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个是报障。这报障,它所指的就是因为过去生造作了重大的恶业,而招感地狱、饿鬼、畜生恶道以及无佛之处等的极重苦报,足以障碍众生佛道正法的修学,因此称为报障。因为诸业的果报,几乎都是异时、异地、变异而熟,就是要等到因缘成熟去到未来世,到另一个地方转变成另一个有情而来受报,称为异熟果;因此报障又称为异熟障。如《瑜伽师地论》中说: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 admin

2020-06-08

  但是在恶见法尽而趣向无余涅槃的修证过程中,最难的是果后、四果向时的断我慢。在解脱道的修证中,不论大师或学人,我慢永远都是最难断的。我慢,正是慧解脱、俱解脱修习者最难突破的地方;它的难以突破、断除,原因都是由於不曾确实的理解我慢的真义,不能确实理解的原因则是由於被现代的假名大师们误导所致;若有人已证果而不能确实断除我慢,以致无法取证第四果,其原因 admin

2020-06-08

  一念无明本身就是烦恼染法,也就是会导致众生在界六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所以一念无明又称为见惑跟思惑,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跟有爱住地烦恼这四种。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 admin

2020-06-08

  一念无明本身就是烦恼染法,也就是会导致众生在界六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所以一念无明又称为见惑跟思惑,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跟有爱住地烦恼这四种。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 admin

2020-06-08

  这个神足通就是,身能飞天入地,能够出入界,往来无碍,一念就到;又能够变化自在,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等等的随意变现。第二个天耳通,又称为天耳智证通,或者是天耳智通,就是能够听闻世间一切的声音,包括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等这些的声音。第是他心通,又称为他心智证通,或者是知他心通,就是能够洞悉他人心中所念所想的各种善恶等事。 admin

2020-06-08

  --------《乘菩提系列讲座之学佛释疑124》 admin

2020-06-08

  藏密四大派古今诸祖所言涅槃心,悉堕五现涅槃之中,佛于《楞严经》中说为外道;不论其定境及神通境如何高强微妙,悉名世间智,不离界有为生死法故。出世间智者广有多种,略说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智、灭谛智、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漏与无漏,以世俗智通界四禅八定有漏法故。乘无学俱解 admin

2020-06-08

  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的法。所谓明心与见性,表示真的有一个心可明 admin

2020-06-08

  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第二个重点,明心就是证悟如来藏;第个重点,明心后就会发起龙树菩萨在《中论》所说的八不中道的般若智慧,乃至有无量不的般若智慧;第四个重点,菩萨证悟般若的智慧不是错悟凡夫及定性二乘愚人所能了知。--------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明心是要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明心」并不是说由于听闻乘菩提久了,去整理思惟就叫作 admin

2020-06-08

  比丘人以上,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以这六和的和谐合聚的精神,团结生活在一起,叫做和合众。和合有两种意义:(一)理和,同证择灭理故。(二)事和,具有六种:(1)戒和同修。即对于所受的戒法,善护受持,无杂无秽,称赞不毁,与诸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平等共同受持。由此法故,发起尊重爱敬,欢喜悦意,无违无诤,和合共住。 admin

2020-06-08

  这就好比世间法律一样,执法人员是最懂法律的,如果故意违犯,就会加重其刑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所以已受戒者犯戒,罪就重了!因为毁佛语故。因为这个戒是诸佛所施设的,天上天下无如佛,诸天天主施设的戒法都无法与诸佛所施设的戒法相提并论,所以毁佛语时罪会加重。--------《优婆塞戒经讲记》罪有二种:一者戒罪,二者性罪。但是戒罪的性质又分成两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 admin

2020-06-08

  这就好比世间法律一样,执法人员是最懂法律的,如果故意违犯,就会加重其刑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所以已受戒者犯戒,罪就重了!因为毁佛语故。因为这个戒是诸佛所施设的,天上天下无如佛,诸天天主施设的戒法都无法与诸佛所施设的戒法相提并论,所以毁佛语时罪会加重。--------《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 admin

2020-06-08

  回向不同,一门说: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己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名实际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从以上文中之开示, admin

2020-06-08

  个慢是慢过慢。慢过慢是说他的慢心,是在有过失的慢心上面再增加另一个慢心。譬如第一个慢是胜过人家而自称超胜,第二个慢与人家平等而自称超过他人,第个慢则是更增加一种过失:明明输给人家,却还要反过来说是赢过人家。不如别人时,本应说是不如别人,假使说自己与别人同等,也已经算是过失了,他反而说是赢过人家,有种超过本分之处,所以叫作慢过慢。譬如说,如果 admin

2020-06-08

  我们这个世间有凡夫菩萨,有圣人;但是我们遇到证果的圣人时,我们不知道,因为他脸上没有写着证果;或是果、四果。在极乐世界,每位菩萨所证的果位境界,大家都心知肚明,谁也瞒不了谁,但是我们这里不同,那就是说四种的净土各不相同。而在一般佛子,或者一般善知识所谓净土的修行法门,其实他们不是讲净土,而是讲持名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实际上净土法门并不只是这样, admin

2020-06-08

  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果阿那含人,已经断尽了对欲界的执着,所以下一生不会再受生于欲界。在断除欲界爱的过程当中,心不动摇,常住一境胜解作意,所以定力也会逐渐的增上。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 admin

2020-06-08

  个叫睡眠盖,它包括了昏沉与睡眠,无论是昏沉或睡眠,都会使我们的心暗淡,无法积极的去完成修道。第四种叫掉悔盖,心突然的躁动叫作掉,而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接受,却产生了忧恼,这叫作悔。无论掉与悔,都使我们的心产生热恼,在原地踏步无法向前。第五个叫作疑盖,是说对于一件事情犹豫,无法心得决定,长时为这件事情心生忧愁,所以障碍了修道。刚才所说的五盖就如 admin

2020-06-08

  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业障。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了业障一法的障碍,而性障又正是烦恼障所摄的内容,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障应该是业障才合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即是性障。分述如下:烦恼障就是障碍学人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二种惑不能断尽,就由这二惑的障碍,使得学人无法出离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 admin

2020-06-08

  --------《正觉电子报第022期般若信箱》问业障通常指的乃是因为过去、现在的种种业行熏习势力与果报现行,而对于修学佛法的增上产生了障碍,名之为业障。但业障未必是恶业,有时善、无记业亦成业障;因为,会障碍佛道修行增上的皆是业障。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例如有人应修解脱出离界之法或成佛的法道,但是却爱乐贪着后世人天善法的可爱异熟果报,再加上邪 admin

2020-06-08

  障是指:烦恼障、所知障和业障。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业障这一个法的障碍,而性障又属于烦恼障所含摄,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个障,应该是业障才合乎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就是性障。简单的说烦恼障就是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法出离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而所知障是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