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舍利又上至色究竟天变成曼达罗花、萨亚扎花等多种花,并降下花雨;花雨中愿传出三宝音声、居士戒等戒律音声,又传出闻、思、修、不净观、呼吸观、四无色禅、十住处、八胜处、止观、三解脱、三乘法等法音。以此法音宣流,色界天人皆能忆念前世善根。愿此等众生能于善法发誓愿,且降临此娑婆世界之人间,教化人行持十善法;欲界天人亦能听此法音宣流,且于听法后能断除有结(三 admin

2020-07-30

  《宝积经》中说了贪病用不净观药治,了嗔病用慈悲药医治,了愚痴须因缘和合药医治。如是应病与药以对治,为药各依方。药治,则三毒烦恼始除得根本。……若枷锁等以衣裳覆之,虽目不见锁,其人终不得解脱。既知如此,准修无心想拟除烦恼者,敷时不见,不能除得根本。有如是说,将何对?答:准《涅槃经》云:有药名阿伽陀,若有众生服者,治一切病。药喻无思无观。三 admin

2020-07-02

  这方法有的人是从九想的“不净观”来除掉烦恼,因为他贪欲特重;有的人是因为他的瞋心很重,必须要修“慈心观”,烦恼就不会再生起,心就容易得定;有的人心中很掉散,他的攀缘非常重,妄想一大堆,心定不下来,就叫他修“数息观”;那有的人是愚痴,放不下烦恼,就叫他修“因缘观”来对治烦恼;我们会里则是运用“念佛观” admin

2020-06-20

  这段经文中的身念处观,包括不净观、白骨观、初禅至四禅的修行,这却是大师们很少说明出来的法要。四念处观,本是南传佛法解脱道中极为重要的行门,是确实可以因此修得解脱果及发起禅定的好行门;可惜的是如今已经没有人实证之后加以发扬起来,导致学者虽多而无一实证者,乃至初果、初禅都不可得。然而佛陀说:这种行门,努力修学七年,必得四果、下至初果;甚至说,七月精修下 admin

2020-06-08

  总合来说,瞋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慈心观,贪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不净观,愚痴重的就教他们修学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观,所谓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种能够针对个别过失重者,而予以治理者,就称为对治悉檀。所以,佛有时说但能除断男女细滑触,便得出离;实际上,并不是唯断贪欲便可以出离三界,而是因为某人其他的障碍都没有,唯因贪欲所以轮回生死,所以,只要让他断除贪欲, admin

2020-06-08

  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弟子久修而劬劳无功;世尊知道以后,便让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调修习的方法,金师之子改修数息观,屠夫之子改修不净观,两个人不久之后都成为阿罗汉了,这就是为人悉檀。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 admin

2020-06-08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admin

2020-06-08

他们修远离行的人,在印度容易修“不净观”。 要修证解脱果,最困难的就是伏断人间的五欲。五欲里面最粗重的就是两个:一个是精美的饮食,第二个就是男女欲,这两个最难摆脱,其他的比较容易;因为有的人、或有很多人他没有想要拥有很多财产,他对名声也没有兴趣,就是这两样最难远离;所以男女欲跟饮食这两个,是系缚有情常住人间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余倒也还好 admin

2020-03-19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admin

2020-02-21

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的方法有非常的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观、以不净观,是非常非常的多。因为佛陀都看着众生的因缘,以他的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 admin

2020-02-21

我们举一下在经中佛陀经常运用的对治法来说明:譬如说贪欲重的弟子,佛陀说要修不净观,因为贪欲重最主要是在五根身上面的受用上贪着,五根身它基本上,它不是清净的、不是常住的,所以要修不净观;透过修不净观来对治,对这个有根身的贪爱执着,对这个因为有五根身,而有了欲爱的这种乐受的贪着,所以要对于贪欲重的弟子,要教导他修不净观,远离这种欲界的烦恼过重。另外对于 admin

2020-02-20

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的方法有非常的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观、以不净观,是非常非常的多。因为佛陀都看着众生的因缘,以他的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 admin

2020-02-20

总合来说,瞋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慈心观,贪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不净观,愚痴重的就教他们修学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观,所谓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种能够针对个别过失重者,而予以治理者,就称为对治悉檀。所以,佛有时说但能除断男女细滑触,便得出离;实际上,并不是唯断贪欲便可以出离三界,而是因为某人其他的障碍都没有,唯因贪欲所以轮回生死,所以,只要让他断除贪欲, admin

2020-02-20

总合来说,瞋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慈心观,贪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不净观,愚痴重的就教他们修学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观,所谓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种能够针对个别过失重者,而予以治理者,就称为对治悉檀。所以,佛有时说但能除断男女细滑触,便得出离;实际上,并不是唯断贪欲便可以出离三界,而是因为某人其他的障碍都没有,唯因贪欲所以轮回生死,所以,只要让他断除贪欲, admin

2020-02-18

《宝积经》中说了贪病用不净观药治,了嗔病用慈悲药医治,了愚痴须因缘和合药医治。如是应病与药以对治,为药各依方。药治,则三毒烦恼始除得根本。……若枷锁等以衣裳覆之,虽目不见锁,其人终不得解脱。既知如此,准修无心想拟除烦恼者,敷时不见,不能除得根本。有如是说,将何对? 答:准《涅槃经》云:有药名阿伽陀,若有众生服者,治一切病。药喻无思无 admin

2019-07-29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三重。”’“‘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 三摩地

2019-07-20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三摩地

2018-07-23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嗔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仰佛教吗?》(原标题:完美人生从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举一下在经中佛陀经常运用的对治法来说明:譬如说贪欲重的,佛陀说要修不净观,因为贪欲重最主要是在五根身上面的受用上贪着,五根身它基本上,它不是清净的、不是常住的,所以要修不净观;透过修不净观来对治,对这个有根身的贪爱执着,对这个因为有五根身,而有了欲爱的这种乐受的贪着,所以要对于贪欲重的,要教导他修不净观,远离这种欲界的烦恼过重。另外对于瞋恚重者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如果贪著美色,可以藉著观察色身的三十六种不净而生起厌离心;可是如果在触觉中生起贪著,虽然也知道是不净,但还是会贪著于男女细滑触的细软觉受,因此即使修不净观也无法舍离此欲。譬如有的人贪著男女欲极重,那就算他努力修不净观也无法断除淫欲,乃至有的人在精神上已经是严重的病态,甚至有恋尸癖或与尸体交合等悖逆人性的行为产生,那些都不仅是违犯世间刑法的极重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56条/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