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为知道说,某甲若是得了这一分的福德,对其佛菩提道上的进展,是没有帮助的,甚至于只会令其更贪爱三界法的缘故;乃至是说,在受用那一分福德之后,反而会因为这样而欺压众生,更造作恶业而下堕恶道。所以世尊怜悯众生的缘故,是接受或是不接受众生的供养,其道理就大略像是这个样子。再者,也就是因为上述所说的道理,从表面上看来,好像是须摩布施线缕给世尊,但其实是世尊 | admin 2020-07-06 |
|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法门系列的节目!我们是按照同修会所发行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著的内涵来进行我们的课程进度。我们主要这个阶段的课程是在说明:念佛法门的种种修行的知见以及要领。今天我们继续会讨论求生极乐世界九品之中应该有的基本知见,我们主要是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为主要的经典依据,并且参考正智出版社由萧平实导师所著的《禅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必须要知道仁义礼智信它是横跨三世因果的,必须要知道有父母。乃至于有沙门、有梵志、有得道真人。也就是说,必须要有正确的知见,知道有真正能够修行解脱的沙门,能够修行清净的梵志,也就是说愿意修学佛法、趣向于清净、趣向于解脱的沙门、梵志。那这个沙门、梵志一定也是有过去世的修行的因缘,所以必须要知道沙门、梵志、父母的这个因果,必须要深信因果。也必须要知 | admin 2020-07-06 |
|
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 | admin 2020-07-06 |
|
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适。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尔时,去鸡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华,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当其半夜,弥勒出家;即其夜,成无上道。时三千大千刹土,六变震动,地神各各相告曰:今弥勒已成 | admin 2020-07-06 |
|
观行断三缚结《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自从正觉同修会开始弘法以来,各大道场口头上的抵制说法是:萧平实弘扬的法义很奇怪,与各大道场都不一样。暗示说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有问题,因为他们不敢公然毁谤正觉的法义是外道法——恐怕承担谤法的大因果,心中又很想抵制正觉。然而正觉弘法将近二十年来,经过三次严重的法义质疑、检验,也经过各大道场十余年 | admin 2020-07-06 |
|
可不管是声闻道或缘觉道,最后的目标就是要断我见、断我执以及断我所执,这样才能出离三界生死苦。菩萨所修的道叫做佛菩提道,最后的目标就是要究竟成佛。那么佛菩提道应该修学的法,除了要把声闻道和缘觉道所修的法,统统都要函盖进来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明心证真如;然后再依真如心的总相与别相,以及对真如心中所有一切种子的实证圆满了,才能够成就究竟佛道。各位菩萨!在 | admin 2020-07-06 |
|
在家众受戒的种类有:三归五戒,也有八关斋戒(或者称为八关戒斋)以及菩萨戒。出家众就分为:沙弥跟沙弥尼戒,还有式叉摩尼戒,还有比丘尼戒跟比丘戒以及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在家众跟出家众都可以受戒的。那三归五戒呢?一般学佛人大概都很清楚,三归当然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跟戒酒。八关斋戒它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 admin 2020-07-06 |
|
《成唯识论》 《八识规矩颂》唐玄奘大师颂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 admin 2020-07-06 |
|
![]() |
上一周我们讲《妙法莲华经》一百六十八页倒数第二行,“得千二百意功德”,谈到从《楞严经》引述出来的一段经文,我们讲到第一句“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这句已经解说完了,那么接著说:“唯圣与凡无不包容,”也就是说意根对于十方三世一切法,不论世间法或者出世间法,全部默容,所以有一千两百功德。因此不论是圣者与凡夫,所 | admin 2020-07-03 |
然菩萨习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仅是佛菩提道中之见道位入门,仅得总相智;若欲通达见道位满足而入初地,尚有极多别相智须深入进修、实证及现观,然后始能进入初地而名为见道通达位之菩萨摩诃萨;必须于所亲证之阿赖耶识即是一切种子识、贯穿三世之入胎识无分别识,现观此识是出生万法之根源,是一切种智之智体;如是通达佛菩提道所应修证之内涵与次第而进入修道位中,方名初地 | admin 2020-07-02 |
|
野狐释摩诃衍说阿赖耶识如莲花出离淤泥,皎洁清净离诸尘垢,为诸佛菩萨所重,乃是以其错悟看心除习气之行,使得意识心长时住于妄想不起之境界中,比拟成经中世尊所说阿赖耶识本已出离三毒妄想分别之习气淤泥,而说为得以成就大力之势,显现一切种智。但一切种智乃是:菩萨之意识心证得金刚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后,缘于金刚心之空与不空真性所发起之般若实相智慧,基于此实相般若 | admin 2020-07-02 |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心经》顾名思义是在说心,包括讲真心、妄心、众生心、菩萨心和佛心。一切世间的有情众生同具真心与妄心,并非只有一种心,而真心与妄心又在时时同步运作。无 | admin 2020-06-26 |
|
![]() |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三-------------------【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5〈十地品第26〉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 admin 2020-06-23 |
法华经讲义(全套共二十五册)【作者】平实导师 书籍简介 本《讲义》演绎《法华经》隐说金刚心如来藏之意涵,兼及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广袤、深远,广涉般若密意及十方诸佛世界之法相,圆满收摄如来一代时教,故为圆教经典。而此中隐说之般若无上妙法密意,唯证乃知,是故如来说为经王,甚深难解以致误会者,古今所在多有。今于此套《讲义》中详述之,发瞶震聋而冀妙法 | admin 2020-06-20 |
|
】语译:【就像是这个样子,都是我亲自听闻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王舍城的鹫头山中,与大比丘众一万二千人同在一起,全都是阿罗汉,欲漏、有漏、无明漏都已断尽,不会再有烦恼重新生起,已经抓住自己的利益了,也就是断尽了三界诸有的结使,心中已经获得自在而不受生死系缚了。他们的名字叫作: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 | admin 2020-06-20 |
|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弘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 | admin 2020-06-20 |
|
这是〈安乐行品〉,世尊说:在后世想要为人演说这部《法华经》的人,“当安住四法”;在这四法里面,第一法是“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菩萨行处”在上一段经文中已经讲完了,在后半段也讲完了“亲近处”,是说某一些外道,或者那一些有权势的国王等人,以及恶律仪的屠户等等,讲《法华经》如来藏妙法的菩萨,都不应该去亲近;乃至 | admin 2020-06-20 |
|
这里世尊所讲的受持此经以外所修行的六度,跟一般佛弟子所讲的六度有些微不同;这里讲的布施当然不是如同三贤位中所说的初机菩萨的布施,而是悟后能够现观布施时三轮体空的六度万行。因为三贤位中的初机学人还没有实证般若,只能作财施以及无畏施,法布施其实还谈不上;但是能够受持此经的人,既然懂得如何书写此经,也懂得教人如何书写此经,表示他是通达第一义的人;否则便只 | admin 2020-06-20 |
|
所以他们没有智慧,就认为说:我二禅天,我三禅、四禅天是永生不死的。这样的见解造就了他们永生不死的邪见,这种邪见就是色界天人的“不善之暗”。如果他们有智慧,就会知道:“我在这个地方安住,不是无生;因为我曾经出生,所以今天住在这里。然而有生则必有灭,我将来也会舍寿,因此我应当要继续追寻如何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这才是色界天人应当有的 | admin 2020-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