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8集积集世间福德之行>正礼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现在就要继续进入到三资粮里面的这个行的部分。这个三资粮里面属于行的这个部分,这是专指说我们前面讲信、讲愿,是在心理面发起了信、发起了愿,可是我们现在要开始身体力行----所以一定会有所谓的身行、口行还有意行,这个行里面也有分事行跟理行。什么叫做事行?什么是理行呢?理行的意思就是说对于佛法的这个道理,我们要去把它背后的道理弄清楚。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 | admin 2020-02-21 |
![]() |
除此以外,我们也应该从佛法三世流转、因缘果报的角度来了解,家庭眷属互相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想想看:在这无尽的生死轮回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能够互相成为父母、眷属和子女呢?这当中一定有相当深厚的因缘在里面,也有许多修行的功课含藏在其中,我们如果能够先建立这样的观念,许多教养子女上的难题,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那有情要互为父母子女需要哪些条件呢?《瑜伽师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这一集我们要探讨的是逆罪的轻重。经由前面几集节目的说明,相信电视机前面的观众们,都已能够明白佛教戒法中的逆罪,是极重的恶罪。造作了逆罪,就要下堕阿鼻无间地狱中,受极为严苛而惨痛的罪报。然而五逆或七逆罪各个逆罪之间,彼此还是有轻重之别。乃至每一逆罪的成就程度不同,也会有轻重之分。逆罪轻重罪报的种种差别,就是这一集节目所要探讨的 | admin 2020-02-21 |
![]() |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父亲说:‘这种人叫作学人,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人,他相较于凡夫就称为觉醒的人;但是相较于四果阿罗汉,那么他就只能称为沉睡的人。’大臣就依父亲的话去作了回答。天神又问:‘这只大白象的重量有多少斤两?’大臣们共同商议,没有一个人知道,只好再向全国招募询问,仍然没人知道。大臣又回去 | admin 2020-02-21 |
![]() |
除此以外,我们也应该从佛法三世流转、因缘果报的角度来了解,家庭眷属互相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想想看:在这无尽的生死轮回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能够互相成为父母、眷属和子女呢?这当中一定有相当深厚的因缘在里面,也有许多修行的功课含藏在其中,我们如果能够先建立这样的观念,许多教养子女上的难题,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说明如何教养子女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经典中所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就是依于这三句话来解说刚刚的四宏誓愿,乃至我们一开始所说的:菩萨优婆塞就是居士男,乃至优婆夷居士女,要如何的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佛乘、菩萨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来讲,佛性 | admin 2020-02-21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佛告诉韦提希夫人说: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要修三福净业,三福净业的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接着佛又开示说:三福净业是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三世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离开三福净业,三福净业的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贤愚经》卷1佛开示说:【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着开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即使子女每天三餐,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供养父母,这样经过一劫的时间,也无法报答父母一天的养育之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着又开示说:【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 | admin 2020-02-21 |
![]() |
关于这个故事,有几件事情可以提出来说明的:第一是一心念佛的殊胜功德,第二是爱欲的过患,第三是断三缚结证须陀洹。首先,就是一心念佛的殊胜功德,可以感得佛的慈悲护念加被,而往生佛国净土或往生天界。这方面学佛人较为耳熟能详的是,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譬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就说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 | admin 2020-02-21 |
![]() |
佛便向这位妇人开示:人间有四件事是无常的,哪四件事呢?第一件,一般人所认为的常,都是错误认知,它本身是生灭无常的;第二件,富贵之后最后都会汇归于贫贱;第三件,合会之后最后还是会别离;第四件,纵使强健的人最后还是会死亡。既然如此,人死了不可能再复生,你应该未雨绸缪,广行布施、持戒,并随着你自己的能力,布施给孤苦贫穷、沙门,以及婆罗门等人,未来所获得果 | admin 2020-02-21 |
![]() |
第三个,就是遇到了儿子娶了这个媳妇,那么跟两个人之间过去生的过节,是要等到这两人会合之后那才会生起,所以这时候,整个缘起的条件完全成立。因此从这三个因来看,有过去不孝顺父母的因,有今生未尽孝道,达到一个可以比较值得称赞的地步,第三跟过去的这个儿子、媳妇两人会合的时候,曾经有所过节,因此这一生重新遇到,他们结婚完以后,就会产生种种不孝顺你-就是这当事 | admin 2020-02-21 |
![]() |
第三、公平对待不偏袒。由于每个孩子过去生和父母所结下的缘不尽相同,所以父母和每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微妙的差异存在。虽然如此,父母仍然必须以公平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个孩子,如果对待子女稍有不公平,他们马上就会察觉出来,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感受是相当敏感的。如果父母有所偏袒或忽略,往往会造成兄弟姊妹之间互相嫉妒、争宠、冲突,不仅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甚至于会影 | admin 2020-02-21 |
![]() |
在《阿弥陀佛经》里面也说到:佛弟子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如果这个基本的福德都没有办法具备,那就代表这一个人呢,他连做一个人的福德都不够。所以佛法之中,孝养父母是最最起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也 | admin 2020-02-21 |
![]() |
那我们现在要来跟各位介绍的就是所谓的三福净业或是净业三福。三福净业为什么我们要来修行呢?如果说我们纯粹发起了信、发起了愿,可是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分其它的品位啊!我们怎么样来提升我们的品位?让我们的品位可以高升?也就是说当我们越努力能够修集越多的福德跟智慧,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就越高!那我们成佛的速度就越快!如果我们想要度化众生当然就不应该慢啦, | admin 2020-02-21 |
![]() |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一种生灵,小的时候四条腿走路,长大了两条腿走路,年老了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灵呢?是啊,这种生灵就是人类啊!回想您还幼小的时候,身肢尚且柔软无力,只能由父母长时间的抱在怀里,用他们的臂腕做成我们的摇篮,看着我们在这小小的摇篮中安心的熟睡,而父母的臂腕此时早已麻木,然而父母眼角只有看着我们熟睡的甜蜜与满足,何曾有一丝一毫因劳累 | admin 2020-02-21 |
![]() |
从末学自身的经历来看,之所以会采取那样的做法,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自己也愿意效仿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护持佛教、利乐有情,这样大公无私的精神,应该是要被发扬光大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渐渐地遭致了家人的反对及遮障。因为,那时候经常拿家里的财物去护持道场和供养师父,将道场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众生来学佛才是最究竟之道!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之后,众生才能增长福德与智慧,生生世世才能不堕三恶道,才能常常生在人天中及往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迈进。好好对待身边的人(报恩田)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亲爱的老爸、老妈:最近跟您们去爬爬山,爬完后我们一家在一起吃了顿营养丰盛的美好晚餐,真是幸福快乐!您们常说我们学佛学得很好,都会以家庭 | admin 2020-02-21 |
![]() |
与老人说话时,应注意一慢二巧三温柔,切忌大声嚷嚷。4.与父母一起外出时,应走在其身后。一方面,老人步速缓慢,儿女走在后面能给他们更好的照顾,防止摔跌等意外。另一方面,走在后面可以减少老人的压力,让他感觉到尊重。5.经常关心父母需求。一些简单的话语可让父母感到心里非常温暖。比如,妈,你渴了吗?我给你沏杯茶吧?爸,你饿不饿?等。6.密切关注父母身体健康状况。 | admin 2020-02-21 |
![]() |
生命生老病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请阅读:《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0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章正钧老师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