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为什么要用受、想、行这个作为次第呢?因为受最容易观察,为什么?因为你的境界受,乃至说你的苦受、乐受和舍受——舍受就是不苦不乐受,你会不知道吗?当你意识心存在的时候,你只能够用知见说:我是假的!我是假的!可是实际上,还真的很难认自己是假的,因为祂的刹那生灭你无法体会;当意识灭的时候你也不知道,你醒过来的时候意识又出现了,所以你没有办 admin

2024-09-20

  生不知有不生者,苦不知有不苦者,死不知有永不死者,这是这个世间最大的悲苦哦! 有人会说,世尊在说假话,出家修道说能解决生老病死之苦,可是我们却看到释迦牟尼佛寿命八十多岁而离去,那生老病死之苦他自己到底是如何解决的呢? 世间人看到人的生是从十月怀胎之后出生而来,着眼于色身,我们却要说,生是从入胎识入胎开始的,如果没有一个从过去无量世,不断在生 admin

2024-09-19

  因为我们常常以色身为我,以我们的苦、乐受或是不苦不乐受为我,乃至以我们的目标当作我,以我们的行为当作我,乃至以我们所见所闻当作我……可是事实上,这一些统统都是变异生灭的,变异生灭的不会是我。因为我是具有主宰性的,是可以贯穿三世的;可是我们所知所见的内容,统统都是只有一世的,而且统统都是生灭性的,所以这些都不能称作真正的我,那些都是虚妄的 admin

2020-08-28

  又譬如有情在清醒的时候,真如藉著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任运随缘变现内六尘,促使前六识不断现行运作来分别内六尘,因而有种种苦、乐、不苦不乐等事现前。虽然吾人醒时在分别苦乐等事,真如仍然能任运而缘一切诸法,也仍然是离见闻觉知,永远不分别六尘,也不受种种苦乐等事。又譬如在夜晚睡眠时,前六识已不现行,而五根仍然在运作著,意根还是不停地在缘如来藏藉著五根去接触 admin

2020-07-27

  云何观觉、如觉念处?比丘者,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觉。觉乐身、苦身、不苦不乐身,乐心、苦心、不苦不乐心,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乐欲、苦欲、不苦不乐欲,乐无欲觉、苦无欲觉、不苦不乐无欲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无欲觉;如是比丘观内觉如觉,观外觉如觉,立念在觉;有知有见,有明 admin

2020-06-08

  欲界爱的结,比如说一个菩萨三果,他仍然喜欢住在世间,虽然对于世间的苦乐不贪着,但是世间还有不苦不乐。他还有一个心念,喜欢在欲界里面度众生,这就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身也有定力了,结果初禅善根发,色身常常有乐触。然后他心里生起喜欢贪着的心——喜欢这个乐触,所以时常将心向内收敛,让乐触在 admin

2020-06-08

”就像有人看见车祸血肉模糊以后,回到家吃不下饭一样,所以他“断食而还”,心里面想:“呜呼苦哉!”“呜呼”就是非常地感叹,就讲说:“啊,真的是太苦了!”对呀,在人间修“远离行”怎么能不苦?如果住在王宫里面享受,当然不苦;但是在人间修远离行,然后又看见人兽的死尸,当然觉得人生是苦,马上联想到自己。& admin

2020-03-19

除了认知六识是有生之法,是二法为缘而出生的生灭法,还得要确认六识心的无常性,其相应一法的无常性,所以《杂阿含经》卷8有云:【云何一切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若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于彼生厌。耳、鼻、舌 admin

2020-02-21

那这个受,五种感官的觉受,很明显的它可以分成苦受、乐受跟不苦不乐受。比方说,对于苦受来讲,比方说这个五种感官的苦受,大致上是什么内容呢?比方说我们眼睛如果看到了,比方说我们眼睛看到了不想看的这些环境,或者是耳朵听到了噪音,或者是说我们舌头尝到了败坏的食物。或者是说,比方说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在接触的时候,如果我们接触到比方说有一些个境界是比较粗涩 admin

2020-02-21

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前面的这个色阴的眼耳鼻舌身根的功能,我们能够了知到外面的境界,能够领纳接受到外面的这些境界;这些外面的境界所接受进来的,会是痛苦的、会是快乐的或是不苦不乐的这些境界的接受,也一样是无常的。今天所承受的痛苦,或是说享受到的欢乐,到了明天、到了后天乃至于一百年之后,也是一样全部统统不见了。所以,这些受阴的话,它是无常的、是 admin

2020-02-21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而我们的 admin

2020-02-21

因为有六识种未断,所以促使如来藏再一次地缘名色,名色再一次缘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六入再缘因为根尘相和合所触的这样子的一个触,因为在这个触上面产生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有受以后,就会因为有受,缘于这个欲界爱、色界爱还有无色界爱;因为有这个三界爱,所以会再取三界有;这个就是因为由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所以再有一次的五阴的这个色身 admin

2020-02-20

受阴,受阴就是能领受苦乐或者是不苦不乐,这样的一个受,就说是受阴。想阴,想就是了知;不管有没有起语言文字的了知,都叫作想。行阴,行就是决断的意思,譬如:你决定了某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决断,就是行;或者是:你决定下一步怎么做,这样的心行就是行,也就是决断的意思。再来说识阴,识阴它的功能是分别,识的功能就是了别的意思,识阴能够分别六尘,了别六尘 admin

2020-02-19

佛陀在《增壹阿含经》中云:【彼云何名为痛阴?所谓苦痛、乐痛、不苦不乐痛,是谓名为痛阴。】(《增壹阿含经》卷28)语译成白话如下:【那所谓的痛(受)阴是指什么而称为痛(受)阴呢?就是所谓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就是所说的痛(受)阴。】意思是说,所谓的受阴就是:苦的觉受、乐的觉受、不苦不乐的觉受,乃至扩而广之,由苦受所引生的忧受,以及乐受所引生的喜受 admin

2020-02-18

那你说,如果想象像一团透明的空气这样子的话,那么这个空气,请问世间有什么样的东西,能够真正去阻挡它的行进呢?所以说,以这个比喻来让大家了解到,佛教里面的所谓的去除我执的话呢,那它所成就的状况就是:没有了你所执着的见闻觉知的我之后,对于这一层的执着把它解决了之后,那么一切的境界,不管它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些受对于你来讲其实到最后它都是如实的呈 admin

2020-02-18

对一般人来说,领受六尘境界就是这六种入,领受了以后若是顺心受,就有快乐的觉受;若是违心之境界受,就有不喜欢的觉受叫作苦受;如果是不顺心也不违心的平常境界,那就叫作不苦不乐受,这是从识阴之后的觉受来说。可是“受”其实不这么简单,因为一定要先有前面的过程,才会有后面受阴这三种受,或者乐受加上喜受,苦受加上忧受,总共五种受:苦、乐、忧、喜、舍。 admin

2019-09-02

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言 三摩地

2019-07-20

1、初受蕴初受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境界受和苦、乐、舍(即不苦不乐)等觉受。境界受是身根本有的苦、乐、舍受,即是尚未由觉知心、尚未由离念灵知心(注5)生起对境界欢喜或厌恶的心行时所得的身根、身识上的所有觉受;苦、乐、舍等觉受是身根、身识一经触痛尘、转由意识领受身根痛触的粗相、细相而产生的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这些觉受之所以被称为蕴,有两个方面的原 admin

2019-04-24

彼云何名为痛(受)阴?所谓苦痛、乐痛、不苦不乐痛,是谓名为痛(受)阴。彼云何名想阴?所谓三世共会,是谓名为想阴。彼云何名为行阴?所谓身行、口行、意行,此名行阴。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六识),此名识阴。彼云何名为色?所谓色者:寒亦是色,热亦是色,饥亦是色,渴亦是色。云何名为痛(受)?所谓痛(受)者,痛(受)者名觉;为觉何物?觉苦 admin

2019-04-24

世尊接著开示如何是“比丘不知生死痈疮的根本,观察了以后具足了知生死痈疮的根本”?比丘们若是这样子的状况:了知自己对色身,对六识身相应的苦受觉、乐受觉、不苦不乐受觉的贪爱已经灭除了;已经把对于自身以及三受的贪著根本拔除了,确定以后绝对不会再出生三受觉的贪爱了,不会再出生对色身、六识身的贪爱了,这才是“比丘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 admin

2019-04-24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6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