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关於受生人间的业因,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後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後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所以,《法华文句》说道:“五戒为人,十善生天。”过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终生奉行,来生可得人趣之果报。 阿修罗道以好战出名的阿修罗道,因有福报而没有德性有的说法只是将他纳入鬼神中,或说是堕落的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正勤——又名四正断,亦名四意端,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精勤修习。于未生恶不善法,为令不生故,精勤修习。于未生善法,为令生故,精勤修习。于已生善法,为令增长故,精勤修习。一心正意勤修,故名正勤;能除懈怠,故名正断;发于意处,又名意端。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为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又名勤如意足)、心如意足(又名念如意足)、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轮转无法出离与解脱。世尊在《长阿含经》当中,有开示过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业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贪取、嫉妒、邪见等三种不善业;反过来说,不贪取、不嫉妒、不邪见则是十增法,十善业道中属于意行的三种善业。佛陀在《分别善恶报应经》当中也说:嫉妒会让众生得到出生为卑贱种性的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有情因为有自我存在的意识的前提下,去沾染恶习、造作不善业,或者是造作去恶修善的善业,也都是因为为了这个自我而造作。前面是因为无明而去造作恶业,后面去恶修善是因为听闻到佛法以后,知道什么是解脱的智慧;去除无明,也因为要让自己能够进入解脱道修学而去恶修善。-----《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21集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是佛法吗?》孙正德老师 (原标题: | 三摩地 2018-07-22 |
|
写给菩萨们:面对境界,多向内看,当下那一刻,如果我因别人做的某件事激怒,事情是外在的,可是这份被激怒的心却是我内在所发生的,想想,真正的菩萨会被这样的一件事激怒吗?会因为这件事而对众生产生嗔心、舍心吗?在我们修学佛法没有达到一定的位阶以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有漏习气与无明业种,而造作种种业行,遭受种种业果,我们种种的境遇,其实是自己今生或过去无量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特别是即使在清楚时,脑中有时也会突然蹦出自己根本不愿出现的淫欲、邪淫念头,有时恶念、不善之念也同样的会莫名其妙的冒出,这时他就会怨恨和惩罚自己,但仍制止不了。他就静下心来思维:自己非常厌恶这些恶念,根本就没想这些,并尽量制止这种恶念的出现,这些念头是从哪里来的呢?思维的结果,他觉得,这大概就是魔或冤亲债主来障道吧,不是自己想的,这些恶念与自己应该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旦这个做法不得逞,对方教而不善,我们不禁满肚委屈,觉得自己的好意被辜负了。假使我不在乎你,我才不管呢!我就是喜欢这样!你别理我!恋人又羞又怒。一场吵架由此开始了。我是为你好,如果你是别人,我才不理你!我们回嘴。问题是:我们自己的价值和喜好又是否真的高出一点呢?我们也许忘了,当我们怀念一个人的时候,怀念的并不是他的价值和喜好,而是他让我成为我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你会说:娑婆世界,不就是称为堪忍的世界?众生不是应该很堪忍吗?然而众生不能堪忍的是:对于佛法不能堪忍,对于善法难以接受;而唯有行菩萨行的众生有情,才愿意生生世世在这个末法世界,来堪忍种种善法的受持以及不善法的逼迫。所谓不善法的逼迫,就是当你遇到一些是非的因缘被卷入其中,这也算啊!如果是小乘人,他就完全不理会这些事情,但是菩萨是有所不同的。那菩萨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在《大宝积经》中说道:缘爱故求,缘求故得,缘于得故便起我所,缘我所故起诸定执,缘诸定执故起欲贪,缘欲贪故起深耽着,缘深耽着故起悭吝,缘悭吝故起于聚敛,缘聚敛故起诸守护,缘守护故执持刀仗,争讼讥谤起种种苦……长养诸恶不善之法。我们原本平安无事,突然一念心动想做点什么,感觉好像缺点什么,于是开始了对外求取之旅,我们以为这样就能获得我们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法句经》教学品)[今译]如果能活一百岁,却去学不好的东西,还不如活一天,却勤奋追求真理。▲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呜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诺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发愿最恶最不善恶人所处业报之地,都愿意前往,开演如来十二分教,令有缘众生如是熏习诸佛法义,这是真实发愿,属于未来可以成就之愿,可以消除菩萨怯懦之心。所以应当如世尊发愿,不应犹豫,如是才是真正学佛志行的人。十法界中如果不能够,无法施设方便救度,菩萨的志业也不可能,世间也没有如是的佛世尊。所以有些人对于地狱法界非常恐惧,乃至想绝对不要到那里去,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12、此人见善不能发心,不信,常造不善十恶之罪。13、这类众生已流浪生死往返于恶道中,经无量亿劫不可数岁月,于此世难得此人身,却仍是如此,因此注定死后仍再返回苦海,投生堕回畜生道中。这是外道非所能知的。从鬼界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1、此人的长相是黑黑瘦瘦,面无光泽。2、头发短恶,黄赤苍浪形状,褰鼻.怒目,眼白直视(鼻子弯弯曲曲,眼睛凶凶的,露眼白,目光是直直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关於受生人间的业因,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後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後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所以,《法华文句》说道:「五戒为人,十善生天。」过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终生奉行,来生可得人趣之果报。5、阿修罗道以好战出名的阿修罗道,因有福报而没有德性有的说法只是将他纳入鬼神中,或说是堕落的天人,北传佛教将他列入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楞伽经》卷四〈一切佛语心品〉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着作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世尊告诉大慧菩萨说:「大慧啊!这个第八识心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生起现行都是以如来藏为因。」一切善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有情皆我亲友、一切有情于我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人中尚尔,况恶道苦,难可具说!是故当知,皆由过去诸不善业受如是报。若为刀杖之所加害而造城壁及诸墙堑防卫其身,为恶风雨蚊虻蜂螫而求屋舍,为四百四病,内苦、外苦,而求饮食、卧具、医药、田园室宅、金银七宝、奴婢、车乘、资生之具供给所须,不称其心,便生苦恼;设获珍财,悭贪吝惜,常加守护,或时散失,复生大苦。阿难,此五阴身,一一威仪行住坐卧,无不皆苦。若长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时的慈童女就是我释迦牟尼的前身啊!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只要对父母作了少许的不善,就一定会得到大苦报;如果能对父母作小小的供养,就能获福无量。你们要这么学,应当要殷勤且尽心地奉事孝养父母。」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比丘们说:「对于自己的父母,虽只作一点小小的供养,就可以得到无量福报;而如果对父母稍作不孝顺的事,就会得到无量罪过。」比丘们问佛陀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接着佛开示:对父母所作稍微不善,便获得如是大苦报,如果对父母稍作供养,便获得不可计量的福德。由佛的开示可知:孝养父母所获得的福德真的不可计量,如果菩萨能够孝养父母,可以作为菩萨在佛菩提道的福德资粮,乃至未来可以很迅速地成就佛道,这就是对父母稍作供养,便获得不可计量的福德。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孝顺父母、不供养父母乃至忤逆父母,所获得的罪报不可思议,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佛在《杂宝藏经》曾开示:只要对父母所作稍微不善,便获得大苦报,如果对父母稍作供养,得福不可计量。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名叫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耗尽,因此帮人做苦力,以此苦力换得每日工资二钱,回家奉养老母,后来日得四钱、八钱、十六钱,也都作为奉养老母之用。有一天,慈童女想入海取宝来改善生活,老母虽然前已同意,不过是敷衍之词。待慈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爱憙。八者种怨家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女人,多人共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大智度论》卷13纵使没有受戒,如果有了对自己的配偶不真诚而与配偶以外的人行淫,当生就会发生很不好的后果,像《佛说善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