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进入初地,所以尚在贤位菩萨之内,因此尚未具足初分的五分法身,但是他可以依据智慧解脱功德,配合神通来示现八相成道,当然这并不是一般贤位菩萨可以示现的。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在六住满心 admin

2020-06-08

  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进入初地,所以尚在贤位菩萨之内,因此尚未具足初分的五分法身,但是他可以依据智慧解脱功德,配合神通来示现八相成道,当然这并不是一般贤位菩萨可以示现的。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在六住满心 admin

2020-06-08

  阿弥陀佛!--------《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90集太岁主宰人的祸、福吗?>正文老师主讲 admin

2020-06-08

  我们接下来要跟各位介绍福净业里面第二个部分:就是受持归、俱足众戒、不犯威仪。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佛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开始进入正法。进入正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归,就是受归依戒。这个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 admin

2020-06-08

  如果是布施给向道者——也就是向须陀洹:在解脱道的修行中,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贤之人有八种,也就是佛陀所说的四双八辈,也就是向须陀洹、须陀洹、向斯陀含、斯陀含、向阿那含、阿那含、向阿罗汉、阿罗汉这八种修行人;其中最初阶就叫作向须陀洹,也就是向初果人,他们对于初果之前所应该修证的四加行——煖、顶、忍、世第一义,也就是四加行这个部分已经 admin

2020-06-08

  --------《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集——乘菩提的关系>正礼老师 admin

2020-06-08

  地以前的菩萨─特别是在地以前、七住以后的菩萨─通常这一类型的菩萨对于入胎来讲,我们把祂叫作正知入胎。这是因为这一类型的菩萨在入胎的时候,并不是跟世间的凡夫一样,在面对入胎时机的时候,现起了种种欲界的心行,不是的!祂其实是很冷静的在旁边看着入胎的时机,然后就跟着入胎了。但是在地满心以前的菩萨,祂入胎之后,住胎跟出胎就一无所知了。一直要到地满 admin

2020-06-08

  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是依于本识而世相续、不断不常,这样以正观来破除愚昧颠倒之心。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 admin

2020-06-08

  轮体空到底在讲什么?也就是说,有一个你布施的对象,也有一个人在布施,就是我在布施,那有施者,有被布施者,所以有这两者,但是也有一个在布施的这件事情;轮体空就是说,无有施者,无有被布施者,也没有布施这件事情,这才能说叫轮体空。轮体空觉知心是办不到的,因为觉知心一定知道祂要布施给谁,祂也知道我在布施,也知道有布施这回事;如果祂不知道要布施给谁, admin

2020-06-08

  然后修到地,可以证得灭尽定,成就俱解脱的有余涅盘而不证,一直到六地才证有余涅盘;可是照样跟初地、地一样,不取证无余涅盘而继续进修,一直到佛地金刚喻定现前,圆满道种智,名为一切种智,无生法忍圆满具足,这时才现起无住处涅盘。证得无住处涅盘时也同时证得无余涅盘,为什么?因为连变易生死都断尽了,所以名为无余涅盘;而变易生死断尽,没有识种流注变易,本身也 admin

2020-06-08

  因为他知道自己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虽然世的十八界都是无我,但是有一个常住不坏的自心如来、自性弥陀,可以常住不灭而世世重复的生出见闻知觉性,让他可以在出生成长以后,再继续进修佛法,延续上一世的佛道而往上进修,绝不会堕于断灭见之中,此世所修习的一切智慧,也都会集藏在第八识自心如来之内,来世一定会遇缘而起,不会唐捐其功,也不必畏惧隔阴之迷,所以菩萨由于 admin

2020-06-08

  】(《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经文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这个标题我们把它设为自利利他,其实它所说的内容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段 admin

2020-06-08

  】(《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经文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这个标题我们把它设为自利利他,其实它所说的内容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段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念佛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八章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 admin

2020-06-08

  」------《优婆塞戒经》卷1〈修十二相业品第6〉关于百福,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个项目中要先起五十种的思惟:「我怎样可以让这 admin

2020-06-08

  」------《优婆塞戒经》卷1〈修十二相业品第6〉关于百福,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个项目中要先起五十种的思惟:「我怎样可以让这 admin

2020-06-08

  出家戒以求取解脱果为主,又因其已厕身宝之列,不礼不依在家人。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 admin

2020-06-08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疏:佛子欲出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昧,以四禅八定、 admin

2020-06-08

  而证悟的菩萨是可以现前观察,第八识如来藏心体乃是离于界万法,没有一切相,祂是如如不动的清净体性;既然没有一切相,当然没有所谓的持戒、犯戒问题,同时也没有所谓忏悔的人可说;能够这样现前观察通达这个道理,就叫作实相忏悔。所以,这个实相忏悔能够灭罪的原理,是因为第八识真心如来藏本身无罪可言。我们的五阴七转识会犯戒会有罪,而第八识如来藏无罪,因为证悟了这 admin

2020-06-08

  从近的因果来看呢,它是障碍受用人天妙乐果,因为十不善业所受的果报,它是在恶道中;再看远一点,未来无量世,那就障碍有情长养善根,进而发菩提心修证无上菩提果。因为在恶道中受的这个业,本身它只是受苦或是愚痴。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作恶道的业呢?也是因为贪、瞋、痴的烦恼深重,贪、瞋、痴的烦恼深重之所以会持续地长养、持续地熏习,主要是不能相信善因能够得到善的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