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譬如说我们破邪显正─这个破邪显正非常重要,以往我们在印度南方跟天竺密宗想要和平共存,结果和平共存不了,我们的正见还是被人家和平的淹没了;后来在中国,我们也敌不过藏民的业力,还是被邪见的势力给消灭了;当年在汉地又没办法弘传了义法,因为清朝、明末、元朝这一些所谓的国师以及皇帝,大部分都属于密宗的信仰者,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在汉地传法,只好投生到去,希望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业力影响我们非常之大。业力是无始以来熏习所成之习性产生的惯性,这种惯性产生了势力,让一个人不由自主必须去承受各种际遇。但是,珍贵的佛法却能让我们经由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修行,以信愿行三力来改变业力。鸠摩罗什菩萨正是这样借著业因缘而发起完全利他之事业,示现烦恼相而度化众生。表相上,鸠摩罗什菩萨虽是因利他而烦恼,实则是为利己道业之增长,是于菩萨道上地地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805,b5-28)在阿鼻地狱之中,痛还算是小损,就可知道菩萨摩诃萨的修行多好!大众可以想一想,如果不是提婆达多菩萨的话,像是一般人可以出佛身血吗?大家谁近得了佛身?有造作什么累劫善缘可以接近佛陀?乃至说可以有这么惊人的业力神力可以隔开人天大菩萨,鬼神,这些数都数不清的有他心通以及宿命明的大菩萨们,然而让佛出血,请问有那一丁点可能?当然曹兄学佛尚且算浅,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男子!我为了哀愍那五百位菩萨不幸沦堕为马身,想要让他们得以解脱业力的系缚而离开畜生道,所以如来明知不供给饮食却仍愿接受婆罗门的邀请。善男子!这时五百小马立刻俭省自己所吃的马麦,分出一半布施给比丘们;这匹大马则分出自己的一半,供奉敬施如来。这个时候,大马为了度化那五百匹小马,便用马的音声为它们说法,并且教导它们忏悔改过:『你们现在要礼拜佛菩萨和比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除了为众生说明造成八苦、三苦的原因以外,同时也会开示众生,如果要断除这种苦集的现象,就必须要经由修行八正道以及三十七助道品等法,才能逐次的断尽烦恼,灭除后有的种子,而可以在舍寿时,不再因业力的牵制而继续受生于三界之中。各位菩萨,前面所略说的这一段苦、集、灭、道的道理,是菩萨依二乘法的法道而为众生宣说。然而菩萨在宣说二乘法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大家常常会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生在人间?我生来人间是为了什么?”就如很多人常常在问自己:“生从何来?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又如有些小孩子也会问妈妈:“我从哪里来的?”没有学佛的妈妈就说:“我生你的啊!”那小孩接着问:“那我什么时候进入你肚子里面?”妈妈听到这个问题时,就没办法回答了!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简单来说,我们有时候会劝请菩萨们用两句话来安慰他,如果他目前处于困厄的状态,第一个,不应该怨天尤人;第二个,要深信“心性不改,业力不转”。因为佛菩萨即使再怎么慈悲,祂不可能……。像一只鱼困在这个鱼池里面,佛菩萨是要你我如何转鱼,化鱼为龙,能够跃出这个三界、这个牢笼;可是您不能要求每一次都不想要脱离这个牢笼,每一次遇到一个困厄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者是烦恼灭尽,但是还有过去业力所感生之依身未灭,名之为有余依涅槃;也就是说,过去烦恼已经断尽了,但是还有过去业力所感生的这个五阴身还没有灭除,这个叫作有余依涅槃。第二个也就是说,依灭得无余依灭谛。依灭得无余依灭谛这个意思就是说,因为由过去所感生这样子的依身也灭掉了,也就是说,因为烦恼灭尽了以后,过去所感生的这样子的五蕴的这样子的五蕴身,这样子的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家认为,因为福报大或业力较轻,所以有人生长在良好的环境,遗传优秀的基因,得以享有健全的饮食,因此而健康长寿。因为福报乏少或业力深重,所以有人出生在恶劣甚至战乱的国土,或是遗传基因有缺陷,或是缺衣少穿而多病早夭。前世有什么样的习气种子,今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因此导致我们容易患上什么样的疾病,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大家常常会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生在人间?我生来人间是为了什么?」就如很多人常常在问自己:「生从何来?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又如有些小孩子也会问妈妈:「我从哪里来的?」没有学佛的妈妈就说:「我生你的啊!」那小孩接着问:「那我什么时候进入妳肚子里面?」妈妈听到这个问题时,就没办法回答了!佛菩提道──真正的佛法,就是要探讨我们大家是从哪里来的?生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万法唯识,一者为真,七者为妄,以一而生七,以七者从一生,所以说八识,又说「心、意、识」诸名建立,以此「识」证明「心」,以此「识」方为真「心」,所以一切由「心」造,所以至此,方知佛道无难,为嫌捡择,若非大乘菩萨心性,种性不俱,如何受大乘法乳,如何熏习菩萨乘,如何心生信?以大乘菩萨真信佛者,真信法者,真信僧者,所以真出三界家,名为出家,一切诸出家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烦恼灭尽,但尚有过去业力所感生之依身未灭,名为有余依涅槃;烦恼灭尽之后,由过去所感生之依身亦灭,无有遗余,称之为无余依涅槃。上述两种涅槃,乃三乘共通的教理。若依大乘而言,涅槃则有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兹略述如下:一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依第八识如来藏于生死流转中,恒常显现其体恒常住、随缘任运、不贪不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业力所感之因,加上众缘和合之缘而成就今天的世界。当缘散坏时,一切的现象随即变化。因此,因果不离因缘。缘起缘灭;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凡事皆不离缘起之法,故谓缘生。六度诠旨:是指菩萨修行六度,与四谛缘生不同;四谛是声闻法,而缘生为缘觉法。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于人们常常说的:“愿力不敌业力”,这句话其实有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我们要先探究:“业力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业力虽然不是东西,但影晌我们非常的大。业---一般人都想得很神秘复杂,但它一点也不神秘,一点也不复杂。简单的说---习性、惯性,就是业。我们过去生贪惯了,生气惯了,无明笼罩惯了,所以这一生也是一样照那个习惯去做。如果我们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可是为什么那么刚好呢?他是有道理的,就是因为众生的业力在如来藏中运作,所以使得这些物质的法还有众生跟这些业相应,就能够变现出这样的世界出来啊!那同样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同样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说在修学佛法里面,我们可以怀疑很多东西,可是最后要回到一个道理,就是说那到底有没有如来藏存在呢?因为所有的道理都建立在如来藏的存在,也就是说完全建立在我们的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众生业力所感之因,加上众缘和合之缘而成就今天的世界。当缘散坏时,一切的现象随即变化。因此,因果不离因缘。缘起缘灭;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凡事皆不离缘起之法,故谓缘生。六度诠旨:是指菩萨修行六度,与四谛缘生不同;四谛是声闻法,而缘生为缘觉法。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正在杀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仇恨心而起瞋,有时候是因为贪着众生的肉而起贪,那正在杀的同时,就让自己陷于贪与瞋的境界而有所违损;然后到了下一世,本来可以是活得快快乐乐的,可是因为上一世造作杀害众生的业力,也许就在那个时候遇缘而成熟了,所以就让那个人生病,乃至于说在某一种状况下他被杀了,这当然就是为他世违损。而这种情况只是说,那个人的下一世还是人身的状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法众生之业力)。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正法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基本动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学问未成,业力先现。从兹病困数年,不能事事。谛思天地鬼神,如此昭著。古今圣贤,如此众多。况佛法自无权力以胁人服从,必赖圣君贤相护持,方能流通天下耳。倘其法果如韩欧所言,悖叛圣道,为害中国。岂但古今圣君贤相,不能相容于世。而天地鬼神,将亦诛灭无遗也久矣。又何待韩欧等托空言而辟之也耶。中庸谓君子之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既读佛经,何不依佛经所说恭敬尊重。既亵佛法,岂能得佛法所有真实利益。倘能暂息狂见,清夜自思。当必心神惊悸,涕泪滂沱。悲昔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