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些就是指目前我们能够了知,乃至能够在显微镜中观察得到的细菌。这是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时候,根本除了这个有神通的,乃至于佛才能够去证知,能够为众生演说;当时的人只是信于佛语,可是目前我们却可以简单用现代的科学而来验证佛语属实。杨博士又说到了在寄生虫的部分:释迦牟尼佛曾经说,人身是个虫巢、虫窠。内的虫大概有八十种;而佛还很准确地指出来,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于掌中观阿摩勒果。十住菩萨闻见佛性故不了了。十住菩萨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善男子。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复有闻见。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佛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No.374大般涅盘经(卷28)T12,p0530b佛性亦二。一者可见。二不可见。可见者十住菩萨诸佛世尊。不可见者一切众生。眼见者谓十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以上的说明我们就知道,《阿含经》中佛语正真,已经证实有第七识意根以及第八识持名色之识,如此一来即已具足了八个识;不需像应成派中观师一样,在十八界外另行建立意识细心,以之作为前后生死轮回因果之连系者,以及建立这一个意识细心作为涅槃之本际。因为佛说意识需依意根才能出生,不是本来自有之心。佛说意识若在,即不能入无余涅槃。佛说意识之最细者,莫过于非想非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譬如,你已经明心见性了,生前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如来藏就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里,出现了一朵莲花,这朵莲花上面有金刚台;随著这位菩萨生前不断精进修行的结果,使得这朵莲花更加庄严、更加广大;于这位菩萨舍寿时中阴身成就,就看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其中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到这位菩萨的面前,观世音菩萨以金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其次,如来藏经典并非可与中观、瑜伽行派并列的大乘佛教独立的派系,而是在般若类经典出现之后,力图在空义背景下重新对于如来法身以及众生成佛的依据等等问题作的新诠释,尤其是,后期如来藏经典已经被瑜伽行派所吸收摄取。最后,在思想层面,如来藏思想并不存在近代以来学术界所指责的与大梵说没有区别等问题;宣称如来藏是基体,因而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如此等等说法都是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令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正法中观空。生于有无二见。是真空者。直向无上菩提一道净解脱门。如来显了开示正说。于中生空见我说不可治。阿难。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怪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发作十六分我不许可。行有方便亦有二人。一声闻乘。唯修自利而不能为利益他事。二缘觉乘。少能利他少事而住少得云足。不著有无者。最上利根修行大乘。是人不着生死如。阐提不行无方便如。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的体性,对教应成派中观六识论者一定不会相信。为什么?因为他们所认知的心一定有分别,不离意识所行境界,衪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不可能是从本以来不分别,从本以来就是清净的,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亦复如是没有不清净的。由于他们不相信经中开示真心清净,所以不承认真心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性空唯名,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外道;可是他们怕被别人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第八识,佛是在什么时候开示让我们知道的呢?佛是一直等到大乘法、大乘种智的时候才开示这一个法的吗?不是这个样子的!其实佛在阿含期的时候就已经隐覆密意说出了唯识的妙义,不是一直等到说般若、说中观乃至于说唯识种智的时候,才说这个唯识妙义。我们看一下以下的,《央掘魔罗经》里面佛如何说呢:【尔时世尊广说妙法度脱众生,名日执剑大方广经。初中后善,究竟显示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第九如是载云:【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诸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摸中象,如孕中胎,如云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的义净大师曾在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十余年(公元673—687年),义净大师考察印度佛教后言:(印度)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唯识)。中观则(言),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言,外无内有,事皆唯识,斯(中观、唯识)并咸遵圣教。(《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义净大师著)可见中观与唯识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主流。公元二、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误会中观之举例自古及今,每有大师在未证实相中观之前,以自己曲解的中观来批判唯识,认为唯识讲有不究竟,而中观讲毕竟空,方是究竟。然若问其何为中观时,不是现观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所具有的八不中道体性(中道观行),而是将三界万法所具有的无常空、一切法空、缘起性空的性质当作是中观。如是误会,略举例说明。1、误会的一切法空(1)一切法之内涵在《阿含》诸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菩萨地持经》卷二载:若沙门婆罗门,谓此、彼皆空,是名恶取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言: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性相应、未极显了密意趣义甚深经典(佛二转法轮所说空经),不能如实解所说义,起不如理虚妄分别。由不巧便所引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rs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斯故说:般若中观及般若种智,要由亲证八识心王一一心,并现前领受八识心王一一心之自性同异,现前观见七转识由阿赖耶展转而生,与阿赖耶非一非异,方能现起般若中道智,住于中观境,名为别教宗通者;此人能随分为人宣说般若中观,名为说通。复进修十行十回向位,内门修六度万行而起胜解与胜行,通达三转法轮唯识经已,方起般若之种智,名为宗通;是人能随分为人宣说般若种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显然地,这不仅是一般人的常识所无法接受,也在在违背了自然界的因果法则啊!以上所引述《以佛法研究佛法》书中的立论,经过阐述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不是以佛法研究佛法,而是以应成派中观邪见来研究佛法。这样的立论一开始就错了,又如何能够研究出真正的佛法呢?我们期盼一切有志追求佛法真理的菩萨们,都能够赶快的舍弃研究、思惟、分析的学术路线,效法禅宗祖师的行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 admin 2018-07-21 |
![]() |
如是,别教七住以上及初地、八地、十地、等觉,一切位中皆是证悟般若之贤圣,非未悟证真如之人而能发起般若中观智也。既皆已悟,应皆已成究竟佛,云何于七住起尚有如是证悟层次深浅差别?是故,坛经所云“一悟即至佛地”乃是方便说--入相似即佛、分证即佛之佛地也,非是究竟佛地也。亦谓依理而言,与佛无异;同此类心,无别异故。由是可知:禅宗三关,非虚设也。&nbs | admin 2018-07-21 |
![]() |
如是,别教七住以上及初地、八地、十地、等觉,一切位中皆是证悟般若之贤圣,非未悟证真如之人而能发起般若中观智也。既皆已悟,应皆已成究竟佛,云何于七住起尚有如是证悟层次深浅差别?是故,坛经所云“一悟即至佛地”乃是方便说--入相似即佛、分证即佛之佛地也,非是究竟佛地也。亦谓依理而言,与佛无异;同此类心,无别异故。由是可知:禅宗三关,非虚设也。禅宗 | admin 2018-07-21 |
![]() |
佛所说的如来藏常不变异,外道所说的意识是无常有变异,怎么会一样呢?会有这样的主张乃是应成派中观的出家人及一分的学术研究者,不相信大乘法是佛亲口说的,因此提出“大乘非佛说”的说法,诬赖大乘法是佛涅槃后,佛弟子为了缅怀世尊而由佛弟子长期结集出来的。这样说法,乃是毁谤世尊所说的最胜妙法,使得佛法不再胜妙,这样否定的结果乃是破佛正法,后果是非常严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