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正光辨正:所谓「色蕴」,区分如下:一者,器世间;一般人所认为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十方虚空中的无量器世界等,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形成,是共业有缘众生依各各第八识不可知执受以及大种性自性、业种等,共同变现出来而被吾人所受用,因此器世间也是色蕴的一种,是第一种外色蕴,可以称为广色蕴。二者,别别有情的色身;别别有情的色身是由于往世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等到这世界继续过个几千年,这个已经不是秘密的时候,机锋会被「唾弃」。甚至有的人还拼命地去猜想机锋之间的对应要如何理会,作这样的余事;实际上,以前日本便出过这种书,当然曾经翻译成为中文,一二三在很年轻的时候便看过了,里面还详细地讲解每一个机锋要如何响应,当初对于禅宗不置可否,看看便不理会;如此的书籍对于只想要答案而不想要参究,只想要结果而不想要真的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不在名字,法在其理,所以像是这样自然准备过这一生的人来说,当然是没有什么可以修学的了,因为自然就是道,任何的造作,当然就是多余的,任何再来继续往地上菩萨修行,这是这些自然外道无法相信的,因为他会认为佛陀所说的就是这个,这个对世界无所求的心,对这世界平等看待的心,对这世界无所执着的心,这样的心不着世间相,当然就是无相,这就是佛陀的真意;所以这样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悟前,虽说有八万四千法门,然八万四千法门所指向的目标都是同一个——开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开悟的方式有多种,譬如阅读经典或善知识的开示也可以悟入,称之为藉教悟宗。诸种悟入的方法,以禅宗参禅的方式最为迅捷。学人欲参禅开悟,需先行建立禅法的知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学人在参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特地把它标明出来“六尘是内相分”,可是他们脑筋像石头一样转不过来;既然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把十八界都灭尽了,十八界里面有六尘,请问:“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到现在已经二千五百余年了,请问世界中的六尘还在不在?”我们放眼看去,外五尘及外五尘中所显示的法尘都还在,显然还没有灭掉;由此证明阿罗汉灭掉的是他们自己的六尘,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品位为何,皆是仗着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大愿,让已度至极乐国者之有情,迈向成佛之道,次第而住:下从造诸不善业、五逆十恶者,下品下生花开后,听闻实相除灭罪法,发菩提心,证果时劫,长不可知。毁犯戒律、不净说法者,下品中生花开后,听闻大乘甚深经典,发无上道心,证果时劫,长不可知。作众恶业、无有惭愧者,下品上生花开后,信解甚深十二部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又说:「这世界也是无常变异,一大劫后还是变异坏掉是无常,因是众生业力聚集感应而成,所以是缘起,其性是空」,但你问他:「这世界的无常空,缘起性空和解脱修行、菩提智慧修证有何相干?」他想想:「好像不相干」,只能说:「有关系!这样可以使我们不贪着世间。」但你不贪着这物质世间,还会贪着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四空定的世间。佛告诉众生:「世界从地狱直到四空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如来藏出生世界万法,森罗万象无不是如来藏所显现,犹如镜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个也肯定不会懂吧?否则不会诽谤善知识弘扬,有些人无根诽谤善知识弘扬(人人具有的如来藏真心)大乘,你们发怒的心、离不开欲界的心、那么粗重,怎么能找到行相深细微妙的如来藏真心呢?善知识萧平实续如来事,大慈大悲想救教人因为男女双修,破佛陀戒律,不下无间地狱,在有生之年可以忏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无量清静平等觉经里面说,有佛光芒十丈,有佛光芒百丈,有佛光芒照射千由旬,有佛光芒照射一个大千世界,有佛光芒照射无量无数的百千世界。无量寿佛的圆光,就像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银河系。无量寿佛的圆光范围是百亿个银河旋系。身旁圆光就有这么大,所以能光照无量无数世界。然后再想他的圆光里面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化佛,每一尊化佛的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于这样的关系,能相信十方诸佛世界,相信有诸佛在十方世界住世弘法;从此以后,可以依自己的意愿而求生十方诸佛世界继续修行,而不会被这一世所住的娑婆世界所系缚住,因而障碍佛菩提道的修行,所以名为修行住。菩萨由于在第二信位时的真信明了,使蕴处界不能为碍,而对佛法有了念根,在经历多时的修行以后转生了念力;因此可以使他在闻受佛法以后,产生忆持不忘的功德。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在三贤位的菩萨,他七住明心之后,他还要再向前;他要在十住位的时候,要能够眼见佛性,能够在亲见佛性之下,能够实证身心、世界如幻的如幻观;之后进入了十行位的时候,还要能够依于十行位的修行,发起了他的菩萨性,然后在现观上面,他要能够现观犹如阳焰,也就是要能够现观七识心祂的变幻犹如热地上面的阳焰一般的虚幻不实,他要能够有这样的现观;除了这个现观之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他有了实相般若智慧,而且又见性分明,或者由于深入般若实相智慧而渐次到达十住位,能够出世说法分担如来家业;所以心中非常的欢喜,当然就能够十方随顺欢喜而行,不论往生到任何佛世界去,都一定是欢喜勤行菩萨道的人,所以名为欢喜行。也就是说,初行位的菩萨,由于已经是深入般若实相智慧,并且能够出世弘法接引众生,所以心中总是生起欢喜心,随顺一切众生;对于众生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在三贤位的菩萨,他七住明心之后,他还要再向前;他要在十住位的时候,要能够眼见佛性,能够在亲见佛性之下,能够实证身心、世界如幻的如幻观;之后进入了十行位的时候,还要能够依于十行位的修行,发起了他的菩萨性,然后在现观上面,他要能够现观犹如阳焰,也就是要能够现观七识心祂的变幻犹如热地上面的阳焰一般的虚幻不实,他要能够有这样的现观;除了这个现观之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并授记她未来:一向以尊重心,承事供养,听闻,守护受持,复令无量阿僧祇众生回向菩提,然后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光曜劫中而得成佛,号法光曜如来应正等觉。)盘头达多问鸠摩罗什菩萨:你崇尚大乘经典,是否曾见到什么妙义?鸠摩罗什菩萨回答:大乘的道理比较深妙,阐明我空、法空的真正空义;小乘偏于局部的真理,有许多缺失。盘头达多正如当今许多佛教学者不解大乘空义,说: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是他起了憍慢心,一日于静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编按,津途者,门径之意〕甚多,想要自创教派、自立门户、度化众生。这时,有一位大龙菩萨立刻感知其念,不希望他于佛陀之外别立门户。大龙菩萨基于慈悲悯念,即以大神通力,将龙树菩萨摄入龙宫,开七宝经函,出示种种大乘方等经典,他看到了前所未闻的经典,这时龙树方才知道自己以往的无知,以前根本未能好好地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起信论》说明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为大乘修行的阶次,要入华严法界,亲证释迦牟尼佛常住于十方无量世界,必由此论为入法界之门也!“一心有二门: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还是一心,真妄和合。末法众生,多有未证悟者,不知不证,纯以文字解,不明本心,对佛经妄加注释,有智慧的佛子应慎重检别之。惟先自求内度:己心内的诸众生心,时时检讨忏悔心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③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佛兴于世,从兜率天宫没、入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说法、示现涅盘,皆悉往诣,亲近供养,为众上首,受行,于一切处一时而转;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④又发大愿: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不坏不杂,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广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戒定直往菩萨初地能同时面见百尊佛,能见一百佛世界,能够振动百佛世界,能够住于世间百劫而不坏。而断三缚结的菩萨初果这些都做不到,何况其他更多功德呢?所以明心见性之后的解脱功德,虽然相当于初地二地菩萨,但是不能以初地二地菩萨自居,尚未满足初地应具之智慧及三昧功德故。若依照《华严经》判果,明心的人属十住位的第七住——不退转住。依照《菩萨璎珞本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进修三地所应进修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于因缘具足发起三昧乐意生身,得至诸佛世界供养诸佛及到诸方世界度众生说法,观察此意生身所说佛法,犹如山谷回响,成就谷响现观(观察自己所生意生身远至他方世界为众生所说诸法,为此世界色身中之意根及意识所缘犹如山谷回响之观行),便满三地心。成就三地满地心后,复转入四地入地心,广修四地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观察安立谛十六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人世界清净为首尸波罗蜜。一切愿求满足为首尸波罗蜜。不害为首尸波罗蜜。复有十种羼提波罗蜜。何等为十。忍力为首羼提波罗蜜。成熟众生为首羼提波罗蜜。意解为首羼提波罗蜜。深法忍为首羼提波罗蜜。断烦恼为首羼提波罗蜜。离嗔恚为首羼提波罗蜜。不计身为首羼提波罗蜜。不计命为首羼提波罗蜜。断诸无智为首羼提波罗蜜。观诸法平等为首羼提波罗蜜。复有十种毗梨耶波罗蜜。何等为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