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业力,这种种的缘,种种的因,如何聚集、如何显现的?是由我们的心来调控的。随我们的心念调控的。这个心是总司令。由它指挥一切。这个心会有种种的念头,每种念头都会调集、调控我们所拥有的缘,产生一个相应的业果。不会有所遗失减少,一点也不会差的。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学佛要先学做人。其实是错误的。我没有见到有几个不学佛能够做好人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菩提只是佛菩提局部的一个修证内涵而已,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和果证,其实都只是在解脱的智慧上面,都是属于世俗谛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去做无我的观行!然后呢,实证了蕴处界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无常变异,都是虚妄不实,因此我们就可以断除了对蕴处界的一个贪爱和执着;在今生舍寿之后,就不再去执取中阴身,从此就消失在三界当中,当然就不用再受到无明和业力的一 三摩地

2018-07-21

简单来说,我们有时候会劝请菩萨们用两句话来安慰他,如果他目前处于困厄的状态,第一个,不应该怨天尤人;第二个,要深信心性不改,业力不转。因为佛菩萨即使再怎么慈悲,祂不可能……。像一只鱼困在这个鱼池里面,佛菩萨是要你我如何转鱼,化鱼为龙,能够跃出这个三界、这个牢笼;可是您不能要求每一次都不想要脱离这个牢笼,每一次遇到一个困厄的时候,就只想祈 三摩地

2018-07-21

像目犍连尊者,最后就是随顺业力,然后惨死于这一些被他所摧伏的外道的手中。在佛陀还没有出生的之前,印度的世间就已经充斥了这一些大梵吠陀的外道思想,其中包括了把微妙身的轮脉明点思想跟男女交合的房中术结合在一起的学说,也就是后来印度教中性力派的来源。到了佛出世以后,虽然佛法大大的兴盛,但是这些外道呢始终没有消失过。在佛灭度之后,随着阿罗汉的灭度,以及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是时二禅复有一人,短命福尽,业力故堕生于世间,寿无量岁,光明自照。独处经久,心生愁恼,而自念言:‘我既独处,若我有福,愿更有人来生此间,与我为伴。’发是念已,是时二禅有诸众生薄福命尽,业因缘故便来生此;是人见已心生欢喜,即自念言:‘如是人者,我所化生,即是我作;我於彼人有自在力。’彼人亦念:‘我从彼生,彼化作我,彼於我身有 三摩地

2018-07-21

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善男子。我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舍于言说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观自在菩萨复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一切诸法的现起,它们都必定有个现起的原因,都不会无缘无故现起,都是因为有众生心——阿赖耶识——才会现起的啊!这就好像说,一辆汽车,它不会无缘无故的发动嘛!它会发动起来而能开著到处跑,一定有个原因啊!就是因为有人去发动它、操作它嘛!同样的,意与识等七识心会现起而运作,导致万法的出现,一定有个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如来藏为因,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人类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色身皆是由第八识如来藏来执持,加之前世的业力、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以及此世的父母因缘才得以形成。因此说色身即是如来藏所生,当然就是如来藏的一部分,故色身与空性如来藏非一非异,所以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性如来藏这个真实心无法离开七转识(注:11)而独自在三界中现行运作,七转识妄心亦必须依赖于如来藏才可以存在,所以祂们不一不异;譬 三摩地

2018-07-21

此处所说的制约行为,其实就是习气,就是行为的惯性,就是业力。虽然由无量世以来,错综复杂的因果而产生的习气、业力,不是我们所能全部了知的,但是它所产生的原理都同样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制约行为的形成与重现。其实,从现实生活的行、住、坐、卧中,只要用心观察,都不难看出习气与业力运作的影子──制约行为。第一节制约行为无处不在制约行为无处不在,也一 三摩地

2018-07-21

地狱中有情的寻与伺,唯是戚行,触非可爱境,引发苦受,与忧相应;常求脱离苦受,心随着扰恼的业力而运转。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地狱中的有情,他们意识所领受的境界,都是在触不可爱的六尘境,并且引发种种的苦受,因此一直都是与忧愁相应;心中虽然盼望能够脱离苦受,但却一刻也无法停止苦受,所以心就随着扰恼的业力而不断运转着。就如同地狱中有情的一向受苦,饿鬼道的寻伺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三章制约与习气此处所说的制约行为,其实就是习气,就是行为的惯性,就是业力。虽然由无量世以来,错综复杂的因果而产生的习气、业力,不是我们所能全部了知的,但是它所产生的原理都同样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制约行为的形成与重现。其实,从现实生活的行、住、坐、卧中,只要用心观察,都不难看出习气与业力运作的影子──制约行为。第一节制约行为无处不在 三摩地

2018-07-21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第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 三摩地

2018-07-21

居士对于盘山禅师受到马祖禅师印可的时候,予以批评,「可惜盘山整个身心有业力,还作不得主,只能归于遍法界浮浮幻幻的情境,入个佛性,佛性虽然现前,但是遍照的作用还未生起,顿然一味的感受还没有现成,何况妙用现前。」居士并不晓得,刚开悟的人,仅仅就是如此,烦恼杂染,还是不断地生起,不是什么绕口的「归于遍法界浮浮幻幻的情境」,没有什么浮浮幻幻,开悟的人可是清 admin

2018-07-21

意思是说,意根从无始以来一直恒审思量,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被觉知心错误的思惟所熏习,使得祂与无明业力相应,祂的体性因而被转变为普遍计度执着;又因为与烦恼恒时相应的缘故,所以就会让觉知心不断现行,意根不断地执取觉知心和如来藏的无漏有为法的功德,据为己有,因而不肯让自己及所附带的意识觉知性消失掉;所以就一定会造作种种的业行,而导致不断地继续去投胎受 admin

2018-07-21

因为祂又有大种性自性以及异熟性等等自性,能够随着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因来酬偿业果;所以会在有情众生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随着众生所造业力的轻重,以及各种时节因缘,而出生在三界六道的某一道当中,所以祂同时又是实现因果的主体。所以,上面这段地藏王菩萨的开示很清楚地说明了,菩萨道的修行从最初一开始,就一定要依止不生不灭、自性清净的诸法实相——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为什么那么刚好呢?他是有道理的,就是因为众生的业力在如来藏中运作,所以使得这些物质的法还有众生跟这些业相应,就能够变现出这样的世界出来啊!那同样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同样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说在修学佛法里面,我们可以怀疑很多东西,可是最后要回到一个道理,就是说那到底有没有如来藏存在呢?因为所有的道理都建立在如来藏的存在,也就是说完全建立在我们的真实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它又有大种性自性以及异熟性等等自性,能够随着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因来酬偿业果;所以会在有情众生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随着众生所造业力的轻重,以及各种时节因缘,而出生在三界六道的某一道当中,所以它同时又是实现因果的主体。有些佛门外道、研究佛法的学者以及附佛法外道,他们不了解如来藏心确实是宇宙以及生命运转轨则背后的根本实相,所以就随意的以宗派之别来否定 三摩地

2018-07-21

举证如下:一,先引《楞伽经》三译本如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如来藏的存在和体性)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有业力、无明及父母的因缘,以及三界器世间的因缘,祂就可以出生了我们这个五阴出来);外道不觉(外道不觉如来藏,不觉如来藏者即是外道),计著作者(误计见闻觉知心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这样的情况,在所有的人里面,还算是好报的;因为如果菩萨完全不理会者,则是因为其人的业力太重了,一切菩萨都不敢贸然干涉其人的阿鼻地狱业的因果,有诸通力者,一见即知,其后苦必生,是以咸皆撤手,然而诸等无知者,尚且以为不受报而自扬,将自恶之处不加隐讳,并且以之而续行诋毁,如是之者本同于凡夫,今以多生熏习,而能够获得殊胜因缘,并以此世间智慧而行猜测密意 三摩地

2018-07-21

他又说:「这世界也是无常变异,一大劫后还是变异坏掉是无常,因是众生业力聚集感应而成,所以是缘起,其性是空」,但你问他:「这世界的无常空,缘起性空和解脱修行、菩提智慧修证有何相干?」他想想:「好像不相干」,只能说:「有关系!这样可以使我们不贪着世间。」但你不贪着这物质世间,还会贪着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四空定的世间。佛告诉众生:「世界从地狱直到四空天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