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说:不管你安排的是港澳日游、纽澳七日游、美加七日游等等,这是要追求快乐;可是在此之前或者之间要做什么事情?要努力赚钱然后取得旅费,要努力工作取得空闲,还要忙着考虑安排行程,然后加上旅游之中把大大小小的行李搬来搬去,然后拖着疲惫的双脚继续前进,加上饮食、睡眠等种种的不习惯,最后,还要努力吹嘘说:我玩得好愉快哦!结果落下来的工作,还是要继续去忙碌 admin

2020-02-21

那么业是什么呢?以往世来讲,譬如往世不断熏习种种无记法,也就是与善跟恶无关的法;譬如文学、艺术、乃至最会烧菜的天厨等等的技巧,都是属于与善恶无关的无记法;他熏习久了以后,未来世只要遇到往世熏习的这些无记法,他一学就会了!别人老是学不会,他只要学一种就可以通种法;这就表示他过去世在这一类无记法的业行上,已经用心很久了。但这些无记法并不障碍他在此世的 admin

2020-02-21

圣人就借这个故事作譬喻来开示:那关着囚犯的牢狱,就好比是系缚众生的界法,使众生无法出离;狂象追逐着罪犯,正如同众生恒常被无常追赶而无法逃脱;罪犯躲进的那口废井,就如同众生的五阴火宅,众生自以为逃到井中已经安全无虞了,却不知依然受困在犹如火宅般的五阴中,危脆不安;而在那井的下方的毒龙,恰如地狱一般,若众生因无明造作恶业时,就随时都会下堕地狱受大苦果 admin

2020-02-21

在这八个小时当中,有很大的学问,我们不懂也没有关系,就是为他助念,为他回向,祈请西方圣加持亡者。如果因缘好的话,可以来正觉讲堂拿正觉公奠文,定时念给亡者听。这个时候,要赞叹亡者,要赞叹他一生辛苦的功劳,一切都很圆满,一切都不需要他再操心了,要他一心念着佛,跟着佛菩萨走,这样子对亡者会有很大的利益。断气的八个小时之内,不要去乱动他的身体,更不需要为 admin

2020-02-21

------《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29集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正国老师 admin

2020-02-21

个见倒就是指对于因为想倒中种种的错误分别,深入执著而忍可欲乐,产生与建立种种错误的见解,乃至向别人宣说。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知道对于种种境界产生的错误认知,因而生起之想颠倒能够产生想倒、心倒与见倒,当然这其中以见倒最为坚固执著难转;而且因为对于邪见产生喜乐,以为是真实道理,因此势必将会影响他人,使他人受到误导,所以过失是最严重的。从上面的说明也让 admin

2020-02-21

------《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28集六尘与六入----五欲过患>正国老师 admin

2020-02-21

耽着五欲,远离诸佛,障碍生天,何况得于阿耨多罗菩提!】(《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因此,如果不能看清五欲其实是引生种种苦的根源,而耽着于五欲,便无法解脱于欲界境界,更何况能生色界、无色界天?如果不能看清楚五阴自己的本质是虚妄不实,仍然贪求于五阴的种种境界,那么解脱道的我见就不能断,便不能成就初果须陀洹;这样都是无法解脱界轮回生死的,更遑论能成 admin

2020-02-21

佛陀虽然要离开了弟子,化缘已了,但是祂对于弟子们能不能出离界这件事情,到要舍寿时都还挂念在心。出离生死----离开这个生死的火坑,那要去哪里呢?就是要能够入住于无余涅槃,因为只有无余涅槃的境界里是寂灭的、是无生灭的、是离诸行的,只要有行在就一定有生灭,不能说是寂灭。也因此在无余涅槃的境界中,当然不能有法尘的存在,有法尘的存在就不可能是寂灭;没有法尘的 admin

2020-02-21

佛陀说的第句偈颂,生灭灭已,如何是生灭灭已呢?就是永断于对于界的无明痴、永断于对于界的欲爱,以及一切的烦恼相。因为断了对界的无明痴,对于界的欲爱、烦恼能够灭除,一切苦就能够消灭了,而这界的一切的法相,包括五蕴、六入、十八界,于当中的自我贪爱以及邪执的断除,是必须历缘对境深心体察,不能只是在知见上。当一个人在修学当中,他是以现观、亲证去看 admin

2020-02-21

(《杂阿含经》卷11)在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辑中的语译为:【眼根、眼识、色尘,以及触、受、想、思等心行都犹如幻化、犹如阳光下的地面热炎一样,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尽而朽坏,不曾真实的来到此世、或真实的去到后世。】(《阿含正义》第辑,正智出版社,页862~863。)首先,当我们看到经教中所开示的刹那时顷,尽朽,这个真的是非常令人震撼,因为诸有为法、诸行 admin

2020-02-21

换句话说,必须认清楚识阴的全部内容,了知识阴六识所有的自性,特别是要知道意识的全部变相境界,才不会坠入意识心的变相境界中,误将意识心排除在识阴之外,才不会严重误会识阴,严重误会乘佛法以后,反而诬蔑真善知识是邪魔外道。除了认知六识是有生之法,是二法为缘而出生的生灭法,还得要确认六识心的无常性,其相应一法的无常性,所以《杂阿含经》卷8有云:【云何一切 admin

2020-02-21

所以愿意灭除五阴十八界的全部自己,不让阴界入任何一法的自己继续存在,于是不再出生种种有漏的心行,对于蕴处界每一法都没有贪染执着,就是对自我的贪爱与执着全部灭尽了,不想让自己再有未来世的蕴处界出生于界中,死时有把握可以做到,这就如同截断多罗树头一般,不再有对自己贪爱执着的心行出现了,这就是解脱。但这一段经文特别强调的是意识,意识是最难断除的,因为意 admin

2020-02-21

接下来我们再从苦的角度来了解识阴是虚妄不实的。众生在世间生存,一定接触六尘而领受六尘的境界,所以一旦识阴出生了,苦就会存在不灭;所以在六尘境界中一定会有苦、乐、忧、喜、舍等五种领受。忧、苦这两种觉受本身就是苦,属于苦中的苦苦,所以领受苦觉、忧觉时就是识阴的苦,也是识阴的苦苦。那么领受喜、乐觉时又是如何呢?一般人都会认为领受喜、乐是快乐的,不知这 admin

2020-02-21

我身既然,有情亦尔,自我及他皆无恃怙,是故归依真实宝。何以故?以常住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经典说,有人可以帮忙我们世间种种的事情,可是生病、老、死谁能够帮我们忙呢?没有人可以来代替我们的。可是我们就要因为这个缘故,什么缘故呢?因为想要解脱老病死,为了要解脱老病死,这个没有人可以帮忙、没有人可以代替的痛苦,我们应该要归依真实的宝, admin

2020-02-21

------《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03集佛法与世法是否矛盾?>蔡正礼老师 admin

2020-02-21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乘菩提概说。这几个讲次,我们是要跟大家谈五蕴。我们之前约略讲过五蕴,为什么要谈五蕴呢,这里再稍微给大家复习一下。之所以要谈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项内容,最主要是希望让大家透过这个五项内容,更精确掌握什么叫作我;如果我们一旦掌握了什么叫作我之后,我们就有机会能够真正的对治烦恼、减轻烦恼,或是到最后究竟解脱于烦恼 admin

2020-02-21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单元,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经撰杂譬喻》卷上之中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标题是当观无常以离众苦。经文不长,内容是这样子的:【一切众生贪着世乐不虑无常,不以大患为苦。譬如昔有一人遭事应死,系在牢狱,恐死而逃走。国法若有死囚踰狱走者,即放狂象令蹈杀,于是放狂象令逐此罪囚。囚见象欲至,走入墟井中, admin

2020-02-21

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优婆斯比丘的前世与今生,我们将藉由这个故事,进一步来说明毒心对于有情世流转的影响。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个国家叫作罗阅祇国。在这个国家中,有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有两个儿子;兄弟两个人都长大了,富有的商人就将家中的事业,交给两个儿子来经营。而当年轻的哥哥到了要结婚的年龄,他喜欢上了那个国家中一位长者家非常漂亮 admin

2020-02-21

她出家修行以后,就在戒定慧的这个方向上面精进地来实际上修行,不久之后,莲华女她就证得阿罗汉果,出离界轮回的痛苦了。从以上莲华女悟无常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悟到世间的美貌姿色以及荣华富贵其实它都是无常的,在百年之后,就全部统统变成是一片虚空。由这样子的一个故事,我们再来说明佛所开示的五阴虚妄的道理。所谓的五阴这个阴,五个阴这个阴是阴天的阴。五阴的内容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