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谈学佛人怎么来看男女欲?这个问题时,我们先来了解:这个世界的众生和男女是怎么出现的?在佛世的时候,毘舍离城有位大富长者的孩子,名字叫作耶舍,他因为深信佛陀的开示,所以能够体会出三界中的一切真的都是变异无常,就追随着佛陀出家修行。当时,因为时局不好发生饥荒,不容易乞食,所以他每次吃饭的时候就回家吃。他的母亲就说他了:你为什么要过得这么辛苦?剃光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愿力和业力的相互作用,加上两个人的习性、家庭、教育、观念等不同,并且还和其他人的牵扯,交错复杂,因此男女之间便产生不同的形式,也构成大千世界男男之间的或是讨债还债,或是互偿夙愿式的爱情了。如何判断在爱情中所遇之缘是善是恶,是顺是逆,如何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对生命中出现的各种逆缘、恶缘?这需要我们具足对三宝的信心,深信佛教三世因缘果报的真实不虚,进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时候她回家,因为她跟她的男友吵架,我还会安慰她,用易经替她卜卦,当然我也知道她换了好几任男友,不过我们要离婚了,她的感情世界我就不再介入了,我们俩个就好像是好朋友。俩年后我们终于离婚了,离婚的当天我还请她吃饭。一直到现在我跟前妻都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她也常常打电话给我。我也常常买东西给她,她来我的新家我也会留她吃饭,我也会帮忙她买便宜的电影票,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愿力和业力的相互作用,加上两个的习性、家庭、教育、观念等不同,并且还和其他人的牵扯,交错复杂,因此男女之间便产生不同的形式,也构成大千世界男男之间的爱情了。接下来讨论我所总结的夫妻关系的类型,并提供我个人的观点,以供参考。夫妻关系的类型夫妻关系的类型粗分为五类:一、恩爱型:两人相处虽有不同原因,但因往世结下了善缘,关系和睦,非常恩爱,不易分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这份安全感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慢慢长大走入社会的你,还会觉得爸爸妈妈是你安全的靠山吗?不会,因为那时的我们还太小太小,我们的世界就只是父母所可以掌控并呈现给我们的狭小领域,父母在我们的心中当然就像大山一样坚不可摧、无所不能,让我们感觉安全。可是这种安全感会随着父母一天天的衰老,随着我们所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复杂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未知因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我们每个众生在三地满心之前都有胎昧!每一世我们刚出生就像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完全忘记了往世的所有事情,我们到底有几个老婆也都完全不记得了!到底最爱哪个老婆也完全不记得了!那我们也忘记这一世要来干什么?但好在种子现行会让我们重新记得要好好修行!譬如我三岁的时候祖母往生,听母亲说我那时就一直追问:「阿嬷去哪里了,那是什么地方?」似乎对死亡后的世界很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令我生彼天世界中天女众中。如是沙门。如是梵行。非梵行愿。乃是爱行。生死因行。爱因缘行。是垢染行。如是梵行。于病老死。忧悲啼哭。椎胸拍头。忧苦懊恼。如是等恶。不得解脱。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合大地狱大钵头摩地狱处生。受大苦恼。所谓有河。名曰灰波。广五由旬。长百由旬。常流不息。无针孔处灰不遍满。彼地狱人。在彼河中。受极坚[革*卬]第一苦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难!像这样的六天有情,身形虽然出离了心动的境界,然而心的行迹仍然与淫欲或多或少都有交错;所以从这个他化自在天开始往人间而还,全都名为有欲的世界。此中真实的义理,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有详细的解说,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人可以详细阅读思惟,定能获益广大。简单地说,在人间如果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以及能行布施等十善业,舍寿后才有因缘可以往生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在追寻属于自己人生的大爱与小爱道路上,我该何去何从呢?又该如何取舍呢?从小我就不喜欢人云亦云,不太会跟着世俗的价值观来看这个世界和我的人生选择。为什么我一定要唸书唸的好,才证明自己很聪明呢?为什么我要背一堆书、考到好的大学,未来才能有出息呢?为什么我一定要身材姣好、懂得打扮、看似甜美与文静、不要太多主见、多听男生的决定,才能吸引男生喜欢呢?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因此,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研发出新产品,这其实就是在提供食物,这个食物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提供给人们新的觅取体验。如果这个被体验的产品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又具有很高的价值的话,吃起来会更过瘾。很多年前,我一个朋友开一辆普桑,经常闯红灯,后来换了一辆宝马,每次在十字路口还有很多秒才是红灯,他就早早的停下车来,任由后面的汽车狂按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欲念婆娑世界的人都有,不过有轻有重。如果真的没有了欲念,那么此生之后当能生天、或有净愿,往生诸佛净土。《楞严经》对于欲念,有过描述: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如果不能舍弃夫妻恩爱,但是却可以不犯邪淫,那么命终可以生四天王天。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界上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永远是语言,当我们对别人出言不逊的时候,也就是把钉子钉进了别人的心中,而且这样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5-09-02觉然)实义菩萨要教导在家,修学爱语、柔软语,同时也要学习不恶口、恶语,也不说调戏无意义的话,以便庄严口业。因为这个口业很随便的在语言上面去现行,当然这个部分,跟习气烦恼有关;可是因为既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知识又告诉他: “你每想起一件善事都要起欢喜心,以欢喜心把这些善事的福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他就因此懂得回向,心心念念想着极乐世界,然后就可以下品往生,就不必堕落三恶道,这就是系念思惟念佛法门。由于他对所造善业的忆念,就获得善报了,这就是修持念心。凡是要依戒相来持戒的人都是凡夫,见道以后不该依戒相来持,应该依善法总相来持戒,就是《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圆觉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经中说: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圆觉经》卷一)意思是说:众生都是因为淫欲之心难以断除,所以才会在欲界中头出头没,轮转不息。各位菩萨,至于邪淫会产生什么样的过患呢?我们来举述《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作为说明,经中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狱处,无量畜生、无量饿鬼,皆因业作;人、天亦尔。无量众生获得解脱,亦因于业。〗语译:这业也是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懂得业报的原理,也懂得转业的方法,成佛之道便能迅速完成;万一往世曾造恶业,今世也能迅速转变,所以业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事。对于一切修行人,不只是佛教中的修行人,乃至外道中的一切修行人都同样如是。业有四种:第一种是现报,譬如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因此,生死之罪也是可以转化的!罪大恶极之人,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况是善根福德有一定基础的佛教徒! 4,平实导师亦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及阿僧祇世界诸佛剎土。一切如来并诸菩萨当共证知。此大呪王是不思议法。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无上呪是无等等呪。能除罪苦障真实不虚。尔时诸天大众闻说呪王。皆大欢喜顶戴奉行。佛说拔除罪障呪王经 (原标题:佛说拔除罪障呪王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杀人犯至心念佛就是常怀善法的心、常怀忏悔之心,若他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缘条件具足下也是可以下品往生的,因为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连「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者,祂都愿意摄受。往生极乐世界后在莲苞中,因极乐世界乃纯一清净世界,所以受恶报的缘不具足,在极乐世界闻熏正法多劫之后,心转清净以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以后有能力酬偿此世恶业种子,然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允许这个世界,而你在那个世界里面也不用再担心你有业报怎么酬偿的问题,所以你不用在这个世间去想说你要如何去消业不消业,因为消业不消业都是一时的。没有真正的消业是可以没有了解如来藏,没有了解第一义谛、了解真心妄心,然后可以透过诸佛菩萨把你的业全部消除,然后说这样你是在修学佛法。不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呢,诸佛菩萨只要把我们的世间一切有情的业都消除,每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