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而大乘法中的破僧,依我们之前根据《梵网经》菩萨戒所列七逆罪中,破羯磨转法轮僧所作的说明,就包括了“破羯磨”僧:破坏羯磨的僧众,破“羯磨僧”----毁谤主持羯磨的菩萨僧,“破转法轮僧”这三种情形。 首先,受了菩萨戒的戒子,除非戒和尚另有指示,否则应该定期共聚一处羯磨,就是必须依戒律规范,定期共同布萨诵戒。而“破羯 | admin 2020-02-20 |
![]() |
再来说出佛身血重杀罗汉,学佛人应该要知道,三宝以佛为主,所谓“佛为法本,法从佛出”,有佛而后有法,而后有依法修行的僧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应身佛来此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宣演三乘菩提妙法,众生再怎么修行,也无法真正证涅槃得解脱。古时印度外道很多自称证涅槃的,然而他们所称的涅槃,不出欲界中离语言相的离念灵知,乃至初禅等至位到四禅等至位中一念不 | admin 2020-02-20 |
![]() |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开始我们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能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优婆塞戒经》卷6)这里也是在开示:配合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忍于“五阴是虚妄法&rdqu | admin 2020-02-20 |
![]() |
由这里,我们也会联想到,在《悲华经》卷6中开示释迦世尊的大愿之一为:“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愿令他方世界所有五逆之人,乃至行诸邪道,登涉罪山,如是众生临命终时,悉来集聚生我世界……。为是众生故,于娑婆世界诸四天下,一时之中,从兜术下,现处母胎,乃至童子,学诸伎艺,出家苦行,破坏诸魔,成无上道,转正法轮,般涅槃后流布舍利。” | admin 2020-02-20 |
![]() |
只要正确地去作,实际上就一定会成就,而且可以很快呈现出持戒的功德出来;因为戒法是吻合三界因果律的,因此持戒所产生的效果,就有成就的决定性。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要来探讨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希望藉由这些内容的讨论,让诸位菩萨在受戒后能够顺利持戒,并且善法日日增长。 首先我们先对于善法,略作简单说明。善法包括两个特性:第一个是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戒法是依据三界因果律,与修行目标而制订的,只有佛才能够对于三界因果究竟了知,因此也只有佛才可以制戒,所以佛弟子要持的戒,一定是要佛戒才可以。因为有些邪戒的目的,并不是在使人成就二乘菩提或佛菩提。另外,有些邪戒表面上虽然目的是正确的,但是因为知见错误,造成所设立的戒法错误,因此都造成无法成就三乘菩提之亲证;这些邪戒多是属于妄想施设的戒,无法成就到 | admin 2020-02-20 |
![]() |
首先第一种“是戒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辟支佛戒”,是说受了声闻戒、辟支佛戒,但是尚未见道----断我见、断三缚结,所以是持戒而非波罗蜜,也就是有戒,而无法到解脱的彼岸。一般人尚未见道前持戒,也是属于是戒非波罗蜜所含摄,虽然属于是戒非波罗蜜,但是能够持戒,代表他已经能够信受三宝与戒法,也已经生起决定心想要真正修学佛法,乃至发愿行菩萨道利乐众生, | admin 2020-02-20 |
![]() |
在上面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里面,(附注:《优婆塞戒经》卷6中开示如下:“善男子!若受戒已,修三善业,多闻布施,修定修善,供养三宝,是则名为庄严菩提。”)接着提到持戒之后,若能修定、修善,也是属于庄严菩提的一部分。这里面修定的部分,是大家所熟悉的,因为持戒能令烦恼止息,因此有利于禅定的修证;或者因为能够依教奉行、持戒清净,便能够逐 | admin 2020-02-20 |
![]() |
【是无作戒,三因缘舍:一者小庄严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坚故。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优婆塞戒经》卷7) 我们上次跟大家讲说:无作戒如果我们用戒体的熏习这个方式来理解的话就很容易,因为戒体的熏习如果成就的话,后世即便是没有再另行受戒,或者没有听闻什么样特别的教导,可是自己在面对可能犯戒的状况的时候 | admin 2020-02-20 |
![]() |
对于一个初发心的菩萨,他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呢?有什么理由要让这些初发心的菩萨来受菩萨戒呢?我稍微列举了其中几点: 1、令远离恶法:菩萨戒主要戒护菩萨的身口意行,让菩萨不要造作恶业,然后下堕到三恶道去。如果一个人不幸堕落到三恶道里面去,那么他再要回到人间的时候就会很长。好不容易回到了人间,因为造作恶业的习气没有改变,所以又不小心造作了恶业,然后又下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为了要清净戒行为了要让自己戒行能够修学清净一定要修学忍辱,修学忍辱的内容有三种:第一个是耐怨害忍。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忍,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正法的人,他们对平实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平实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 | admin 2020-02-20 |
![]() |
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优婆塞戒经》卷6 这段经文佛陀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的话,就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就像是河水一样,会绕在大城的城门四周,让善法能够常得滋润以及增长,也会像恒河水一样恒流不 | admin 2020-02-20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 | admin 2020-02-20 |
![]() |
”导师以前,刚开始弘法的时候,他并不想要说:哪一个法有错,哪一个法修学了反而不会造成三乘菩提的增上,反而是属于世俗法、反而是下堕法。可是几年下来都没有效果,众生根本不知道要远离邪恶的知见,那些被误导的人他也不肯作一点点的改正。所以导师就必须要一本书又一本书,再仔细地把它写出来,乃至于要指名道姓地说什么样的人他所说的法是错的,避免这些人继续误导 | admin 2020-02-20 |
![]() |
对于菩萨来说,就是不断的努力为众生作事,努力护持三宝,假使是念佛就得时时刻刻净念相继,如果能够这样,当然能够快速成就道业。因此在《大方等大集经》卷26中开示:【云何名为不放逸?不放逸者名如法住;如法住者如说而住。……善男子!一切佐助菩提之法,以不放逸而为根本。】(《大方等大集经》卷26)因此,不放逸就是要能够时时摄心安住于正法、依教奉行。而 | admin 2020-02-20 |
![]() |
在前面听了诸位亲教师用心地教授、殷勤地嘱咐,在聆听学习时都能信受无疑;也决定自己要依之而行来清净自己的身口意行,正向三乘菩提,发利乐众生永无止尽的成佛大愿,这个是相当要自我肯定和赞叹的。因为在这五浊世间,能顺佛心、正信大乘三宝,那是稀有难得的众生。如《金刚经》中佛陀亲言:【“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当佛陀每次遇到一个新接触佛法的人的时候,一定会为他开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然后入了佛门以后,又会依着戒定慧三学来为次第的教导。所以佛陀的开示,对于一个想要修定的学人曾经这样说:“察于躇步,知于施行,善恶所趣,求道用心,精进乐不?三月审察,志高行净,可众乃用作比丘。身既作比丘,当选耆旧明于法律,为之作师,授其十戒。奉戒三年,兢兢不亏,众贤 | admin 2020-02-20 |
![]() |
同样情形,也必须要善观环境的因缘,比如说,有些人连三餐都不继了,一心只想修行,硬是抛妻弃子,弃堂上二老及家庭于不顾,这个部分也是一样会有过失的,所以我们也必须善观这些环境的因缘。此外我们也要提醒一个重点,还记得上一集,我们有提到什么叫精进吗?其实真正的精进就是“心不放逸”。所以虽然在眷属跟环境的因缘之下,我们没有办法朝着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 | admin 2020-02-20 |
![]() |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外道证得初禅以后,他就依止于初禅----也就是说他把初禅当成涅槃;或者是把二禅、三禅、四禅当成是涅槃;乃至于说有一种人到了“非有想非无想处”,他是舍弃了无所有处,到了这样的地步以后,因为他发现:再过去已经没有觉知心,已经没有依靠了,所以他就没有办法再舍弃“非有想非无想”这样的境界----也就是我们的意识觉知心最微细的境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