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此大莲华所有庄严,皆从如来过去积集出世广大善根所生,令诸菩萨各于此华,信愿成满;普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不显现;从如幻观香王业生,以无生法所庄严故;从如梦观离相法生,以无作法之所印故;从无染着离诤法生,随境观察无所著故;恒出妙音演说如来广大境界,其声充满一切诸佛清净刹土。假使无数百千亿劫,以妙辩才称赞此华,功德无尽。《大方广佛华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还没有转依成功的人,想要进入第十住位,想要眼见山河世界、身心五蕴悉皆如幻,根本就不可能,明心的功德受用一定是很小的。】(《金刚经宗通》第四辑第291~292页)【佛陀说法都有次第性,你先要能够受持不退,告诉你说受持不退有多么大的功德,让你生起欣乐之心。有了欣乐之心,确实也知道祂的功德如是之大,接着你的转依就会开始进行;否则始终只是有见地,而不知道要如何去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发大心者,更能以无相念佛拜佛与正确之看话头方法眼见佛性,以肉眼亲见无形无色之佛性,以肉眼亲见此五浊恶世之多分或少分净土相,并亲证世界如幻观而得多分或少分之解脱受用。若没有此教授善知识萧老师,无人能于此末法时代示佛知见、悟佛知见而入佛知见,得能于此宝地值遇如此殊胜之教授善知识,更能够感受到《华严经》中所说:「得菩提难,近善知识难,遇善知识难。得菩萨诸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鼻根不利,所以很难悟。但是有个香积国,只要闻到饭的香味,一个个都悟了,鼻根猛利的缘故。第四门:舌尝味而悟入。《楞严经》里面有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因为尝味而悟入。祖师的公案里面,我只见到一则跟舌头有关的,但是也没有悟入。有个当官的人,姓韦,他的官名是监军。这韦监军去参访玄沙师备禅师的时候就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拿起一个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听到又有人说:念佛最殊胜、最究竟了,能往生极乐世界。太好了!念了佛以后就能往生极乐,不必再受这人间的苦恼,为何不念?就死心塌地以念佛的方法求生净土,不敢奢求今世能开悟,因为连门都摸不到,所以只好乖乖的待在念佛的道场。佛法到底是什么?内容有哪些?解脱道有哪些内涵?佛菩提道又是讲些什么?开始学佛的人,大部分是不太了解的。目前学佛的人为数不少,从表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余佛为何不语?士曰:释迦今正教化此世界,我以后又是绍继人,故世尊见我即说也。天嘉十年,嵩头陀入灭,大士心知。乃集诸说:篙公已还兜率,我同度众生之人己去完了!我也决不久住世间了。于是作还源诗十二章,并对子普建普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当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言讫进人涅盘,世寿七十有三。大士入灭,肉色不变,形相端洁。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天晚上,德清禅师正在经行的时候,忽然听见头顶轰的一声巨响,犹如雷炸,山河大地,身心世界,一时豁然顿空。住在如是空定境界中,大约过了五寸香长的时间,德清禅师才逐渐感觉到有身心,感觉到脚下踏实,山河大地,一切境相,恢复如故。此时唯觉身心轻快无比,受用胜妙,无可言喻。隐者提醒道:此色阴境耳!非是本有。我住此岩三十余载,除阴雨风雪,夜夜经行此境。但不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高足高峰禅师继承其猛烈坚凝的风格,但是比较推崇一归何处话头)9、高峰原妙祖师语录:立志先放下:直下具大信去,直下无变异去,真正壁立万仞去,直下依样画猫儿去,画来画去,画到结角罗纹处,心识路绝处,人法俱忘处,笔端下蓦然突出个活猫儿来!若要开凿人天眼目,发扬佛祖宗猷,更须将自己与选佛场熔作一团,扬在百千万亿世界之外,转身移步,向威音那边更那边打一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决欲究竟此事,应是从前作聪明、说道理、文字语言上记持、于心意识内计较抟量得底,飏在他方世界,都不得有丝毫头许顿在胸中,扫除得干净尽也,然后向心思意想不及处,试进一步看。一时放下依前百不知百不会如三岁孩儿相似。有性识而未行。纵说得盛水不漏。于本分事上了没交涉。古人不得已。见学者迷头认影。故设方便诱引之。令其自识本地风光明见本来面目而已。大信大愤志: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依法出生分第八“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有六十殑伽河沙数菩萨摩诃萨俱,从种种佛刹而来集会,皆是一生补处,得大神通力无所畏,已曾承事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诸佛,悉皆能转不退;若有无量阿僧祇世界有情才称名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所谓: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虎慧菩萨、义慧菩萨、胜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光菩萨、满月光菩萨、大勇健菩萨、无量勇健菩萨、无边勇健菩萨、三世勇健菩萨、得大势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升虚空弥覆世界犹如宝帐。一一莲花放无量光。一切莲花同时舒荣。佛神力故须臾之间皆悉萎变。其诸花内一切化佛结加趺坐。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于时此刹庄严殊特。一切大众欢喜踊跃。怪未曾有咸有疑念。今何因缘无数妙花忽然毁变。萎黑臭秽甚可恶餍。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大众所疑。告金刚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诸有所疑恣汝所问。时金刚慧菩萨知诸大众咸有疑念。而白佛言。世尊。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有人希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持阿弥陀佛名号;有人希望能够往生东方琉璃世界,所以持药师佛名号;有人希望能够往生弥勒净土,所以持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名号等等。虽然我们有很多人修净土法门,执持佛的名号,希望能够往生佛的净土,然而却是事与愿违!有很多人刚开始念佛很精进,可是到后来退心不再念佛了。因此,在佛门中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念佛一年,佛在心中;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佛是大功德田,佛是大恩德田,佛是众中尊是无上正等正觉,如优昙花而难值遇,佛是十方世界独一最殊胜的,一切法都依止于佛的圣教量。《瑜伽师地论》卷44〈16供养亲近无量品〉中说:如是菩萨于三宝所,由十种相兴供养时,应缘如来发起六种增上意乐:一者、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二者、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三者、一切无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乐。四者、犹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子能够由持名然后去体究,并且不只是要能够求往生极乐,而且要能够亲证实相,有实相的智慧,这样子说是实相念佛,能够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念佛法门现世得利的还有另外一个是:即使是造作了五逆罪,也可以凭藉着念佛的因缘能够消除罪业,仍可往生。所谓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还有破和合僧。这个五逆的罪当然是很重,一般的如果造了这五逆罪,当然是一定是要下地狱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这样的人他不但已经知道诸佛国土的依正庄严,就好比他信受《阿弥陀经》里面所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深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四愿绝对真实,相信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然后在深心里面就发起了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誓愿。所以他开始去探索念佛法门,希望能够一心深入,希望能够时时忆念思惟。渐渐的去探究之后,他就能够了解:口字边的唸佛跟没有口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好比说修学这个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么要能够锻炼到心不颠倒的这样的功夫呢,就必须要训练平常在念佛的时候能够达到一心不乱。那么要能够训练平时念佛一心不乱,能够一心不乱,假设说没有更殊胜的法门,当然就是老实的持名唸佛嘛!假设说有更殊胜于持名唸佛法门,而且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忆到入神之时,浑然忘我,也忘了外在的世界和声音。此一忆念想念之法,即是念佛圆通章之主要精义。当我们忆念一佛或一菩萨时,心中没有名号声音形像,忆一佛、想一佛,而无他念,便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此简单而又清净,何乐不修;反而垒床架屋,头上安头,非要执持名号才能忆佛念佛?所以念佛圆通章自始至终,不说持佛名号,而一再说忆说念。若是持名法门,必定如佛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为佛。能破四魔,名婆迦婆。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佛有二净:一庄严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