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祂对于这些能够忍受的原因,所以这一生能够示现佛果,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在这样痛苦的世界----众生种种糟蹋违逆,乃至于说种种受用不足、乃至于寿命短少的世界、百岁的世界----成就佛果,来摄受众生,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本愿的时候,并没有舍弃任何一个众生而愿意来行忍辱行,所以能够在这世界形成这堪忍的世界,就是可以在当初在无佛的世界,可以随意化现忍辱仙人,以种种忍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我们即使是说这日子非常的难熬,但是我们死了以后一样可以去净土世界,一样可以在那个世界来供佛,来成就许多无量的福德资粮;虽然那个世界的时节因缘比较长,可是这样也没有关系。所以不论哪一个时间点,我们都有一个地方可以安住、都有这个法可以听受;所以不应该轻视自己说,我一定没有办法成佛,或是这个学佛的路程太难了。即使是说娑婆世界的日子很苦,可是并不是所有 | admin 2020-02-21 |
![]() |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应当来跟众生作留难,因为众生对于一切诸法他难以领略,所以他不会想要远离这一切诸法,他根本不可能知道诸法的体性是苦空无常无我,所以菩萨应当自身自修自己应当作的功德处。虽然众生的功德处,他是有为的功德,他甚至也没有想过自己应当如何来修学佛法、亲近三宝,但是菩萨应当作为众生的模范,不应当在这个地方跟众生来斤斤计较,应当想自己可以脱离生 | admin 2020-02-21 |
![]() |
又或者是说,明明这个世间,整个的三界轮回、整个的有情世界之所以构成,就是因为有情各个都有自己的如来藏,因为如来藏的种种的功德受用,然后他现起了万法之后,所以才叫作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可是如果是一神教信徒的话,他只能够动不动就跟你讲,一切都是上帝所造,乃至于说他目前的起心动念,都是上帝让他要这样作的起心动念。所以身为一个佛弟子,可能会觉得这样子谈下去 | admin 2020-02-21 |
![]() |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佛一直在娑婆世界度众生,来回报众生的恩德。既然世尊尚且知恩、报恩,更何况是菩萨能不知恩、不报恩吗?所以说:菩萨要知恩,并于回报众生恩德时,不会吝惜自己,而且是无私无悔的付出。又菩萨在世间生活,不会欺诳众生,也会如法求财,不会去作贪污舞弊不道德等事来求财。因为用不正当的行为来求财,不仅钱财容易失去,而且未来也要负因果关系,不如安分守己,所得的钱财 | admin 2020-02-21 |
![]()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5)这都是净土行人极为熟悉的经文,在这两段经文中,《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就是要能一心不乱,然后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样就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而《楞严经》中说:忆佛念佛也能够让行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可见,不论有语言、有文字形相的持名念佛,或是无语言、文字形相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5)释迦世尊更在《楞严经》中对阿难尊者开示: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8)就是说,有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这四种食能滋生长养有情的身心。所以,能滋养增长昏沉睡眠盖或掉举盖的法, | admin 2020-02-21 |
![]() |
(有个前提----得来正觉上课,不断熏习配合在家读《楞伽经详解》,进展才会快速,光靠自己在家猛K,难呀!)以前眼见佛性时,世界如幻、身心如幻是体验到了,但总觉得仍有内外之分,有一个外在世界如幻,有一个内在我如幻的隔膜在,一直到最近对自心现量有了新的体会,这种内外的对立感才消失掉,这种体验很难描述。以前知道和别人打招呼是在和自己佛性打招呼,也知道在众生、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我们在经典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天人或者其他世界的大菩萨来到这个世界,在听佛陀开示的时候,常常会用四个字,叫作目不暂舍。也就是说能够听到佛陀说法,那内心的欢喜跟踊跃,整个就形容在外表,所以当看到佛陀说法的时候,眼睛看着佛陀,连一刹那的眼神要离开佛陀的这样的念都没有,这样的动作都不起行。为什么?因为佛法难值难遇,能够听到佛陀讲这样的出世间法, | admin 2020-02-21 |
![]() |
最后大迦叶不得不对龙女说:“假设您所说的这些是正确真实的法道,那您何不转法轮呢?”龙女就回答说:“我这就是在转法轮啊!”这一段经文中记载,宝锦龙女说了这一席法之后,就有五百位菩萨证得法忍,释迦世尊也当场赞扬宝锦龙女,如是畅快地演说了此一正真微妙法,并且授记龙女会在未来清净劫时成佛,佛号普世如来,佛寿达十小劫之久,能够度化光明世界 | admin 2020-02-20 |
![]() |
由这里,我们也会联想到,在《悲华经》卷6中开示释迦世尊的大愿之一为:“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愿令他方世界所有五逆之人,乃至行诸邪道,登涉罪山,如是众生临命终时,悉来集聚生我世界……。为是众生故,于娑婆世界诸四天下,一时之中,从兜术下,现处母胎,乃至童子,学诸伎艺,出家苦行,破坏诸魔,成无上道,转正法轮,般涅槃后流布舍利。” | admin 2020-02-20 |
![]() |
世界上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永远是语言,当我们对别人出言不逊的时候,也就是把钉子钉进了别人的心中,而且这样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 admin 2020-02-20 |
![]() |
因此永断一切烦恼习气,如来祂在十方世界示现受生的时候,祂虽然会示现凡夫之身,但是祂不会再起烦恼障所摄的习气;那也是因为祂的所知障能够断除,所以祂对于一切缘起诸法都能够自在,所以说如来的解脱胜。既然知道如来有二乘圣人所不能知道的解脱胜,以及如来的智慧、如来对于各种因缘法则的缘起,都能够了知它的前因后果,在各种的因缘法当中都能够自在,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透过这样的方便,这个是十方世界的菩萨,往往都是如此来行这个佛菩提道。所以菩萨应该广有福德,因为你广有福德的话,人家才会想说我学佛,这个未来生我可以富足、我可以得利。那如果是今生因为一些资财并不具足,这时候你就要显出另外一种德行,就是让自己的戒行、让自己的行谊能够突显出来;让众生能够了解知道说:学佛人他真的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他是可以靠近的,靠近 | admin 2020-02-20 |
![]() |
这边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一个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非常的大,有的人他是属于贪比较炽盛,有的人则是瞋恚比较炽盛,有人是无明深重,他特别没有办法如理来思惟,与人家讨论的时候,他往往都流于情绪,而且许多的众生他是刚从三恶道而来,你也没有办法对他们作种种的奢求、苛求以及要求。所以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如果和人家起一些争执,就应 | admin 2020-02-20 |
![]() |
我们顺便说明一个与念佛求生净土有关的知见:就是当众生发愿要求生净土,并且在念佛法门上面开始实行了,那么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就会增大一分。增大一分要作什么呢?就是为你出生一朵莲花,而那一朵莲花的出生以及那个七宝池的扩大,并不是阿弥陀佛一个人所成就的,而是由祂以及那位发愿要往生之众生的如来藏来共同成就。所以一个人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心志不变并且也在念佛了, | admin 2020-02-20 |
![]() |
尤其是在现今之时代,周遭的环境五光十色,加上世界各国密切频繁的交流,佛子可以接触到的各种事物与境界,比古人可以说是多出很多倍;包括在末法时期邪说泛滥,对于初学者来说,因为知见上还不足以作深入的法义抉择,而在心性上也尚未完全调伏,因此要面对这些种种的境界时就要想办法,不要被这些六尘境界所影响,而把心收摄住不与恶法、恶行、恶心相应,而其中摄护诸根便是一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有定力不被逆境所转,以及心能够决定安住于善法上面,因此使得精进度更加精纯有力;而如果菩萨因为禅定的关系,能够以种种神通到他方世界利乐众生,则可以引生不同层次的精进,以及利益更多的众生。无论修学禅定,或者安住于种种善法之修学,都可以依靠智慧而知道如何更有效率的修学,以及如何层层转进的方便善巧;因此说,智慧波罗蜜能够清净禅定波罗蜜。以上是从六度之前 | admin 2020-02-20 |
![]() |
之前也跟菩萨们提过,即使您是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您也必须要具足三福净业;三福净业,我们有时候把它归类成一个世间福----世福,又说有戒福,又说有修福。而世间福来讲,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离开孝养父母,一个人的格就已经失去了,一个人格失去了,连道器都不够资格,那更不用说要能够成为优婆塞,能够来如实地往上进修天乘所需要的更具足圆满的修习十善,乃至更上的修学四禅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