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如他在《中观论颂讲记》第四十二页说:“阿含是根本佛教,思想是‘我说缘起’,缘起是‘空诸行’,正见性空的缘起,才是正见佛陀的圣教。……真佛教,自然是真的声闻乘,也就是真的菩萨乘。”所以他在《印度之佛教》自序中说:“能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印顺原注: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 | admin 2024-06-15 |
|
如是现象于五浊恶世的像法时代即已开始,并非末法时独有,以是缘故名之为像法时代;而此像似佛法之假佛法,于末法时代为祸佛教正法学人更甚更烈,是故末法时代的所有大法师与小法师都落入常见或断见等外道法,而名之为中观,普天之下所有学人欲求正法者皆不可得,是故名为末法时代。何以故?为五浊恶世有情大多数人皆有五浊,所谓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导致 | admin 2024-05-25 |
|
因此转依本来无生的如来藏,不断地在蕴处界当中观察蕴处界的虚妄,去实证人我空,以及在蕴处界诸法当中观察一切诸法的现象界空与第一义真实空,去实证法我空;菩萨不仅断除烦恼障的现行,也断除烦恼障习气之分段生死,乃至断除所知障的变易生死,不畏惧生死苦,生生世世在六道当中不断地救度众生,乃至成佛后都依著入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不断地广度众生无有穷尽。-----般若 | admin 2020-07-27 |
|
-----般若中观(连载26)----游正光老师注1《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一切佛语心品〉,《大正藏》册16,页483,中13-20。注2“曾闻说个独眼龙,元来只具一只眼。”《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6,《大正藏》册48,页186,下8-9。注3三昧耶戒,乃是坦特罗佛教(喇嘛教)不如理作意而施设的戒律,本质是作为男女双身邪淫的轨范。其中规定,如果不邪淫,就是犯他们所规定的 | admin 2020-07-27 |
|
2经中开示:仅仅一个念头的生起,就已经历了八万一千次的生灭,可以证明种子的流注速度非常快速,如果没有证得般若增上的犹如阳焰或眼见佛性等现观,是无法现前观察种子流注速度之快的;唯有开悟不退于转依之后,进而眼见佛性或证得阳焰观者,才有可能于现量中观见种子流注的些许内容为何。这个道理好像灯泡产生的光线一样,以110伏特的电力为例,若所使用的发电机标准转速是每 | admin 2020-07-27 |
|
三无性有二种说法:一者是以唯识学无生法忍的立场来说,一者是以如来藏本来无一物的极寂静之般若中观立场来谈。首先,以唯识学无生法忍的立场来观待,乃是菩萨依于依他起性的蕴处界以及意根的遍计执性,如实观待蕴处界以及所辗转出生的一切法,皆悉依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如来藏藉著种种缘而出生的,都是虚幻不实的生灭法,没有能够自己独自存在的体性;众生不了知一切诸法的虚妄 | admin 2020-07-27 |
|
----般若中观(连载24)----游正光老师第九节涅槃的内涵(五)注1五法:相、名、觉想、正智、如如。三自性: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七种性自性: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七种第一义: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二种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佛已经很清楚告知大众:真心有 | admin 2020-07-27 |
|
是故一切大乘行者当务之急乃是亲证自心藏识——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无有不证藏识而能契会般若中观者;若不亲证自心藏识,尚且不能契会般若中观,更何况能够继续进修相见道位所应修之别相智慧,于最后见道位圆满通达而得实证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成就初地的无生法忍果,乃至十地的无生法忍果。有关内容,平实导师已于诸书中略为开示,然无生法忍果之内涵非常广泛, | admin 2020-07-23 |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 | admin 2020-07-23 |
|
那哪些人毁谤大乘法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讲,譬如说应成派中观的六识论,他们认为根本没有第八识如来藏,或者有人说大乘非佛说、大乘非佛说是常识——尤其一些学术界人士都说大乘非佛说是常识!那么他讲这句话,根本、方便、成已已经成就,他就已经毁谤大乘法,他已经断除了他往生、求生极乐净土的这条那么殊胜的路!或者有的人他在书里面说什么极乐世界基本上就是太阳 | admin 2020-07-06 |
|
而在龙华三会,二乘声闻解脱道解说完毕以后,这个时候就会开始第二转而宣讲有关于般若中观的部分,这个时候就是修学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们亲证如来藏的开始,而能够去现观这个本识的中道性。换句话说,如果今时你虽然听闻了有一个如来藏,但是却还是不能够亲证,而且对于解脱道上的修证一直苦苦无法实证,就应当要至心归依于圣弥勒菩萨;因为在龙华三会之后,如果您能够如上述经 | admin 2020-07-06 |
|
例如清辨(自续派中观师)及佛护、安慧,以及自动继承于佛护之月称、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传承者,彼等实质上皆以不离境界法之意识作为实证般若无分别智之标的,堕落于意识相应之五别境心所法中,正是不离生死轮回之我与我所执烦恼所摄。当眼识分别色尘境时,应成派中观师的意识心能了知、安住于眼识之现起没有自性的作意中,这是藉眼根触色尘之缘故才能成就,若无色尘境则眼识亦 | admin 2020-07-02 |
|
莲花戒虽然同样是认取意识心之明了分(细意识)为常住法,然而应成派中观所传承之中心思想,一向本即强调意识心不得住于沉没相(也就是意识心不得住于不观察六尘之无记中);乃是要以能思能想能觉能观之意识心来清清楚楚领受男女合修时身根乐触之觉受为主修,并于其中思惟该乐触之受无自性故是空,同时观察受乐时之意识亦非物质故亦是空性,并推求能取境界之细意识我是虚幻假立 | admin 2020-07-02 |
|
------------《涅槃经》卷六龙树菩萨根据《无尽智慧所说经》中“说诸法究竟性空者为了义经,以种种名相说世俗法者为不了义”为总旨,视第二法轮《般若》部诸经为了义经,广泛开演般若深义、诸法缘起性空之理,造中观六论,开创了中观见。依《解深密经》的划分原则,第一、第二法轮为不了义,第三法轮是了义;依《无尽智慧所说经》的划分原则,第一、第三法轮为不了义 | admin 2020-06-12 |
|
将佛于四阿含中所说五阴十八界缘起性空、一切法有为空,误认为大乘第一义谛般若空之后代小乘部派论师,每当注解龙树菩萨之《中论》时,则所立之宗旨、所举之譬喻、所论述之语意,皆是以解脱道缘起性空作为般若,以如是兔角法而引生、兴起百家争鸣之中道观;各以自家所立阴界入缘起性空,假说为第一义般若之宗旨,自行攀附于龙树菩萨以第八异熟识最胜空性为第一义中道之《中论》 | admin 2020-06-10 |
|
----《中观金鉴》摘录http://www.sanmodi.cn/book/1/3205.html | admin 2020-06-10 |
|
)真的是在事相中观察如来藏心并没有尘劳,而且只是一念相应之后就观察如来藏全无尘劳,不是像二乘菩提法门要长久修学断尽我执才渐次捨离尘劳,而是你一剎那间就捨了尘劳,所以说「即事捨尘劳」的事证,「非是长修学」而证的。(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89。)不论是修习二乘菩提,或是修习大乘菩提,最后都 | admin 2020-06-08 |
|
中观的意思,就是中道的观行。中道的观行,在一般人来说,只是臆想的名词而已;乃至已经修学般若中观数十年的佛子们、大师们,在还没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都只是在心中想象有一个中观的道理,并不是真正的进入了中道的观行。所以,一般的善知识在解释中观的时候,千篇一律都是这么说:我们觉知心中要保持中庸,不要落在有的一边,也不要落在无的一边;不要落在贪上,但也 | admin 2020-06-08 |
|
这不是印顺法师的应成派中观见所能够知道的。他们完全不能了知,所以西藏密宗那么多的法王,他们拿到我的书却读不懂。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般若。所以自在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般若,证得般若时,你就有一分自在了。当你有般若的智慧,就得到了一分的自在。因为证得如来藏之后,经典拿起来一翻开,第二转法轮的经典绝对懂,第三转法轮的经典就不敢保证了。为什么?因为第三转法轮的经 | admin 2020-06-08 |
|
在人间,胜义菩萨僧所说诸法,非诸外道、凡夫所能评议;乃至定性二乘无学,及诸回心大乘而未证得藏识之阿罗汉与辟支佛,于此菩萨僧眼前,悉无语话分;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悉以触证领受藏识体性为根本故;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所述者,皆是藏识之空性与有性故。在人间,胜义菩萨僧极难可遇,特别是已证道种智之宗通与说通菩萨;其所说法,无上甚深,能助真悟者修证道种智,一切凡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