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对于菩萨来说,十善业道是属于积极面的行善,因此菩萨看待十善业道应该为:一、不杀生,而护生。二、不偷盗,而布施。三、不邪淫,而净心。四、不诳语,说实语。五、不两舌,善调和。六、不恶口,常慈语。七、不绮语,言。八、不贪爱,利众生。九、不瞋恚,常慈悯。十、不愚痴,勤修慧。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开示:如果于十善业缺漏 三摩地

2018-07-22

十善分别是在身、口、意三方面,有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有: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有:离贪、离瞋、离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五戒、十善的内涵之中似乎有重复的部分,因为都有杀、盗、淫、妄,只是说一者是前面加一个戒字,一者前面只是加一个不字而已,所做的事情似乎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又要分为五戒、十善呢?乡间就有一句俚语叫作仝款着无仝师傅。 三摩地

2018-07-22

修持戒法,也是有福的喔!不用讲得太复杂,单单说五戒之中的不杀、不盗。某甲过去世持不杀之戒法,今世感得身体健康、寿命长久;过去世持不盗之戒法,今世感得所有的财物能够自在受用,不为他人之所侵夺,这当然也是一种福报。除了自我受用之外,假如这一分的威德是够大的,可以为人化解偷盗乃至伤害的因果的话,那这也有一分他受用的。若就其性质而言,这个部分,与前面所说的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五戒?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就是不杀生;不盗,就是不偷盗;不淫,在家人是讲不邪淫——凡是夫妻以外,不受国家法律,不受社会道德所承认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叫作邪淫;那不妄语呢?妄语是指说话不如实,有说没有、没有说有,甚至未证言证、未得谓得;也就是没有开悟却说已经开悟,没有证得禅定与神通,却说已经证得,这是 admin

2018-07-22

汝当受持不杀生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我今定不能受持不杀戒我当常受持断绝众生命所言众生者无量诸烦恼若能常害彼是名持杀戒尔时世尊复告之言。汝当受持不妄语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我今定不能受持不妄语常于一切法受持妄说句受持虚妄说是则诸佛法所言为妄者一切诸法空复有虚妄法声闻及缘觉菩萨之所行随顺世间事复有虚妄法我出于世间受持具足戒得成阿罗汉我受诸饮食建立他施事 三摩地

2018-07-22

以五戒而言,一位修养者,(一)自然不杀生煮食,活生生将动物杀死烹煮,就象有人一生中连一只小鱼都不曾杀之,这是仁慈心之自然发露,故君子远庖厨,闻其声,见其杀,不忍食其肉,当不会杀生;(二)自然不会偷盗他人物,占为己有;(三)自不会邪淫,奸污贞妇良女,破人名节;(四)自然不会妄语欺诈他人;(五)自然不会喝酒或酗酒乱性昏智,作后悔不堪之事。如此一切皆合乎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说过,在家修行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如果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成,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了。又,《杂阿含经》三三、九二七等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第一、信具足,第二、戒具足,第三、施具足,第四、闻具足,第五、慧具足。《维摩诘经》菩萨品中,尊称维摩诘为居士;而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 三摩地

2018-07-22

此戒摄属重戒中杀戒延伸出来之轻戒,也就是希望把不杀生改为更积极的护生。但是对于放生的情形我们得要以智慧来简择,因为放生的重点乃是基于慈心为出发点,慈乃与乐,悲则拔苦,放生业乃是给予众生生命的安乐;一般众生最宝爱的就是这个五阴的命根,样样都是基于保护自己的生命为优先。此生命对于菩萨来说是道器,也就是能够行菩萨事业的工具,菩萨对于生命也是要保护好,这样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这样开示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根据佛陀圣教开示,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无论男女,像杀神附体样,以为自己不杀人,便被人所杀。于是见人必杀,逢人必砍,如是互杀互砍,经过七日七夜。(是谓刀兵劫末)在这时,也有心里怀惭愧心的,不欲杀人,但又恐被人所杀,像獐鹿逢打措的一样,于是铤而走险,隐于山野。经过上面所说的饥馑、瘟疫、刀兵、三种灾劫之后,世界上所剩下的,统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了。走起路来个月二十天遇不到一个人,原先隐在山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这样开示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根据佛陀圣教开示,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怎么叫作慈心呢?慈就是不杀戒,因为慈心就会让众生安乐。能够不窃盗众生的财物,就是悲心;因为众生在世间,依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会产生深重的我所的念想,所以当他的东西失去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很大的痛苦;如果我们不去窃盗众生的财物,这样子就不会让众生产生无名的痛苦,这就是悲心了。另外是喜心,喜心就是以欢喜心来看待众生。当我们看到众生的眷属都能够不被侵害,每个 三摩地

2018-07-22

你看到人各有各的幸,也各有各的不幸,不明就理的人就会说:看,人和人是公平的吧!其实这不是人生公平的展现,只是告诉你,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报,善恶各有报;过去常行布施,今生就会广有资财;过去口业清净,今生凡有所说人都愿意相信,不会怀疑;过去专心持戒,不邪淫,不夺人眷属,今生眷属恩爱,不会旁生许多爱恨情仇的过节;有果必有其相应的因,没有无因的果,尽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戒是摄属于重戒中的杀生戒所延伸出来的轻戒,也就是希望把不杀生改为更积极的护生。但是,对于放生这一件事情,菩萨必须以智慧来作简择,佛教中的放生是以慈悲心为出发点,所谓慈是与乐,悲则是拔苦,因此真正的放生乃是给予众生生命的安乐。一般众生最宝爱的就是自己这个五阴命根,样样都是基于保护自己的生命为优先,因此,慈心不杀的重点是以给予众生生存、安乐为最主要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恐惧,这也是施无畏。例如恶口来说,譬如有人喜欢到处张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有人得罪了他,心里就一定会恐怖,因为怕他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说:你说的善恶标准,我可能也不是很想接受啦!为什么?因为我人不坏啊!那我们现在再继续问他一个问题就让他哑口无言了:既然你不想要持戒!持戒对你来说太辛苦了,那如果你的邻居都是杀人放火的人,你觉得好吗他说:我不要啊!那你是希望你的邻居持戒好?还是不持戒好?当然要持戒啦!当我邻居怎么可以不持戒呢!这样想法真的很颠倒,既然你希望你邻居都是好人,而且好人 三摩地

2018-07-22

24.今生长寿,前世慈心不杀生。25.今生短命,前世好杀生。26.今生大富,前世好布施。27.今生聪明,前世喜欢诵经求学问。28.今生愚笨,前世为畜生。29.今生急躁,前世为猴子。30.今生有恶疾,前世破坏三宝。31.今生手脚不随,前世捆绑众生手脚。32.今生个性恶毒,前世是蛇蝎。33.今生身相端正,前世持戒。34.今生六根不完全,前世破戒。35.今生不爱干净,前世为猪。 三摩地

2018-07-22

那我们现在继续说,那一般的人说:你说的善恶标准,我可能也不是很想接受啦!为什么?因为我人不坏啊!那我们现在再继续问他一个问题就让他哑口无言了:既然你不想要持戒!持戒对你来说太辛苦了,那你想,你的邻居都是杀人放火的人,你觉得好吗他说:我不要啊!那你是希望你的邻居持戒好?还是不持戒好?当然要持戒啦!当我邻居怎么可以不持戒呢!那你这样想法真的很颠倒,既然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如果人人皆信佛教,皆遵守佛教的基础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那么人类社会将变得何等的文明与富足!是以佛法是可以利益现实人生的。佛教可谓世间至善的教育,佛法更是法界实相之至理。世界上一些著名人士曾经评价过佛教,譬如孙中山先生如是说:“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想要解脱的时候,他一定会开始行善----他会行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乃至他会做一些善业,可是他就说:“你这样做就好了,你这样做就已经是解脱了,你这样做就一定可以成佛了。”他就这样说,这样子就叫做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