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若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诸天来到我所,诸龙、夜叉、薜荔、毗捨阇、鸠盘茶、罗刹来到我所,彼问我,我答彼,我问彼,彼答我,皆犯不可悔。若本欲言罗汉,误言阿那含者,犯中可悔。余亦如是说。若优婆塞,人问言:汝得道耶?若默然,若以相示者,犯中可悔。(未决定了解故言可悔)乃至言旋风土鬼来我所者,犯中可悔。若优婆塞,实闻而言不闻,实见而言不见;疑有而言无,无而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八正道当中的正命可以知道,佛教中是要以正当而如法的职业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八正道当中的正命可以知道,佛教中是要以正当而如法的职业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三重。’‘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四重。’&ls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所说修不净观。如是之言是虚妄说。是名颠倒。是则名为第四颠倒。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今日始得正见。世尊。自是之前我等悉名邪见之人。世尊。二十五有有我不耶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时有异人善知方便语贫女人。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说如来祂从因地的时候,还没有见道的三大无量数劫之前,在凡夫地中为了求离欲,因此修不净观,再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乃至最后阶位的无上正等正觉。有这样次第的修行,从庄严地—也就是庄严佛菩提,从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通达位、十地,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如来地,在在处处所修的诸法都胜过声闻缘觉,所以如来叫作无上尊。我们如果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优婆塞戒经》卷三)由于如来从因地时修不净观,这是最初期最基本的观行;再从这最基础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一步一步的进修种种的法门,乃至最后的位阶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这样次第的修行。从庄严地开始,也就是说从庄严地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从庄严佛菩提的见道位、通达位、十地的修道位,进而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如来地,在在处处所修的种种法,都超胜于声闻阿罗汉,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由于佛在因地时(即成佛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到最后成佛;从庄严地(即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通达位、十地位)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如来地(即成佛),在在处处所修诸法,都胜过声闻乘阿罗汉、缘觉乘辟支佛,所以佛就被称为无上尊。所以,阿罗汉和辟支佛都不能被称为佛,不能被称为无上尊。本书在后面会对阿罗汉、辟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佛究竟了知任何一法的相貌,一切法相的智慧具足了,就是具足一切种智,那就成佛了!声闻、缘觉圣人不懂相智,只有世俗谛的相智,但没有世俗谛的因智,也没有时智:对金师之子应该说数息法,却为他说不净观;对屠夫之子应该教导不净观的,他们却教他修数息法,这就是没有时智,不能观察时节因缘,所以声闻、缘觉圣人永远都没办法称为佛,因为都没有具足这三智。十三、佛&ldquo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由于佛在因地时(即成佛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到最后成佛;从庄严地(即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通达位、十地位)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如来地(即成佛),在在处处所修诸法,都胜过声闻乘阿罗汉、缘觉乘辟支佛,所以佛就被称为无上尊。所以,阿罗汉和辟支佛都不能被称为佛,不能被称为无上尊。本书在后面会对阿罗汉、辟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的十号是怎么来的?如来从因地还没有见道的三大无量数劫之前,在凡夫地中为求离欲,因此修不净观。修不净观能使人离开欲界地而生起初禅境界,舍报后可以生到初禅天中;乃至善根比较好的人,由不净观可以取证声闻的初果境界,这就是四念处中的观身不净。由于如来从因地时修不净观,是最初、最基本的观行;再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乃至最后阶位的无上正等正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的十号是怎么来的?如来从因地还没有见道的三大无量数劫之前,在凡夫地中为求离欲,因此修不净观。修不净观能使人离开欲界地而生起初禅境界,舍报后可以生到初禅天中;乃至善根比较好的人,由不净观可以取证声闻的初果境界,这就是四念处中的观身不净。由于如来从因地时修不净观,是最初、最基本的观行;再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乃至最后阶位的无上正等正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为什么说八万四千法门呢?因为人有八万四千烦恼,不同的药治不同的病,比如贪欲重的修数息观不成,要修不净观,如是等等。)佛弃余寿二十年。有三因缘。一者用世间人贪身故。二者所教已尽。三者恐恶人诽谤之得罪重故。便取般泥洹。(佛世寿本为百岁,为何八十岁即入涅槃?一是因为世人都贪着色身的寿命;二是应说的法已说,应度的人已度;三是为了避免恶人造下谤佛谤法的地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佛究竟了知任何一法的相貌,一切法相的智慧具足了,就是具足一切种智,那就成佛了!声闻、缘觉圣人不懂相智,只有世俗谛的相智,但没有世俗谛的因智,也没有时智:对金师之子应该说数息法,却为他说不净观;对屠夫之子应该教导不净观的,他们却教他修数息法,这就是没有时智,不能观察时节因缘,所以声闻、缘觉圣人永远都没办法称为佛,因为都没有具足这三智。十三、佛&ldquo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净观止贪,慈悲观止瞋,因缘观止痴,如是等亦名为止。如人将行不行,亦名为止。是知“止”语浮漫,不正得“奢摩他”名也。如椿、柘、榆、柳,虽皆名木。若但云“木”,安得榆、柳耶?“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二者彼安乐土,过三界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知是人贪欲多者即应为说不净观法。嗔恚多者为说慈悲。思觉多者教令数息。着我多者当为分析十八界等。是人闻已至心受持。心受持已如法修行。如法行已次第获得四念处观身受心法。得是观已次第复观十二因缘。如是观已次得暖法。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悉有暖法。何以故。如佛所说三法和合名为众生。一寿二暖三识。若从是义一切众生应先有暖。云何如来说言暖法因善友生。 | admin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