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廊落世界空为体,体上无为真到家。”首山和尚阅偈后,想进一步勘验他,便请他吃茶。首山和尚问道:“这三颂是汝作来邪?”智嵩禅师道:“是。”首山和尚道:“或有人教汝现三十二相时如何?”智嵩禅师道:“某甲不是野狐精。”首山和尚道:“惜取眉毛。”智嵩禅师道:“和尚落了多少?”首山和尚一听,便拿 三摩地

2018-07-20

临终,李公画一圆相,作偈献师云:“世界无依,山河匪碍。大海微尘,须弥纳芥。拈起幞(pu)头(包头用的软巾),解下腰带。若觅死生,问取皮袋。”楚圆禅师问:“如何是本来佛性?”李公道:“今日热如昨日。”说完便问师:“临行一句作么生?”楚圆禅师道:“本来无罣碍,随处任方圆。”李公道:“晚来困倦。” 三摩地

2018-07-20

作么生是衲僧之勇?”拈拄杖曰:“这个是拄杖子,拈得、把得、动得,三千大千世界一时摇动;若拈不得,把不得,动不得,文殊自文殊,解脱自解脱。参!”可真禅师临终的时候,曾向示现病苦之相。他躺在地上的干草席上,展转反侧,极度痛苦,不得片刻休息。哲侍者站一旁,流着眼泪说道:“平生呵佛骂祖,今何为乃尔?”可真禅师一听,便仔细地看着哲侍 三摩地

2018-07-20

唯是闻人说道,青天之上有大日轮,照三千大千世界,无有不遍之处。筹策万端,终不能见。二十年后,眼光渐开。又值天色连阴,浓云乱涌,四方观察,上下推穷,见云行时,便于行处作计较;见云住时,便于住处立个窠臼。正如是间,忽遇著个多知汉,问道:‘莫是要见日轮么?何不向高山顶上去。’山僧却征(问)他道:‘那里是高山顶上?’他道:‘红尘不 三摩地

2018-07-20

据明云栖袾宏《往生集》中记载,张商英曾有净土发愿文云:“思此世界,五浊乱心,无正观力,无了因力。自性唯心,不能悟达。谨遵释迦金口之教,专念阿弥陀佛,求彼世尊愿力摄受,待报满时,往生极乐,如顺水行舟,不劳自力而至矣。”从此发愿文可见,禅净双修,以净为归,在北宋后期佛教界,已成为时代之潮流。 (原标题:234丞相张商英居士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曰:“如何是市里禅?”师曰:“六街钟鼓韵冬冬,即处铺金世界中。”曰:“如何是村里禅?”师曰:“贼盗消亡蚕麦熟,讴歌鼓舞乐升平。”这数则法语都颇有滋味。象“与他三个好,万事一时休”,“吃粥吃饭,莫教放在脑后”,“悟须千圣头边坐,用向三涂底下行”,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完全 三摩地

2018-07-20

安民禅师道:“寻常拈槌竖拂,岂不是经中道,‘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参禅贵直指。安民禅师又落在语言文字知见之中。纵然答得再,于己何益?!]圆悟禅师笑道:“你元(原)来在这里作活计!”安民禅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道:“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悟禅师道:“你岂不见经 三摩地

2018-07-20

为了保护经典,冯楫居士曾多次捐出俸钱,印制藏经,共一百二十八藏,并作发愿文云:“我今发愿……临命终时,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为胎,托质其中,见佛闻法,悟无生忍,登不退阶,入菩萨位。”冯楫居士晚年移官邛(qiong)州(今四川邛崃)。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秋(1154),冯楫居士感到来日无多,遂上表乞归隐居。临终前,他预知时至,提前遍告 三摩地

2018-07-20

九成居士道:“某每于梦中必诵《语》、《孟》,何如?”宗杲禅师于是引用《圆觉经》中的话回答道:“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九成居士一听,非常高兴,说道:“非老师莫闻此论也。”九成居士一心向佛,凡有钱财,不是用来斋僧,就是用来济困,从不为子孙考虑。九成居士闲居期间,经常效法华严善知识,每天斋供僧众。 三摩地

2018-07-20

禅师如何开示?”慧远禅师道:“众生虚妄见,见佛见世界。”觉阿上人写道:“无明因何而有?”慧远禅师拈拄杖便打。于是,觉阿上人便请慧远禅师升座决疑。第二年秋天,觉阿上人便辞别慧远禅师,游学金陵。一日,觉阿上人抵达长芦江岸,忽然闻鼓声而大悟,终于明白了慧远禅师垂示之旨趣。于是他当即赶回灵隐寺,述偈五首,呈慧远禅师,然后辞归海东。 三摩地

2018-07-20

曾有上堂法语云:“尽十方世界是个钵盂。汝等诸人,吃粥吃饭也在里许,屙屎放尿也在里许,行住坐卧,乃至一动一静,总在里许。若也识得,达磨大师,只与你做得个洗脚奴子。若也不识,二时粥饭,将甚么吃?参!”关于如何参禅,原妙禅师曾作一段较为精彩的开示——“此事只要当人的(确实)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来疑去,不疑自疑,从朝至暮 三摩地

2018-07-20

说者边那畔,通明透彻,凡情圣解,宛尔一如,尽十方世界,森罗万象,总诸佛清净无碍三昧。到恁么田地,说甚么文字情解,根根尘尘,悉是大光明宝所有时摄。十方诸佛光明入一微尘光明,一微尘光明现十方世界诸佛。诸佛非来,我亦非动,寂寂如如,无彼无此,……嗟夫!学者于初立志处,担荷一担经书,字句口耳,传习为其已见,认为古人用处。古人即不如此,语默动用, 三摩地

2018-07-20

一天晚上,德清禅师正在经行的时候,忽然听见头顶轰的一声巨响,犹如雷炸,山河大地,身心世界,一时豁然顿空。住在如是空定境界中,大约过了五寸香长的时间,德清禅师才逐渐感觉到有身心,感觉到脚下踏实,山河大地,一切境相,恢复如故。此时唯觉身心轻快无比,受用胜妙,无可言喻。德清禅师于是举足如轻风,重新回到岩中。隐者问道:今夜经行,何其久耶?德清禅师便把自己刚 三摩地

2018-07-20

举头天外豁惺眼,俯视十方世界风。”“万聚丛中我独尊,独尊那怕聚纷纭。头头色色非他物,大地乾坤一口吞。”“十方世界恣横眠,那管东西南北天。唯我独尊全体现,人来问着只粗拳。” (原标题:443密云圆悟禅师悟道因缘-错悟) 三摩地

2018-07-20

一日,海明禅师登上万丈悬崖顶端,自誓云:“悟不悟,性命在今日了!”于是便站在悬崖边上,猛力参究,从辰时站到未时,忽然,海明禅师只觉人境浑然两忘,唯见一平世界,更无坑坎,遂举足径行,不觉堕入崖下,摔伤了一只脚。到了晚上,海明禅师翻身负痛,悄然有省。第二天早晨,海明禅师高声叫道:“屈!屈!”这时,有一居士走近前,问道:“足痛么 三摩地

2018-07-20

现摘其大要如次,供读者参考——O学者先发破生死之心,要观破世界身心,皆为假缘无实。O要疑生从何来,死向何去。O死之一字贴在额上,如一身全死去。O不得耽著静境。O不得循人情。O全身一个疑团,不见天,不见地,不见山,不见水,一切可亡。O工夫不怕不得活,怕不得死,要疑情成一团而大死着。O举起话头时,如猫之捕鼠,无一毫别念。O不可在古人公案上卜度 三摩地

2018-07-20

一日,乘舟过剑津的时候,元贤禅师无意间听到同行僧声唱经云——“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元贤禅师终于廓然大彻。至此,他才契悟到无经禅师平生之用处。那一年,元贤禅师四十六岁。此后,元贤禅师曾一度挂锡于瓯宁金仙庵,阅藏三年。天启七年(1626),元贤禅师复移住建安之荷山,末后又驻锡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元贤禅师曾为座 三摩地

2018-07-20

一切圣贤如电拂,大千世界海中沤。”雍正皇帝览其颂,大悦,遂赐紫衣,并令他住持磬山(圣月寺)、高旻、资福,崇福四寺。其法席曾盛极一时,座下较为著名的有了凡际圣、霈霖际源等。天慧禅师圆寂于乾隆十年(1745)。有《天慧彻禅师语录》二卷行世。据说,高旻寺的跑香制度跟天慧禅师的开悟因缘直接的关系。 (原标题:477天慧实彻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禅定之法在现今的世界也已经没落了,我们所知道的近世代修习最好的,应当算是广钦老和尚了,他修学到非常高的殊胜的禅定,他可以舍弃他的出入息,也就是说,世间上所说的没有呼吸;这样的禅定的功夫,就是属于四禅的定力。然而现今再去找这样的四禅的定力的人,恐怕也不容易了;然而却有很多人说他可以禅定,可以飞到什么样的地方,或是可以到哪一个世界;如是在那里说东说 三摩地

2018-07-20

”以余此世已具世财,复又节俭自活,亦有能力行檀,何需受供?复因此世已是第二世现居士身,既为在家菩萨,本不应受供,免去稗贩如来之嫌,以免招致信未具足者之诬谤,亦免导致受累;此界是堪忍世界故,众生多属五浊身命故。然此作为,非是意谓会中学员皆属不知恩义者,乃是平实之自我设制故;如是一向拒绝受供者,非是矫情,乃是纯为之长久住世而作考量故。除此以外,亦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