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古代印度教大师商羯罗盗用了佛教的唯识教义,创立了印度教吠檀多派,主张“梵我一如”、“梵我不二”,其思想在很多方面接近佛教的唯识教义,所不同者主要在于,其主张众生皆是由同一个“梵”变生出来的,梵是绝对的,而唯识教说有情各有其第八识,第八识也会受熏。商羯罗的“梵我一如”思想来源于唯识,因此被印度教内反对者斥为&ldq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古代印度教大师商羯罗盗用了佛教的唯识教义,创立了印度教吠檀多派,主张“梵我一如”、“梵我不二”,其思想在很多方面接近佛教的唯识教义,所不同者主要在于,其主张众生皆是由同一个“梵”变生出来的,梵是绝对的,而唯识教说有情各有其第八识,第八识也会受熏。商羯罗的“梵我一如”思想来源于唯识,因此被印度教内反对者斥为&ldq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学人发菩提心已,于外门修积资粮,于七住位实证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由此转入内门,以所悟的第八识为基础,进修唯识种智,由此断尽我执、法执而得以成佛,如是修行才是成佛的不二法门。是故了悟第八识对于成佛意义重大。然宣讲第八识之经论,其义理极为深奥难懂,原因之一,就是第八识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譬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菩萨:我说如来藏,不同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可是坦特罗佛教行者,却教导众生在性高潮快乐的觉受遍全身,称之为乐;观此乐受无形无相,称之为空,说之为乐空双运、乐空不二,成为引以自豪的“报身佛”。这样的说法完全不如法!为什么?因为有乐受就不离受阴,有知就不离想阴,既然落入受阴与想阴,当然不离五阴;既然不离五阴,表示我见未断,连声闻初果也无,连菩萨七住明心也无,怎么有可能成为究竟佛呢?原来 | admin 2018-07-21 |
|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体不本不二,圆满成就一切法性,)而我昔遭無始妄想(无始妄想习气熏染故,客尘遮障而不能见),久在輪迴。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意识觉知心及其种种变相,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后继续去观察,发觉原来空能生一切的有,而这个有也终不离真如的空,所以他就住于空与有这两边,却又不被空与有两边所束缚,而能离于空与有的两边,自在的运作空与有的各种功德受用,这个便是性相不二、行于中道,而没有中道可行。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个法身是一切众生也都有,所以佛陀常常依于自己的法身跟众生的法身是完全相同,所以祂会说:心、佛、众生是相同的;心、佛、众生是不二的;心、佛、众生是一样的,所以一切众生跟诸佛都平等的,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依于法身的功德来说。所以一切众生也都是有法身,所以我们每个人也都一个真佛----这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就是法身!可是我们知道,我们一个有情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以法身,本无形质,非由修行而得,不生不灭,为一切众生之所本有,无缺无失,所以一切众生皆有此「法身」,以此「法身」得以「成佛」,成就如来,以此「如来」即是「涅盘本际」,说「本际」故,无有所得,何谓无有所得?以一切众生本有故,以本有,何更说得?若是本来就有,乃至一时一刻都不曾失去,如何说有「更失而复得」,所以不失故,所以无有复「得」可说;以「得」毕竟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805,b5-28)在阿鼻地狱之中,痛还算是小损,就可知道菩萨摩诃萨的修行多好!大众可以想一想,如果不是提婆达多菩萨的话,像是一般人可以出佛身血吗?大家谁近得了佛身?有造作什么累劫善缘可以接近佛陀?乃至说可以有这么惊人的业力神力可以隔开人天大菩萨,鬼神,这些数都数不清的有他心通以及宿命明的大菩萨们,然而让佛出血,请问有那一丁点可能?当然曹兄学佛尚且算浅,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他这样做很愚痴的,因为证解涅槃的话,一定是世间与涅槃是不二的,那世间与涅槃是不二就代表轮回与涅槃是不二的。可是这个道理太深了,所以佛不对一般的众生来讲的,所以才区分说有三乘法。可是我们今天遇到的情况是,有人连《阿含经》所讲的涅槃他都不清楚,他连涅槃是要灭一切法不清楚。那我们就来说二乘法中的涅槃:第一个有余依涅槃。什么叫有余依涅槃?就是说你没有意识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以一切法空处,无有建立;何以法空,而不谓之为「断灭」?由「涅盘不空」,说有「本际」;所以如何说佛陀有诸戏论,以「不空」而谓之非灭,非是边见所知的断灭耶?小乘初果人尚且不因为如是见解而取虚妄,何况佛地取断灭为理而作涅盘戏论?以大慈世尊无有戏论故,所言真实,不二语故,所以小乘法明说真实法义,如何可以谓无?以此「本际」不空,以小乘法惟知道有「空」,所以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个智慧已经出现了,就知道空有是不二,这个便是实相,是第一义,这是出世间的慧。念佛可以俱足事上与理上的慧。所以,念佛可以俱足三无漏学---事上的三无漏学俱足,理上的三无漏学也俱足。这也是念佛的果报的殊胜。以上,念佛的殊胜大略说完了,我们来讲求生诸佛净土应当具备的三种资粮,称之为信愿行。(第二章完) (原标题:03第一篇第二章:念佛法门之殊胜) | 三摩地 2018-07-20 |
|
实相不仅只是无相而已;实相是无相也是有相;有相与无相是不二的,这才是实相。如果只是落在空里面,见空而不见有;空与有不能是一的话,空与有是分别对立的话,那是在一边;既然是在一边就不是实相。如果在有相之中,不能见实相,那就是有碍;则此人所谓的实相无相,一定是错会了,不是真正的无相。至于“实相”我们到实相念佛里面再来说,这里就不再重复。(第一章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后继续去观察,发觉原来空能生一切的有,而这个有也终不离真如的空,所以他就住于空与有这两边,却又不被空与有两边所束缚,而能离于空与有的两边,自在的运作空与有的各种功德受用,这个便是性相不二、行于中道,而没有中道可行。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 | 三摩地 2018-07-20 |
|
此时便知道信禅师为何说道:“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眠然无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忆佛心谢、更不须徵,即看此等心,既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亦名,亦名佛性,亦名诸法实性实际,亦名净土,亦名菩提、金刚三昧、本觉等。”四、行者不论是参禅入理或念佛入理,见佛性后均应参访真见道人,免将妄觉误作真觉,乃至将定境误作悟境。此微细处,务必留意。否则,他时异日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后继续去观察,发觉原来空能生一切的有,而这个有也终不离真如的空,所以他就住于空与有这两边,却又不被空与有两边所束缚,而能离于空与有的两边,自在的运作空与有的各种功德受用,这个便是性相不二、行于中道,而没有中道可行。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 | admin 2018-07-20 |
|
这个智慧已经出现了,就知道空有是不二,这个便是实相,是第一义,这是出世间的慧。念佛可以俱足事上与理上的慧。所以,念佛可以俱足三无漏学---事上的三无漏学俱足,理上的三无漏学也俱足。这也是念佛的果报的殊胜。------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果报殊胜>(原标题: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后继续去观察,发觉原来空能生一切的有,而这个有也终不离真如的空,所以他就住于空与有这两边,却又不被空与有两边所束缚,而能离于空与有的两边,自在的运作空与有的各种功德受用,这个便是性相不二、行于中道,而没有中道可行。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 | 三摩地 2018-07-20 |
|
那么如果说是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证到了空性了,知道什么是不空,空与不空、空与假、有与无都了然分明,这个时候就证到了理一心,就知道说空有不二,这个是实相,就是第一义,这就是出世间的慧。所以说念佛也可以具足慧学。那么从上面我们可以说明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但是修学佛法的人应该要知道我们前面所述的学佛的目的:是要学佛的知见、是要亲证自己的摩尼宝珠----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正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事理两得,宗教不二矣。教虽中下犹能得益,非上上利根不能大通,以涉博故。宗虽中下难以措心,而上根便能大彻,以守约故。教则世法佛法,事理性相,悉皆通达,又须大开圆解,(即宗门大彻大悟也,)方可作人天导师。宗则参破一个话头,亲见本来,便能阐直指宗风。佛法大兴之日,及佛法大通之人,宜依宗参究。喻如僧繇画龙,一点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