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到底我们为什么会有爱情,为什么有的静美如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幸福美满,有的让人撕心裂肺,如命债一般叫人窒息呢?以佛法来看,爱情是‘愿力’和‘业力’的结合。‘愿力’,是主动积极的力量,源自内心的‘意愿’;‘业力’是被动不自主的力量。两者力量会促使爱情的发生。(当然世间角度,会有各种理由,如温柔体贴,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就不断地随着业力的牵引,在六道中轮转,无止尽地遭受百千万种的苦难,而没有休止的一天。佛陀接着就说了这首偈语来劝告比丘,要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这位比丘听闻了世尊所开示的这个偈语之后,忽然间心开意解,他就断除了对世间五欲贪求的心念,而专注地用功修行,因此在不久之后就证得了阿罗汉果。其实不仅仅是二乘解脱道,要收摄六根,防意如城。,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我们会相遇,会相爱,会结婚,为什么没有了感情仍然要在一起,为什么是夫妻却要相互折磨,为什么恩爱者分离,折磨者却要长久的缠缚在一起?这些问题后学被问过无数遍了,用世间法的解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用佛法一句就解决了——业力!‘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能成为夫妻,除了爱情,也需要缘份。在世间寻寻觅觅,怎么会遇到对方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大部分的世间人,却完全不知道无常鬼就在身边窥视着,随时准备要夺取自己的生命,却还不断恣情地放纵自己的六根,追逐外在的五欲六尘,造作种种恶业,而使得烦恼魔、死魔等有机可乘;因此就不断地随着业力的牵引,在六道中轮转,无止尽地遭受百千万种的苦难,而没有休止的一天。佛陀接着就说了这首偈语来劝告比丘,要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这位比丘听闻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一般众生都是依于自己无明的习气,用自己的意识情解的势力去一昧的认为,只要顺于我心的就是善净缘,逆于我心的就是染恶缘;这样就不是有智慧的人,而落入到意识情解当中,随自己的业力习气而流转。所以,我们要广结善缘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样的本质才是善净缘,得要有智慧去分辨:如何才是善净缘?如何是染恶缘?随顺我心所想的缘,一定就是善净缘吗?违逆于我心所想的缘 三摩地

2018-07-22

作集业力。于地狱中。见本男子。热炎头发。一切身体皆悉热炎。其身坚[革*卬]。犹如金刚。来抱其身。既被抱已。一切身份皆悉解散。犹如沙抟。死已复活。以本不善恶业因故。于彼炎人。极生怖畏。走避而去。堕于险岸。下未至地。在于空中。有炎嘴乌。分分攫斫。令如芥子。寻复还合。然后到地。既到地已。彼地复有炎口野干而啖食之唯有骨在。复还生肉。既生肉已。阎魔罗人。取置炎 三摩地

2018-07-22

当阿难尊者托钵向摩登伽女索取一钵井水时,摩登伽女因自己出生自四种姓中最下阶级的首陀罗,身份卑贱不敢直接将水递给出生王族的阿难,然而阿难尊者说他已是出家沙门在他心里人人平等已没有贵贱之分,见阿难尊者不因出身尊贵而高慢,因而摩登伽女受其平等心所感动,又见其外表长得风度翩翩、仪表庄严、相貌堂堂的样子,就情不自禁的爱上阿难尊者,…因而得了相思病,苦不 三摩地

2018-07-22

业力增炽。故成猛火聚也。——《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四明交光大师述*****耽醉淫欲者,当悬剑树林。譬如以猛火,烧然彼镬汤。投之以麻麦,随沸而漂没。如是耽欲人,不识于善路。死当堕恶道,煎煮镬汤中。——《大宝积经.卷九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页546中*****若有众生味著男女妻妾诸女,当知即是味著砾石之雹,即是味著利刀之刃,即 三摩地

2018-07-22

即世出世间的果报,都是由染净业力为缘而显现,依业流转,依业出离,此理决定不虚。业是身语意的造作,顺理利人的造作,是善业,违理损人的造作,是恶业。善业有生乐果的力用,恶业有生恶果的力用。善恶业招感果报的功能势力,如善业未为邪见损害,恶业未修善法对治,纵经百千万亿大劫,也不会消失,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决定感受果报不虚。所以佛陀在诸经中说:假令经百劫,所作 三摩地

2018-07-22

有时候,有些人实在没有犯罪,但却受到毁谤和诬告,这些都是前生妄语的业力所带来的恶果。21.离间语的因果:常常两舌的人,所受的果报就是眷属不和,亲友互相争斗怨恨,四周的人无法和谐相处。 (原标题:21种口业对应的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业力文摘1,长阿含部的《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亦有偈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因此,业不一定的都要受报,如阿罗汉,凡夫从发心修学解脱道,到解脱生死成阿罗汉,最快三生就能成办,三生之中是无法将无始劫以来的业报都受偿的。故《大般涅槃经》(卷40):佛云: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惯性的势力使修行人无法脱离,它就叫作业力。这个业的势力如果没有现行时就叫作业,现行了就叫作业力。如何来离开这个恶业力呢?想要离开恶业力,就要从身口意行修正下手;身口意行修正了以后,心性的习惯就会被改变;当心性的习惯被改变了,业就开始转变。由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业是定业,也可以说是不定业,而且不定业也能够变成定业,定业也能够转变成不定业。所以业的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惯性势力使修行人无法脱离,它就叫作业力。这个业的势力若没有现行时就叫作业,现行了就叫作业力。若想要离开恶业力,就从这里下手;身口意行修正了以后,心性的习惯被改变了,业就开始转变。由此道理,说业可以是定业,也可以是不定业,而不定业能变成定业,定业也能转变成不定业。……。所以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涅槃,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 三摩地

2018-07-22

而佛法中的修行,其实也都是在这一个习气末那识转变业力的上面在修行。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37-038集<作者与受者的关系(五、六)>余正伟老师 (原标题: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也知道,很多人因为这一件事情,对于目犍连神通第一,生起了疑心,所以就继续说:你们不要怀疑,目犍连的神通真实不虚,他可以上天入地,变化莫测,他的神通并没有失去;只是遇到了业力现前,目犍连知道这个业果必须要去酬报。因果的法则就是佛陀也不能违背,所以大家要欢欢喜喜地来接受业报,不要逃避,也不要怨恨;大家要明白业力的可怕,精进修行,谨慎个人的身口意三业 三摩地

2018-07-22

五阴身也是这样的,六入就是光明,有六入才能对六尘清楚的了知;业种就是灯油,有了如来藏所执持的业种、业力,使得有情产生了五阴身前后相续不断。有了五阴身,就能让六入得以生起而能运作。这里六入就是六识的运作,比方说有了眼根、色尘、眼识,根尘识三者和合而运作了,使得我们能够看到东西,我们看见了,这个就是眼入;同理,听见了就是耳入;乃至于意根触法尘生意识,了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有正确的佛法知见,就会知道有六道轮回;因此人在舍报之后,依据他的业力与愿力等力量,就会出生到与他相应的六道之一,而不一定是会出生在鬼道中。有一部分的鬼道众生,与人类的生活空间是在一起的,因此能够与鬼道众生相应,或沟通的人便能接触到他们。譬如在《念处经》卷16中的开示:观诸饿鬼,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于饿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对有情众生增上残害,由极重的恶业力于现身立即显现的苦报。晋法桥,少时喜爱咏诵,而乏音声。于是绝食忏悔,以七日为期,礼拜观音,以求现报。时同学苦谏,法桥不听。到第七日,感觉喉内豁然,索水饮之,自此经声嘹亮,可传一里之远。这是对三宝增上净信,依净信力礼拜而得的现世感应。太阳平侍者,是洞宗明安禅师的高足。一日琅琊广昭禅师来访,明安云:振兴洞上一宗之人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如理作意的思惟加上身口的履践,要摆脱业障的束缚就不是难事,若有大心勇猛精进的菩萨种性学子,甚至将业障的现行转为成就佛法利众的缘因与增上缘,修学佛菩提道者,于此五浊恶世是因缘很多且容易具足的,故道业增上较他方世界快速,此转依义亦是业力业障的转变之要点,也是业障能够维持多久的关键。「共业、别业」主要乃是相应的问题,业果现行的同时,虽同一事件或者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过去的因有可能是个人的业力,也有可能是许许多人合在一起的业力,他们这样的业力就会形成将来会得到反过来的业报了。譬如说过去生杀人,这一辈子可能被某一个人杀死。那如果过去生许多人来杀人,杀一个人,可能这一生,就被一个人来杀死这么多个人,所以因果之间很复杂。也就是说,业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佛法说一切的业,它不论是因还是果,都是由如来藏所成就的。如果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