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莲花戒虽然同样是认取意识心之明了分(细意识)为常住法,然而应成派中观所传承之中心思想,一向本即强调意识心不得住于沉没相(也就是意识心不得住于不观察六尘之无记中);乃是要以能思能想能觉能观之意识心来清清楚楚领受男女合修时身根乐触之觉受为主修,并于其中思惟该乐触之受无自性故是空,同时观察受乐时之意识亦非物质故亦是空性,并推求能取境界之细意识我是虚幻假立 | admin 2020-07-02 |
|
什么叫邪见呢?邪见的意思就是说,也是想要求解脱,也是想要在大乘法中求证实相,可是在寻求的过程里面,就偏差了、偏斜了;因为会偏差会偏斜,就是不能完全信受佛所说的这些阿含里面所说的道理,以及中观般若、三乘方广唯识这整个里面的,从头到尾贯穿的这个法的根本理体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这个道理。那不能信受,又接触到了不如理的思惟揣测的这些法,自己就相信了以后,去 | admin 2020-03-12 |
|
只如今,明心了,佛法大意、祖师西来意、曹源一滴水等等,从此不再是虚无缥缈,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实,般若诸经可以不用再猜、猜、猜,不用再想像;成佛之道,导师已为我们铺陈,在正觉,所有外面道场认为不可能实证的中观般若,在这里都能实证! 壹、学佛因缘及过程 记得大约在五专二年级时,有一位林同学,大概认为弟子属于和善之人,便向弟子介绍生命的一些概况,比 | admin 2020-03-03 |
|
莲花戒虽然同样是认取意识心之明了分(细意识)为常住法,然而应成派中观所传承之中心思想,一向本即强调意识心不得住于沉没相(也就是意识心不得住于不观察六尘之无记中);乃是要以能思能想能觉能观之意识心来清清楚楚领受男女合修时身根乐触之觉受为主修,并于其中思惟该乐触之受无自性故是空,同时观察受乐时之意识亦非物质故亦是空性,并推求能取境界之细意识我是虚 | admin 2019-07-29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中观般若 中观般若层别有三,一者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七住菩萨之明心智慧也;二者别相智,悟后依善知识,或自有能力依《般若经》熏习别相智,此乃三贤位至初地入地心之通达位般若中观也;三者地后菩萨所修般若种智,至究竟佛位圆满种智,方成究竟般若中观。般若中观之总 | admin 2018-12-27 |
|
其实如来藏本身就是般若智慧启发的根源,也就是说中观般若其实是依着如来藏而有;所以,强调如来藏不但不是在贬斥阿含,也不是在贬斥中观,反而是其实就是在弘扬阿含与弘扬中观。这些人因为不知道如来藏学其实是阿含与中观的根源,也不知道说四阿含中佛早已经隐说藏识的密意,早己经宣说中观般若,并不是没有说。佛早已经在阿含与中观里面讲了如来藏了,佛在阿含里面说的这个心 | admin 2018-07-22 |
|
欲证中观般若智慧,必须证悟自心如来藏;证悟自心之法门,广有八万四千,门门可入;证入者则皆同是第八识,始自七住位中观,中如初地道种智般若,终至佛地四智圆明之究竟中观般若,悉皆不能外于第八识。若人主张外于如来藏心而有佛法可证者,若非二乘菩提,即是外道邪见;若人主张外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般若可证,而能成就中观者,此人名为大乘凡夫。若否定如来藏者,此人名为破 | admin 2018-07-22 |
|
中观学者当知:中观般若层别有三,一者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七住菩萨之明心智慧也;二者别相智,悟后依善知识,或自有能力依《般若经》熏习别相智,此乃三贤位至初地入地心之通达位般若中观也;三者地后菩萨所修般若种智,至究竟佛位圆满种智,方成究竟般若中观。般若中观之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悉依藏识别别阶位之修证智慧而建立,不可离于藏识、否定藏识,而有般若中观之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