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其中她们遇到第一位,给她们的劝告竟然是叫她们要还俗;因为这位比丘尼看到这么多豪门妇女她们的衣服、衣钵都非常好,所以她想:她们如果还俗的话,那接下来这些东西可不就都是我的了,这样三衣一钵或等等就可以变得很多钵。所以她就跟她们讲,她怎么说呢?她说:“你们就回家去啦!因为你们家里面那么富贵,你想布施就布施,你想要护持就护持,你这样不是可以随意自在, | admin 2020-02-19 |
|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rd | admin 2020-02-19 |
|
沙弥均提在舍利弗尊者的尽心教导下,对于解脱道有了真实的了解,并透过如实的观行,最后成为了三明六通的俱解脱大阿罗汉。这时沙弥均提成为阿罗汉后,他以自己所证的宿命通智力观察自己过去世,到底是造作了什么样的业行,今世才能得到舍利弗尊者这样的圣明之师,而最后证得阿罗汉果呢?这时他就看见自己的前生原来只是一条狗,却在将死的时候,蒙舍利弗尊者的施食,并为他演说 | admin 2020-02-19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第056集识食与八背舍(一)> 正旭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又譬如有人无量劫以前曾供养承事诸佛,于今世有因缘遇到世尊为他解说四圣谛、八正道之声闻法,乃至为他解说十因缘、十二因缘之缘觉法,因而断结证果而悟入声闻菩提或缘觉菩提,成就声闻或缘觉之初果乃至四果,最后得以解脱三界生死而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又譬如菩萨种性人,无量劫以前曾供养承事诸佛,又很精进依照佛所开示的六度波罗蜜去修行,今世有因缘遇到 | admin 2020-02-19 |
|
所以我们说真正的佛教,在说平等的部分,佛跟众生到底有没有差别呢?佛跟众生是非有差别、非无差别,所以才会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才会说所有的一切菩萨摩诃萨,了达诸法以及诸有情,知道自相皆空,都无差别。才会说所有的一切法:“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所以是非有差别、非无差 | admin 2020-02-19 |
|
于是差摩就继续往前走,走啊走啊就走到罪人的旁边,拿出了国王赏赐他的饮食,让罪人吃饱了,然后带着三瓮金子最后回到了家里。到了王舍城之后,国王又赏赐她黄金千两,从此之后,她的家就从贫穷之家,转为大富有之家。国中老百姓看到了差摩的家,忽然一夜之间财宝丰饶,于是大家都听说了这一件事,纷纷地跑到差摩的家,然后来问她说:你为什么会变得这么有钱呢?然后差摩就告诉 | admin 2020-02-19 |
|
第三、当外道持恶戒的人改变而受善戒的时候,恶戒就自然弃舍了。第四、断欲结时。断欲结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见道以后三缚结断了,心就会渐渐清净,恶戒就自然舍了;另一种情形是:证得初禅的时候断了欲界结,这时候就会了知恶戒的理论是偏斜,自然就舍了;如果已经证得初禅,恶戒的势力在他身上都无法再现起了,这就是初禅所引生的定共戒;所以得初禅时或见道而使得心清净时 | admin 2020-02-19 |
|
】(《优婆塞戒经》卷七)------《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3集恶律仪及舍恶戒之释疑(上)>正铭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如果立了誓愿,这时候业就成就了;如果从别人那边受了恶戒,这时候业也成就了;如果付诸于实行,也就是藉由身行及口行去造作,这时候道也跟着成就,那就恶的业跟道都具足了,舍寿后必定下堕三恶道中。所以佛说:【虽复不名不善业道,而得大罪,何以故?尽寿作故。如是等事,若不立誓,不从人受,则不成就。】(《优婆塞戒经》卷七)------《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3集 | admin 2020-02-19 |
|
我们先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若受戒已,修三善业,多闻布施,修定修善,供养三宝,是则名为庄严菩提。】从这里面的开示,我们来逐一探讨:在受戒之后,去修学种种的善法,他获得的果报是会有明显的不同。首先修三善业,也就是身、口、意的善业;这里面最基本的就是包括身三、口四、意三的十善业,修十善业不仅是要远离十恶业,而且是要从比较积极的态度 | admin 2020-02-19 |
|
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段经文佛陀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的话,就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就像是河水一样,会绕在大城的大城门的四周,让善法能够常得滋润以及增长,也会像恒河水一样恒 | admin 2020-02-19 |
|
所以当佛陀每次遇到一个新接触佛法的人的时候,一定会为他开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然后入了佛门以后,又会依着戒定慧三学来为次第的教导。所以佛陀的开示,对于一个想要修定的学人曾经这样说:察于躇步,知于施行,善恶所趣,求道用心,精进乐不?三月审察,志高行净,可众乃用作比丘。身既作比丘,当选耆旧明于法律,为之作师,授其十戒。奉戒三年,兢兢不亏,众贤咸可,当 | admin 2020-02-19 |
|
今天你们四位神王发起了追求成佛的无上大道的心愿,而愿意精进受持八关斋戒,将来你们四位神王成佛时,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相貌,也是完全相同而没有任何差别的。这时四位神王,听完披陀类的解说后,心中很欢喜,并生起了智慧而懂得分别;执着于受八关斋戒的福德,谁才是第一,这是没有意义的。今天自己受持八关斋戒的目的就是将来能够出家成佛,而成佛时的三十二 | admin 2020-02-19 |
|
什么是佛说的八关斋戒呢?《增壹阿含经》卷38:【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八关斋法?一者不杀生,二者不与不取,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过时食,七者不处高广之床,八者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是谓,比丘!名为贤圣八关斋法。】佛在经中为我们开示:八关斋戒的内容就是受持了以下这八个法。第一个就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不偷盗、第三是不淫、第四是不妄语、第五 | admin 2020-02-19 |
|
但是假如说平常烦恼染污很重,所造作的身口意业都与烦恼相应,这样的情况之下,假如说饮酒,因为饮酒容易让人放逸,因为饮酒它会让这个意识失去理智的;因为意识失去理智而放逸,就有可能与眷属以外的第三者发生邪淫,假如事情发生以后又覆藏、妄语,就有可能造成家庭的破裂。另外一种情况是说,饮酒以后又是过失伤人或杀人,譬如说现在的这个酒驾车祸,就有可能因为这样子,而 | admin 2020-02-19 |
|
在《梵网经》里面就说:这样的戒会造成一切的三贤十地妙果全部都失去!是讲得非常的重。在《佛说罪福报应经》里面也这么说:祂说喜淫他人妇女的人,死了入地狱,男的抱铜柱、女的是卧铁床;出生了以后,堕入鸡、鸭之中,这样的一个罪福是跟着人是如影随形。我们说,不要去看这样的画面,不要去看这样的一个影片......所以我们说,这样的影像不要去看,看到这样的一个佛像,我们 | admin 2020-02-19 |
|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和大家谈谈持戒生天。今天要看的是‘护戒品第2’中的一个故事,还是要说的是:故事说的是过去所曾经发生的事,而不是编造出来的事情。这段‘护戒品’是被收录在《大藏经》第四册No.211《法句譬喻经》卷第1之中。【昔佛在舍卫国祇桓精舍,为诸天人宣演经法。时罗阅祇国有二新学比丘,欲往见佛。二 | admin 2020-02-19 |
|
卢正娴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所要为各位菩萨演述的佛典故事是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这则故事主旨是在谈论佛法唯三乘菩提,也谈及甘露道在佛法中是代表什么意思。其实在佛法里所称名甘露,意思是指佛所说的真实法义,就像经中所说:世尊说法如甘露,能令大众离热恼,而增长法身慧命。在说佛典故事前,预先告诉诸位菩萨,真实佛法就是佛菩提道 | admin 2020-02-19 |
|
十余年来,往往有声闻法中的凡夫,不服菩萨所说三乘优劣的如实理,特地与古、今菩萨相诤;然而菩萨终究不与声闻法中的凡夫相诤,此因所说如实即非诤论故!唯有所说不如理时,才可说是与人相诤;若所说都是如实理实即非诤论故!唯有所说不如理时,才可说是与人相诤;若所说都是如实理者,当知只是叙述事实与真相罢了,绝非相诤。相诤者即是犯戒,也不免谤法、谤贤圣的过失,也会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