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今此极乐世界,姑陈其远,聊存十万亿刹之名。究极其归,实超情量数目之外。众生生此,一则佛摄受力不可思议,二则己发愿力不可思议也。而神通何与焉?问:离妄身而求法身,更无法身。则今此妄身即法身也。彼佛便摄此身,致之净土,不亦可乎?若净土应现丈六等躯,不取革囊旧质。当似星陨为石,鸠化为鹰。至此而变,不亦可乎?嗟夫!浮黎始青之境,且许白日飞升。乐邦清泰之域, 三摩地

2018-07-20

莲华世界诗序明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撰佛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则遍法界身是阿弥陀佛,何净何秽?何乐何苦?然《净度三昧经》有云: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万杂类之身。百年中所造魂神逐种受苦,遍大千刹土,体骨皮毛,亦遍大千刹土。当其皮毛齿角森然变现时,岂复能知遍法界异类身是阿弥陀佛?当其鞭笞雨下屠割奏刀时,岂复 三摩地

2018-07-20

轮王愿于清净安乐世界,摄受众生。大臣愿于五浊苦恼世界,度脱众生。以此君臣弘愿无穷无尽,所以二如来为兄弟沙弥时,同以《法华》教度众生。而三乘授道之外,有度未尽者,度在弥陀。故出此净土一门,一推一挽,共成道化。以故释迦佛四十九年说大乘经中,恒归宿此一门。而会上单拈净土一门者,尤谆谆不已。即如世间朝夕所诵一卷《弥陀经》,文句简约。然一则曰:众生闻者,应当 三摩地

2018-07-20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念佛偈(明)广制佛在心中须著眼,莫抛脑后不相看。此时蹉过真成错,欲似今朝恐大难。望江南(元)白云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一点气难平。人我盛,日夜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空死复空生。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 三摩地

2018-07-20

病中画西方变相颂(唐)白香山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送臻师(唐)李商隐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画阿弥陀佛像赞(宋)苏子瞻钱塘元照律师,普劝道俗归诚西方极乐世界。眉山苏轼,敬舍亡母蜀郡太君程氏簪珥遗物,命匠胡锡画阿弥陀佛像,追荐冥福。以偈颂曰:佛以大圆觉,充满十方界。我以 三摩地

2018-07-20

其知有佛法,福罪兼行者,纵得人身,亦仍来此樊然不净之世界而已。唯一意西驰者,纯是一心为主,故能感果于西方。君王即是如来作,以心为君者,以佛为君。此孟子所谓先立其大,小不能夺;《观经》所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虽正解不尽如是,亦可旁通于此矣。云栖云:一心不乱者,心王心所无所不一。夫心王心所虽有八与五十一之纷杂,然遡流穷源,不出一心。今念佛人,初以耳识闻 三摩地

2018-07-20

(原标题:莲华世界诗执持名号第五) 三摩地

2018-07-20

大地都来银世界,更于何处睹明星。净心即是西方土,口说无凭步最亲。烂坏木鱼轻击著,几多花雨乱缤纷。净土诗(明)沈朗倩珍罗垂网引香台,口滑迦陵几唤回。林下笑逢金色侣,共携花裓候如来。咏日观(明)妙意一轮明镜劫尘封,咫尺弥陀路不通。万法唯心初约日,从知大觉即心翁。咏水观冰结琉璃俄然成水忽成冰,冰结琉璃宝地成。妙性圆明无住相,随渠建立自心生。宝幢光明七宝金 三摩地

2018-07-20

(原标题:莲华世界诗发明心地第七) 三摩地

2018-07-20

王龙舒云:有人疑此间人念佛,如何西方七宝池中便生莲华一朵?答云:大明镜中,物来自现,阿弥陀佛国中,清净明洁,岂不照见十方世界。又有疑十方世界人念佛,临终之际,佛与菩萨乌能知而来迎?答云:天上一日,普照天下,况佛威神乎!《华严经》云,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若常睹见无量佛,则见如来体常住。夫众生念佛,能见如来,岂有如来不能见众生乎?众生恶业, 三摩地

2018-07-20

愿王导引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生莲华中,蒙佛授记。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皆得往生极乐世界。是《华严经》大愿,一拔济众生皆往生极乐世界而已。《华严经.回向品》云:我当于彼地狱、畜生、阎罗王等险难之处,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此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之事也。则是求成佛与求生净土,总是为度众生故。故未生净土者,虽度生之舟楫未具,不能 三摩地

2018-07-20

续刻莲华世界诗海内善知识,怀净土者无量。见闻所及,前已授梓。求而续得,或他书偶触者,拟人自为帙,频至频增,源源无尽,共作一莲池海会也。以此供养十方修净土人,同为莲海之游耳。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识。净土偈(明)蕅益博山禅师拈净土偈,每云“净心即是西方土”,盖欲以因摄果也。而读者不达,遂至以理夺事。予触耳感怀,更拈“西方即是唯心土”, 三摩地

2018-07-20

何者为五?一者礼拜门,身业专礼阿弥陀佛;二者赞叹门,口业专称阿弥陀佛名号;三者作愿门,所有礼念功德,唯愿求生极乐世界;四者观察门,行住坐卧,唯遣观察阿弥陀佛,速生净土;五者回向门,但念佛、礼佛功德,唯愿往生净土,速成无上菩提。此是《无量寿经论》中念佛法门。又彼经云:有四种修行。何等为四?一者长时修,自一发念佛心以来,直至得生净土成佛,终不退转;二者 三摩地

2018-07-20

贤首品坐禅三昧经目连所问经大智度论(龙树菩萨)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十疑论(智者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善导和尚)临终正念诀念佛宝王三昧论(飞锡禅师)万善同归集(永明大师)《净土十疑论》后序(陈瓘)念佛方便文(江公望)劝人发愿偈(慈照大师)莲宗宝鉴(优昙法师)净土或问(天如禅师)答弟行远示月庭居士(楚山禅师)念佛警策(古音禅师)答湖州董宗伯(莲池大师 三摩地

2018-07-20

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安乐世界。佛愿摄生《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 三摩地

2018-07-20

”“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极乐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问:菩萨应常处娑婆,代诸众生受苦,何故求生西方?答:灵芝疏主初出家时,亦尝坚持此见,轻谤净业。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瘥,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以初心菩萨未得无生法忍,志虽洪大,力不堪任也。《大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 三摩地

2018-07-20

若言一佛主领三千大千世界,是声闻论中说。若言诸佛遍领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是大乘论中说。天亲菩萨今言“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依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赞叹。故知此句是赞叹门。“愿生安乐国”者,此一句是作愿门。天亲菩萨归命之意也。其“安乐”义,具在下观察门中。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ldq 三摩地

2018-07-20

△愿偈大意者【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国故。】△起观生信者此分中又有二重:一者示五念力,二者出五念门。示五念力者:【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出五念门者【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门”者,入出义也。 三摩地

2018-07-20

极乐世界无有昏闇。亦无火光。涌泉陂湖彼皆非有。亦无住着家室林苑之名。及表示之像幼童色类。亦无日月昼夜之像。于一切处标式既无亦无名号。唯除如来所加威者。阿难。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阿难。东方如恒沙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彼诸佛等各各称叹阿弥陀佛无量功德。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诸佛称赞亦 admin

2018-07-20

他们说:你只要勤恳地观想抱着佛母的毗卢遮那佛,或是阿弥陀佛等等,并且跟着祈祷,祈求加持,就可以在虹光轮中,进入这些密宗佛的心里,而证得报身佛果,或是往生极乐世界。但是这些喇嘛教手抱女人交合的佛,其实都是喜欢邪淫血食的鬼神、夜叉,或者是罗剎所化现的。而且莲花生说:中阴身融入佛的心里,就能证得报身佛果。这根本就是虚妄想,因为一切有情的本心如来藏永远都是 admin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