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克服情欲比改造世界还要困难,甘地在禁欲19年时写道我总感到情欲一直在我的内心潜伏着。这种感觉使我感到惭愧,但是从不为此气馁。这些经验和尝试使我得以支撑下去,并给我以莫大的喜悦。但我知道在我的面前横陈着一条崎岖的道路,我必须穿越它。这段话,笔者倒是认为一些官员要好好领悟!为何那么多的总是越不过这道坎!看看从中能否悟到什么?(原标题:甘地与禁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我们生在这个娑婆世界,回头看看我们这一生的成长,就会知道什么叫业不重不生娑婆了。再看看我们的当下,静下心来,把意识心只保留在当下的临在状态,就会发现我们一个接一个不停升起的心念有多少是清净,又有多少是染污!那些没有经过意识引导、自然升起的心念,几乎不是在六尘的贪中就是在六尘的嗔中……,是吗?……这就是我们!我们想做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想,如果这样继续做下去,终究是偏于财布施和无畏施而已,至于法上,当时确实极为信受赞叹,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许自己也一直在进步、提升,终于又起一念「这样的法真能解脱吗?真正能够解脱或成佛之法在哪里?我怎么都感受不到?」又师兄师姐常为人助念,见面皆以「阿弥陀佛」互相问候致意,也劝人念佛,然证严师父却不曾(印象中)劝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对信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每一个疑惑都不可以轻易放过,这些疑惑都是在烦恼之中出现的(只有十住位见性所得的身心世界如幻观,是因眼见佛性而出现的,的都在烦恼中出现),所以烦恼是菩萨的道庄严伴。如果你把思惑断了,你根本不想理会众生,也不会与众生往来,就不可能有那些烦恼作因缘,无法证得六种现观,所以烦恼是菩提的道庄严伴。《维摩诘经》不也这么说吗:烦恼淤泥中出生莲花。菩萨的道业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许多人由于心根本不是放在这里,甚至愚痴到只想要一念不生起,因此永远无法进步,这真的是见不及此啊!你不能活用你的意识心来敏锐地观察你的许许多多的作意差别,来改变你潜藏于如来藏中的各式各样的种子,那你称什么是修行呢?难道你过去的意识心所落谢的东西就会随风而散了吗?显然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这样想,因此你要净化你内心的种子,就是净化你如来藏帮你储存的所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说,这就有点跳得是不是太快了,没有错,身行的运作是很迅速的,接下来,你会去贪求那个东西,可是因为你要持戒,所以你会产生很多的作意互相地衝突,即使你不敏锐,你也会觉得怪怪的,等到最后,你会觉得说,好像你也没办法满足你的爱取这世界的心,你也没办法守好这个出世间法的戒行,就是说你两边都得不到啦,你两边都不是人啦。就是说呢,你的行为表现会像是凡夫,但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在次法的修习上面,您还得要发愿不舍人间一切的那个愿;当众生接受你发的愿以后,你去帮助他们,他们接受你的摄受后,当未来因缘成熟的时候,你那个佛世界就成熟了,就会成就。这要靠你的如来藏跟你所摄受众生的如来藏共同来变现,所以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摄受了众生,就是成就了你的佛土,没有一佛是不摄受众生而能成就佛土的。所以你一定要发愿,你要走佛菩提道;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渐渐的他也会知道,他方世界的菩萨听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行迅速,风闻而来的也很多,只因隔阴之迷,所以暂时忘掉了。如果遇到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又开始修行,就会迅速见道,很快又悟了。其中可能就会有一两个人,将来可能会成为我的老师,所以就会把慢心除掉。慢―不离五阴,慢―不离分别心。可是在真如佛性之中,没有分别心,没有瞋慢这一类东西。悟后的人他会知道,慢心的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古灵便趁机说: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于是说偈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他的受业本师,因其启发而终于大彻大悟。道德网站批注:佛法是用来改变自己、自我觉醒、自我解脱的,而不是用来炫耀、卖弄、教育和改变他人的。学佛者不改变自己,执著于用佛法改变他人、改变社会,不正是被虚妄相所迷吗?不正是一种执著、狭隘、障蔽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要改变的是别人,要改变的是外面的世界,要改变的是你面对的世界。那么,这种生活态度,会充满责备、充满抱怨、充满斗争、充满争论。佛教里面讲争,喜欢用另外一个字,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斗争的争——诤。这个诤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你的心落在了是非、有无、来去、对错、你我……等等之中,落在了二元对立之中。一旦你落在了二元对立之中,你的心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呢,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当作是一位凡夫,像是一般的众生一样,去争取这世间的一切,继续建立这些轮回的心行。老实说来,这没有对与不对,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是不能强迫的。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位好的村长可以帮助影响使几百个人受益得福<>一位好的镇长可以帮助影响使几千几万个人受益得福<>一位好的县长可以帮助影响使几万几十万个人受益得福一位好的市长省长可以帮助影响使几百万几千万个人受益得福一位好的国家、总统、国王可以帮助影响使几亿个人受益得福但是以上所说的受益得福的时间很短暂,而且实际受益得福的人数也不是一个确数足数,因为这是娑婆世界,所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每天坚持诵《地藏经》﹐一般人要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诵一遍﹐他只需半个小时就诵一遍﹐每晚他都诵三遍才休息﹐他说他几次看到家乡的山水剎那间变成了水晶色﹐大放光明﹐因此他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坚信不疑。有一次他笑嘻嘻地对我说﹕佛菩萨度人真好玩﹐一手拿着糖﹐一手拿着鞭子﹐把你往前引。我当时哈哈大笑。后来细细一想﹐确实如此。我所处的这种情形莫非也是佛菩萨一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断结的人日渐增加,就会使得某地区、某国家乃至某个世界的众生广有福报,这个道理大家还是得要信受。这种感应的事太多了,但因为我们主要是在的弘传上用心,所以从来不谈感应。但是这里却要说明:如果大家心地清净,世界就会跟着清净,那才是真正建设人间净土的根本方法;如果心地不清净,一天到晚打扫马路、铺柏油路乃至铺上黄金,不必多久又会变脏了、不清净了,所以说心地清 | 三摩地 2018-07-23 |
就像《大般涅槃经》讲的:如果有优婆塞护持说正法的觉德比丘,拿着刀剑与正要杀害说正法比丘的人厮杀,这位护持正法的有德国王,因此而体无完肤的被破坏正法恶人杀死了,往生以后去到某佛世界时,当上了不动佛的第一弟子;那位被护持的觉德比丘身命得全,弘扬正法到死,后来也往生去了,成为不动佛的第二弟子;那位国王杀人护法却反而成为大弟子,道理就在这里。戒法是戒止恶行 | admin 2018-07-23 |
|
![]() |
其次,大菩萨们再怎么大,也都必须要亲近诸佛,因为永远都有他所不知道的法要随佛修学,所以应该常亲近诸佛;乃至三地、四地、五地满心有了意生身以后,更是每天都要去见佛,没事的时候,每天到别的世界去见仍然住世的诸佛,假使能听到二、三句和自己目前证量有关的妙法,也许一步就跳到上地去了!第三,菩萨摩诃萨除了常常亲近诸佛以外,也必须要常亲近声闻、缘觉。这就有很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家不懂这些道理,只知道一味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不懂得自己累劫以来的冤亲债主,大部份都是被自己吃来的!当今世界,人们缺乏因果观念,广造恶业,广泛地杀、吃动物,这些累生累世被害动物的怨灵的念力,执著地附着在人们的身上,伺机报仇,不肯离去。由于这些怨灵充满仇恨,形成的磁场充满了破坏力,在中造成障碍,形成了各种当今世界无法解决的病症,如癌症、白血病、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一灯点百千灯,灯灯相续不断,就可以成为《维摩诘经》中所说的无尽灯,能够普遍照耀一切众生,照耀诸佛世界永无穷尽。相反的,这一盏灯如果不去点燃其他的灯,则永远只是它一盏灯的光明,能照耀的范围十分有限,当然也就无法照亮大地,照亮其他众生,也无法照之久远了。《大乘义章》卷九菩萨的开示:【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若是上品上生者,他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必须要发起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得要具足。若能三心具足的话,他必能上品上生,经中还说或者有一类众生乃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能够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而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行者他当来亦得往生。所以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何以如此呢?我们来看一下上品上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