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身既然,有情亦尔,自我及他皆无恃怙,是故归依真实三宝。何以故?以常住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经典说,有人可以帮忙我们世间的种种的事情,可是生病、老、死谁能够帮我们忙呢?没有人可以来代替我们的。可是我们就要因为这个缘故,什么缘故呢?因为想要解脱老病死,为了要解脱老病死,为了要解脱这个没有人可以帮忙、没有人可以代替的痛苦,我们应该要归依真实的三宝,因 | admin 2020-02-21 |
![]() |
这都是众生的一个分别心,来起了爱染而起了烦恼,所以就有男女的淫欲,也就成就了众生不断在三界流转的生死相。大家了解男女的分别从何而来,是否就知道了男女的相遇终归是没有结果的,相爱不能在一起,只好分离,但在一起了又能怎样,最终还是分离。即便是相同的业力当牛做马在一起,或是去欲界天一起当神仙眷属,这样的所谓的好日子又能持续多久,说到底都是业力的牵引,业力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在布施给有苦众生时,为什么要先接引众生来受持三归呢?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些有苦众生,能够破除世间种种的痛苦和烦恼,享受无上寂灭的法乐。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很痛就是苦,痛本身就是苦,所以是苦苦。而所谓坏苦,譬如我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七天以后,就有人来禀报国王说:有一个梵志死在市街当中了!国王就说:这四个人为了避免死难,一个人已经死了,其它三个人能够避免吗?所以这个国王他就驾着车到佛陀那里,然后对佛陀说:有梵志四兄弟他们都得到了五神通,也知道他们的命将尽,要避开,可是不知道他们是否有避开?佛陀就告诉大王说:人有四种事没有办法能够离开得了。哪四种事呢?第一种事,就是我们在中阴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说解脱道它的精神,就是要让大家认清楚烦恼的根源,让大家知道如何真正地能够降伏烦恼,乃至于究竟地解脱烦恼;所以我们上次曾经说过,我们说解脱道判断的准则有两个,一个是以断我见我执为核心的四圣谛的法义,第二个准则就是用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用这两个准则来判断。今天我们就不妨先用其中一个准则来判断看看。比方说我们以断我见、我执为核心的 | admin 2020-02-21 |
![]() |
不过我们还要再说,有的人对这因果不了解,我们要先在这里说明:因为杀害众生(编案:尤其是杀人)的果报是堕三恶道,三恶道的日子会比刚才说的更为痛苦;然而生死之间,在人间有许许多多是生死离别的苦与亲爱离别的苦,所以这还是有一些不同。所以更痛苦的日子,她实际上当初在三恶道受报的时候已经受过了;她以自己所造的三恶道业身来受报,只是她在得到人身了以后,还是要偿 | admin 2020-02-21 |
![]() |
其中她们找到的第一位(偷罗难陀比丘尼),给她们的劝告竟然是叫她们要还俗;因为这位比丘尼看到这么多豪门妇女,她们的僧服及钵都非常好,所以她想:她们如果还俗的话,那接下来这些东西可不就都是我的了吗?这样三衣一钵等等就可以变得有很多。所以她就跟她们讲,她怎么说呢?她说:你们就回家去吧!因为你们家里面那么富贵,你想布施就能布施,你想要护持就能护持,你这样不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好求自己的面子,而不考虑到将来会受的果报;虽然这一生即使不会受到那些果报,可是未来生总有一世会得到这业的果报,这样又何苦来哉呢?因为自己都知道自己说的话是假的,那为什么还要说呢?这样的妄语,只会让如来藏把这个将来所要成就的果报先把它预定下来,而且自己还要到三恶道去受报。三恶道受的报叫正报,那痛苦更超过这个余报,因此发这种毒誓,就更没有意义了。所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三界的众生,就是因为这一个烦恼,而轮转无量的生死之中。外道的人也有很多可以不贪,所以他们也有人可以离开欲界而证得初禅。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定,死后就不会再生到欲界当中;可是他仍然会再轮转下来,继续受苦,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断贪,他只是借着禅定降伏了贪。所以想要远离无量世的大苦恼,一定要断我见,才能够渐渐地离开无量世的大苦恼。只要一断我见,就如《阿含经》 | admin 2020-02-21 |
![]() |
------正觉电子报第139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5集陀罗尼-咒语>叶正纬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正觉电子报第139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5集陀罗尼----咒语>叶正纬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正觉电子报第136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2集五百陀罗尼>叶正纬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当中,为大家说明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信是说对于佛的正法,能够生起信 | admin 2020-02-21 |
![]() |
------正觉电子报第135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集共相怨害喻----陀罗尼>叶正纬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在这个系列之前,已经制播了好些关于三乘菩提的节目;已经播出过的内容,各位可以上正觉的网站,就可以查到完整的影音内容。目前我们这个系列,预计给大家录制的第一个部分叫作《佛典故事》,第二个部分则是讲述平实导师的《起信论讲记》。《佛典故事》的部分主要侧重的地方,也就是希望对于许多广大的初机学佛人,希望透过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大家佛陀的教诲,并且从中引生大家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十方世界,除了以布施法来方便教导有情以外,一定要跟他说明三归五戒这样的正法,让他能够在正法中安住,然后发起菩提心,所以菩提心的发起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无佛的世界,如果说哪一天有佛传授旨意:你要去那边教授有情。菩萨也应当前往,就是你要在那地方能够出家,出家的话,虽然在外道中出家,可是你一样是会去修学禅定;所以要能够住持这样的没有佛法的一个世界,你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知见却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不能破见,就是不能产生邪见;不能产生邪见,就是要亲近善知识,能够知道亲近三宝。有的人他不亲近三宝,可是人家叫他去信一些不用亲近三宝为先的,而亲近他这位上师;先礼拜上师,再来礼拜上师的老师、礼拜上师的照片、礼拜上师的老师的种种,最后才轮到佛,这样的宗教是对的吗?这样的宗教就不是敬重三宝。佛曾经告诉弟子,不论是怎么样的次第,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菩萨就是可以这样来慢慢作,所以应当来观察:我如果将来彼此作为眷属,那现在我对人家的这些恶念,是不是应当来消除呢?他的恶念、我的恶念是不是应当就此放下呢?所以应当观察对方是不是有起了一些善行,这些能够让我们的心安止,能够让我们的心得到静虑,将来就可以禅定三昧成就。所以观察怨家以及对怨家的种种想,以及如何调伏自己的念头,对于修慈心来说是很重要的;然 | admin 2020-02-21 |
![]() |
虽然只是自己的身出家,可是心里面还不断的有这些染法,而对于这染法自己也没办法完全克制,不知道如何能够离开、离弃让之能够灭尽;这样的话,单单五盖中的其中一盖的里面的少分都没有办法处理,这样整天打坐有何意义呢?就算能打坐像是欝头蓝弗,将来的果报,还是可能在三恶道啊!这样有何意义呢?乃至于说,这一生中有善知识来为我们演说波罗蜜多的法,来说明第一义谛真实的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26集禅定波罗蜜(上)>正益老师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