这个“廖添丁”,廖添丁这劫富济贫就叫作“义贼”;义 | admin 2018-07-22 |
|
这个在以学术研究里面的人,没有真正的证悟如来藏,甚至于因为这样子,反而堕入了密宗应成派中观的邪见里面,而成就了建立、诽谤见,也就是成就了建立见还有诽谤见这两个邪见。因为这两个邪见,所以否定了三乘佛法的根本识如来藏;否定了三乘佛法的根本识如来藏的人,佛说这个叫作一阐提人,也就是悉断善根之人。这个在《楞伽经》里面佛说这个是一阐提人,是悉断善根之人。所以 | admin 2018-07-22 |
|
等状况中必定断灭,不认此心为三世因果之主体识,却顺从应成中观邪见之别立意识细心为主体识、为持业种识,复堕建立见中;以未能证得藏识故否定之,复堕诽谤见中,其过远大于张志成之错悟;必令原已难于证悟之禅宗,更少有人修学故;必令般若宗堕于玄学,令义学断绝故。复次,张志成认为:禅宗之证悟非必一定证悟如来藏。此亦有大过。若禅宗之证悟,非是证悟如来藏者,试问:「 | admin 2018-07-22 |
|
因为专门破斥但是不立自宗的这个想法,其实在后来在西藏的藏传的佛教这一派里面的所谓的应成派的中观,其实它所把握的精神也正是如此:一味的追求去破斥既有的这个学说而不自己立所谓的宗派。从三论宗到近代的所谓的藏传佛教的应成派中观,都是用这样子的无得的方式去理解三论。从无得去理解三论的话,就会使得他们对于佛教的经典义理的理解,也都是从这个路径去切入;比方说, | admin 2018-07-22 |
|
那这种但破他宗、不立自宗的这个现象,也在近代的近年的西藏藏传的佛教里面,有所谓的应成派中观,也是同样的只破他人、不立自宗。当你问他说“你这个宗主要的意旨是什么”的时候,他都会跟你回避,跟你说:“我们这一宗是秉持真正佛教的义理,是不立任何的宗旨的。”这个思想的来源,其实就是根源于三论宗的无得的思想。并且吉藏法师在执持了无得的思想之 | admin 2018-07-22 |
|
菩萨承先启后,影响历史深远从鸠摩罗什菩萨所翻译的经典而言,可知他所致力弘扬的,主要是根据般若经类而建立的龙树一系的大乘中观思想。他所译出的经论,在我国佛教史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从印度,他传承了:龙树、提婆、罗睺罗、青目、须利耶苏摩。在中国,他传续给:僧肇、僧朗、僧诠、法朗一支。《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道生弘扬于南方,至隋代吉藏而集三论 | admin 2018-07-22 |
|
略举一二如左:印顺法师误会三论宗般若空性义为一切法空,认同智光论师以后已经偏差之后期空宗论典﹙主要为应成派中观见﹚,更抱怨玄奘三藏法师不予翻译:「后期佛教的空宗论典,是我们所欠缺的,但不是没有翻译的机会,这不得不要怪玄奘师资了!」﹙《华雨集--四》之《法海探珍》八七页﹚又云:「后起的空宗,是藏文佛学的骄傲!不但论典多,派别多,且受了时代的影响,所以还 | admin 2018-07-22 |
|
唯持律,不成二乘菩提故;唯持波罗提木叉,亦不成佛菩提故,不得四智圆明故,乃至不得般若中观总相智故。由是故说此宗不应独立一派,应分入一切佛门道场中,是一切佛门学人所应遵循者故。戒律是一切佛教大小道场皆应奉行者,无有不持净戒而证解脱果与佛菩提者。若人毁犯净戒,尚不能保住来世人身,何况能证解脱果及佛菩提果?如《菩萨璎珞本业经》中,世尊曾告诫:菩萨十重戒应 | admin 2018-07-22 |
|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切种智未成就者,于十地中名为道种智;于七住至十回向位中,名为菩萨人无我智,俱名般若中观智。六住位中于般若中观唯能名为熏习,不名为证,因为不能于般若中观起诸胜解及胜行故,所以不入胜解行位。一切种智成就时,即能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等四智,方得名为正遍知觉。而四种圆寂则是指: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和无住处涅槃。本来自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